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柏拉图正义观的现代意义

柏拉图正义观的现代意义

注释: [英]厄奈斯特・巴克著.卢华萍译.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 及其前人.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210 页. 第 柏拉图著. 郭斌和, 张竹明译. 理想国. 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 156 页, 138 页, 1 章, 138 页, 196 页, 156 页.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 年版, 158 页. 第 参考文献: [1]柏拉图. 理想国.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2]汪子嵩. 希腊哲学史(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理 论 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
柏拉图正义观的现代意义
◎李丽丽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 柏拉图在 《理想国》 中通过对三种正义观的批判从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两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正义观, 即各人做各 人的事达到一种和谐共享。但长期以来, 学界对其正义观存在颇多争议。作者认为由于柏拉图个人及其历史局限性, 其 正义观的确存在一定的不足, 主要是其正义观的不彻底性, 强调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 妇女儿童公有, 实行共妻等, 因而不 是一种完全平等意义上的正义观。尽管存在此种不足, 《理想国》 然而 及其正义理论作为一部伟大的政治哲学著作, 其历 史影响与学术价值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因此用现代人的视角解读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于我们的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 义。 关键词 柏拉图 个人正义 国家正义 理想国 秩序 和谐
《理想国》 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的代表 作, 柏拉图在该书中创立了严密的政治哲学体系, 围绕着 “正 义” 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达到了非常精致的地步, 只有搞清楚 他的正义观才能真正读懂理想国。 一、 柏拉图对三种正义观的批判 “欠债还债” 。柏拉图认为这个正义的定义符 1.正义就是 合日常生活中的观念 , 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 柏拉图指 出:第一, 当债主精神不正常的时候 , 还债是不妥当的。 第二, 还债造成危害 , 适得其反 , 则欠债越来越大。如果对方是朋 友, 如果把钱归还原主, 对收方或还方是有害的 , 这就不算是 还债。 第三, 如果债主是敌人, 那会造成对于敌人的帮助。 “敌 人对敌人所欠的无非是恶。 ” 就是强者的利益” 。对这种正义观柏 2.“正义不是别的, 拉图进行了以下批判。第一, 对强者有利不一定是正义的。 第二 , 正义不一定是当时强者、 政府的利益。遵守正义有时 不利于强者的统治。因为政府有时也会出现错误 , 如果遵守 错误的法律就是不正义的了。第三 任何技艺都服务于它的 对象, 强者应是为弱者服务的。例如, 医生服务于病人的健 康, 航海术为了航程安全, 挣钱技术产生报酬、 统治术是为了 老百姓的利益等等。 “ , “最 3.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衷” 柏拉图认为 好” 是指干了坏事不受罚,最坏” “ 是指受了罪而无法报复。 两 种味道都尝过之后, 人们觉得应该约定既不能得到不正义的 之惠, 也不能吃不正义之亏, 于是就有了法律, 称守约会践约 为合法和为正义。正义之人并不是心甘情愿从善, 而是没有 本事作恶, “人不为已, 因为 天诛地灭” 人都是在法律的强迫 , 之下走到正义之路上来的。 就是在批判以上三种正义观的基 础上柏拉图提出了自己的正义理论。 二、 柏拉图的正义观 柏拉图在 《理想国》 中从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两方面论述 了自己的正义观。 (一) 个人的正义是理性、 激情、 欲望的互相分工 柏拉图认为: 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 即理性、 激情和欲 望。 并且, 柏拉图认为理性存在于人的脑部, 激情存在于人的 胸部, 欲望存在于人的腹部, 这就说明了灵魂的每一部分都是 支配肉体的原则。在 《斐德诺篇》 柏拉图把灵魂比作是一 中, 驾马车。其中, 理性是驾马者, 激情是驯服的马, 它竭力把灵 魂拉向理念王国并且全力支持理性; 而欲望是桀骜不驯的马, 它竭力把灵魂拉向现实世界并且背离理念。 激情与欲望的对 立意味着人的心灵具有分裂的本性, 这种分裂导致了人走向 正义或者不正义的一面。所以柏拉图认为:一个正义的人, 应 该自觉地让理性居于支配地位。 当理性驾驭着激情和欲望的 时候, 也就是灵魂正当地统摄着肉体, 这个时候, 人就是正义 的。柏拉图并没有把他的正义观局限于个人, 而是推广到整 个社会和城邦。因为在柏拉图看来, 个人和城邦只是在数量
