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571.139 标准号139.轻卡用新型充气子午胎。
S1 范围和目的:该标准指定了轮胎尺寸,测试要求,标识要求,并指定了轮胎的额定负荷值S2 应用:该标准适用于新型充气子午机动胎(不用于摩托车及低速机动车轮胎),并且是造于1975年之后的,总机动重量值为10,000磅或少于此数值的机动车轮胎。
该标准不适用于跑高速运输的拖车用特殊轮胎(ST)及农业上的需间歇性进行高速运输的农用工具轮胎(FI),也不适用于轮辋直径为8英寸或之下的轮胎。
S4.轮胎轮辋匹配信息S4.1每一个轮胎制造商必须根据S4.1.1和S4.1.2,确保他们提供给客户的每一条轮胎,社会上都有与之相配的可用轮辋清单。
S4.1.1清单中必须包含轮辋尺寸规格和轮辋示图, 并须符合下列任何一种形式:(a). 清单中列明轮辋制造商名称或品牌名称,提供给轮胎经销商或者是要求该材料的任何其他人。
并将复件提供给Docket Section,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400 Seventh Street SW., Washington, DC 20590(华盛顿第七大道400号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部邮编20590)(b)或者是在公众出版物中含有,并且日期为轮胎的生产日期或者其他更晚的日期。
至少在以下一家机构的出版物上:轮胎轮辋协会(The Tire and Rim Association)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The European Tyre and Rim Technical Organization)日本机动车轮胎制造商协会(Japan Automobile Tire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Ino)澳大利亚轮胎轮辋协会(The Tyre and Rim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Associacao Latino Americana de Pneus e Aros (Brazil) (巴西)南非标准局(South African Bureau of Standards)S4.1.2如果根据该标准S4.1.1(b)条出版的清单中包含着尺寸规格和示图的话,那么根据该款(a)条编制的清单中就无需包含尺寸规格和示图。
S4.2除非是上述出版物或者是S4.1(a)所提供的特定信息另有规定,否则包含在S4.1.1(b)中的信息,根据轮胎规格、结构、和/或用途对轮胎和轮辋总体归类的出版物中所提供的信息,将被认为是是轮胎制造商根据S4.1条的规定提供的。
S5.一般要求[保留]S5.5轮胎标记除了从S5.5(a)条到(h)条的规定以外,每条胎必须在每边的胎侧上标注S5.5中从(a)到(d)的内容。
并且在一边的胎侧上,根据该标准S7的列表标注S5.5中从(e)条到(h)条的内容。
除非轮胎的最大断面宽所在的区域正位于不多于从胎圈到胎肩的距离的1/4的地方,否则,至少在一边的胎侧上,标记的位置应位于最大断面宽和胎圈之间。
如果最大断面宽度正好处于上述的位置,那么至少在一边的胎侧上,标记的位置应位于胎圈和胎圈到胎肩距离的一半的分割点之间。
标记所用的文字和数字的高度不得少于0.078英寸,凸出或凹陷于轮胎表面不得少于0.015英寸。
(a)DOT 标记该标记是认证该轮胎符合联邦机动车现行安全标准(b)在S4.1.1中指出的在文件和出版物中列举出来的轮胎规格标示。
(c)根据该标准S5.5.4和S5.5.6条款的限制,可允许的最大充气内压值。
(d)最大额定负荷值(e)帘布中帘线所用材料的通用名称(包括胎侧和胎面区域)(f)胎侧部分的实际层级数,如果有不同,那么胎面区域的实际层级数也需标注出来。
(g)“无内胎”或“有内胎”(h)如果轮胎是子午胎,标记“子午胎”S5.5.1 轮胎认证号(a)于2009年九月一号以前生产的轮胎。
每一条胎必须根据49CFR574部分的要求,在预计朝外的胎侧边标注轮胎认证号。