(上接第 383 页) 而人性, 或是说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它并不 是自然的恩赐, 也不是生来就有, 而是人类在漫长的以使用和 制造工具为核心的社会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生成的一种 巨大历史成果。人们不是在动物式的对自然的被动适应中, 也不是在本能式的生活中, 也不是在对外物的纯粹静观中, 而 是在能动的劳动操作的实践中, 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 间各种现实的社会关系中, 既认识自然, 掌握世界, 又改造自 然、 改造社会, 并逐渐地把它们移入、 内化、 浓缩到人的内心世 界, 从而才形成为人所独有的文化心理结构。这既是人的内 在自然的人化, 也是心理本体的建立, 而概括起来说, 这就是 积淀的过程, 也即人性逐渐生成的过程。这也是和李泽厚所 一直保持的实践美学立场是一致的。 人脱离其他动物从而具有审美特性首先是由于情欲的人 化, 就是指人的各种动物性本能、 生理性欲通过社会性实践和 各种社会性文化活动的陶冶和塑造以及社会性内容的积淀, 而 逐渐转变为人性,转变为渗透着社会性的自然性。马克思指 出: “人作为对象性的、 感性的存在物, 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 因 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 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 热情是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这就说明, ” 人作为 个有生命的存在物, 首先是一个有着各种需要和欲望的自然存 在物, 这些情欲伏根于人的生物性存在和生理基础之中的, 它 也是人之所以不断创造、 活动的动力源泉。但是, 我们又必须 看到, 人的情欲、 感性毕竟与动物有根本的不同。 “食、 所谓 色, 性也。在人身上并不表现为赤裸裸的动物式的本能欲求。 ” 其次就是感官的人化。 也就是感官所具有的感性功利性 的消失, 或者说是感性的非功利性的呈现。这并非指人的感 官不受生理欲望的控制和支配, 而是意味着经过长期的“人 化” 人的感官逐渐失去了非常狭窄的维持生理生存的功利性 , 质, 不再仅仅为了个体生理生存的感官, 而同时具有了社会 性。 感官人化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使人的感官从生理本能 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而且同时也使自然失去了自己赤裸裸的 有用性, 具有了社会意义的价值。因此, 感官的人化, 正是美
384
2008 年第
10 期
安徽文学
理 论 新 探
把这些儿女的儿女叫做孙子孙女, 这些孙子孙女都叫他的同 辈为祖父祖母。所有孩子都把父母生自己期间出生的男孩女 孩称呼为兄弟姐妹。他们不许有我们刚才讲的那种性关系。 ” 这说明柏拉图是把妇女儿童当作私有财产看待的。 这种思想 不仅与男女平等的理念相违背, 如果放在当今也会受到女权 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强烈抨击。 四、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对后世的启示 柏拉图的正义观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我们在解读 《理想 国》 时要对其正义理论有所扬弃,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理论对 后世还是有重要影响的, 具体说主要分以下三点: (一) 柏拉图的正义观对后世正义观的影响 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亚里士多德间接表现出 来的。例如, 亚里士多德留下了两个公正的问题: 其一, 在实 际的分配活动中, 究竟应当根据何种原则进行分配才是正义 的; 其二, 即使大家都同意按照比值平等即按真价值分配, 又 应根据出生、 天赋、 能力、 财产中的哪一个作为标准?笔者认 为, 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正是当代著名的罗尔斯与诺 齐克之争的症结之所在。另外,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亚里士 多德的正义观有所继承, 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柏拉图 的正义理论。总之, 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影响 是意义深远的。 (二) 柏拉图的正义观为现代社会分工提供了依据 “每件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功能。一把既用来砍树又用来 雕刻树的斧头, 是一种被误用的斧头; 一个试图统治其同伴的 人, 如果充其量只适合做一个尚可的工匠,这个人就不仅犯 了错误, 而且是不正义的——实际上是双倍的不正义, 因为他 不仅没有去做自己适合的工作,而且把更好的人选挤了出 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 去。 ”“当生意人、 的事而不互相打扰时, 便有了正义, 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 的国家了。 这说明柏拉图已经意识到了一人承担多职是一 ” 种不正义, 进行一定社会分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也 为当代社会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因而具 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三) 柏拉图正义观中的和谐观念对现世的启迪 柏拉图认为个人的正义就是理性、 激情、 欲望的和谐。 国 家的正义就是统治者、 护卫者、 劳动者各司其职达到智慧、 勇 敢、 节制的和谐, 正义即和谐。 就这一点而言对于今天我们建 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在人类普遍注重强调人改 造、 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提高与发展, 一味陶醉在对 大自然的胜利和统治之中, 很少考虑当我们背弃自然之时, 我 们同时也失去了家园。 当代种种生态危机触目惊心。 恩格斯 早就警告指出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柏拉图的 。 正义观对于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和谐共处具有一 定启示意义。 柏拉图对于 “什么是正义” 尽管并没有得出有效的答案, 然而 《理想国》 及其正义理论作为一部伟大的政治哲学著作, 他带给我们许多可资借鉴的现代启示。 正如卡尔・波普尔所 说,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 (不论好坏) 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说, 西方思想不是柏拉图哲学的就是反柏拉图哲学的, 但很少是 非柏拉图哲学的” 。
方面有一定的差别, 而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个人无非就是缩小 了的城邦, 而城邦就是放大了的个人。 (二) 国家的正义是统治者、 护卫者、 劳动者各司其职 正义的国家是人类灵魂的产物, 一个正义的国家必须同 时具备三种德性即智慧、 勇敢、 节制的和谐有序的结合。 而根 据人类灵魂的三种状态, 国家也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阶层即统 治者、 军人和农民——金制的人, 银制的人, 以及铜铁制的人。 各个不同阶层应该在智慧、 勇敢、 节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 柏拉图眼里, 正义意味着一个人应当在与他的能力相适应的 岗位上做他的工作。 “每件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功能。一把既 用来砍树又用来雕刻树的斧头, 是一种被误用的斧头; 一个试 图统治其同伴的人, 如果充其量只适合做一个尚可的工匠, 这 个人就不仅犯了错误, 而且是不正义的——实际上是双倍的 不正义, 因为他不仅没有去做自己适合的工作, 而且把更好的 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 人选挤了出去。 “当生意人、 ” 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打扰时, 便有了正义, 从而也就使国 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 ” 三、 对柏拉图的正义观的现代评价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有其正确与独特的方面, 然而柏拉图 的正义论并不彻底, 其正义观虽然与现代所谓的正义有一致 的地方, 但现代正义特别强调平等与权利, 而柏拉图的正义观 更侧重于达到一种结果上的秩序, 忽视了自由平等观念。 (一) 正义存在等级制 柏拉图认为, “完善的国家” 一个 的公民应该严格的分为 三个不同的等级, 即统治者为第一等级; 军人为第二等级; 劳 动者为第三等级, 统治者及护国者是天性赋予 “智慧” 美德的 人, “治国的知识” 在国中的数量少的很。 军人即辅助 具有 , 者是天性赋予勇敢精神的人; 而劳动者则是天性 “懦弱” 的卑 贱之人。以上三个等级各尽所能、 各守其职就是正义。 柏拉图的正义观实质上代表着奴隶主贵族的思想, 尽管 他多次提及要重视人民的利益、 为国家全体利益着想, 但真正 能够得到这种实惠的人在这个城邦中能占多少呢?在柏拉图 看来, 占人口绝大多数、 推动社会发展的广大人民和奴隶是没 有公民资格的 “私有财产” , “统治者对于人民之权, 好比牧羊 人对于羊群之权” 。 (二) 强调妇女儿童公有 为了保证护国者的纯洁性, 让他们能安心履行护国者的 职责, 只为公利尽责, 就不能让他们拥有任何的私有财产, 完 全剥去他们的私利。在他们中间实行严格的公有制度, 不仅 对财产而且对妇女、 儿童也实行公有而且对如何实现公有阐 述了自己的办法。例如“婚姻嫁娶以及生儿育女--处理所有 这一切都应当本着一个原则, 即如俗话所说的, 朋友之间不分 彼此” , 但是有一个办法, “ 即当他们中间有一个做了新郎之 后, 他将把所有在他结婚后第十个月或第七个月里出生的男 孩作为他的儿子, 女孩作为他的女儿; 他们都叫他父亲。 他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