除了翻新轮胎之外,在轮胎的另一侧,须标注轮胎认证号或者是不完全的轮胎认证号,不完全的轮胎认证号是指包含有全部的认证数字,但是不含有日期代码和根据生产商的意愿,可进行选择的其他代码的认证号。
(b)于2009年九月一号或之后生产的轮胎,每一条胎必须根据49CFR574部分的要求,在预计朝外的胎侧边标注轮胎认证号。
除了翻新轮胎之外,在轮胎的另一侧,须标注轮胎认证号或者是不完全的轮胎认证号,不完全的轮胎认证号是指包含有全部的认证数字,但是不含有日期代码和根据生产商的意愿,可进行选择的其他代码的认证号。
除了翻新轮胎之外,如果一条胎没有预计朝外的胎侧,那么必须在一边的胎侧上根据49CFR574部分的要求,标注轮胎认证号。
在轮胎的另一边的胎侧上,标注轮胎认证号或者是不完全的轮胎认证号,不完全的轮胎认证号是指包含有全部的认证数字,但是不含有日期代码和根据生产商的意愿,可进行选择的其他代码的认证号。
S5.5.2【保留】S5.5.3每条胎都需标准生产商的名字、品牌名及由在49CFR574部分指定并派给生产商的号码。
S5.5.4对于轿车胎而言,如果一条轮胎的最大充气内压值为240、280、290、300、330、340、350或者390千帕,那么:(a)根据S5.5(c)所标注的最大充气内压值后面,必须跟着与下一个高一点的整数近似相等的psi值,并将其括在圆括号内。
(b)根据S5.5(d)的要求以千克为单位标注的最大额定负荷值后面,必须跟着与最接近的整数近似相等的,以磅为单位的额定负荷值,并将其括在圆括号内。
S5.5.5如果一条胎的最大充气内压值为420kPa(60psi),那么必须以字母和数字的高度不低于1/2英寸,将“充气至60psi”或者“充气至420kPa(60psi)”的字样,永久性的浇铸在两边胎侧的内部或外部。
这些字样必须处在轮胎胎肩和胎圈之间适当的位置上,并且,不能被根据本标准或者110号标准(本部分的节段571.110)所设计的,用于此条胎的任何轮辋的轮缘所遮盖住。
S5.5.6对于轻卡胎而言,其显示的最大可允许充气内压值,必须是与在节段571.139中S4.1.1(b)条的出版物中所指定的该规格的轮胎的最大负荷值匹配的充气内压值。
根据生产商的自由选择,显示的充气内压值可比与指定最大负荷值所匹配的内压值大10psi(69kPa).S6. 测试程序,条件和性能要求[保留]S7.轮胎标记分阶段引入程序表S7.1于2005年九月一号之后,2006年九月一号以前生产的轮胎。
对于上述批次的轮胎,符合该标准S4, S5.5, S5.5.1, S5.5.2, S5.5.3, S5.5.4, S5.5.5和S5.5.6条款的轮胎数目不得少于生产商这一时期所生产的轮胎数目的40%。
S7.2 于2006年九月一号或之后,2007年九月一号之前生产的轮胎。
对于上述批次的轮胎,符合该标准S4, S5.5, S5.5.1, S5.5.2, S5.5.3, S5.5.4, S5.5.5和S5.5.6条款的轮胎数目不得少于生产商这一时期所生产的轮胎数目的70%。
S7.3 于2007年九月一号或之后生产的轮胎,每一条胎都必须符合该标准S4, S5.5, S5.5.1, S5.5.2, S5.5.3, S5.5.4, S5.5.5和S5.5.6条款。
S3 定义。
略S5 一般要求S5.1. 尺寸和结构。
每一条轮胎都需与由S4.1根据其尺寸指定的轮辋相匹配。
S5.2 性能要求:每一条轮胎都必须符合下列款项:(a)它必须符合在S6中所指定的尺寸,类型及可允许的最大充气内压值的要求。
(b)当该轮胎安装到由轮胎生产商根据S4的要求而设计的模型轮辋上时,它必须符合该S5.2条中从(c)条到(d)条所有可达到的要求。
(c)除了CT轮胎之外,轮胎的最大可允许充气内压值需为240、280、300、340或者是350千帕(kPa),对于CT轮胎,最大可允许充气内压值需为290、330、350或者是390千帕(kPa)。
(d)轮胎的负荷值或者由独立轮胎生产商根据S4条来指定,或者是在S4所提到的出版物中根据轮胎尺寸,型号和每一个适当的充气内压值而确定的数值。
如果在S4所述的一种或多种出版物中指出了某一规格轮胎的最大额定负荷值,那么该规格的每一条轮胎的最大负荷值不得低于其所公布的最大额定负荷值。
如果这些出版物关于同一规格的轮胎的最大额定负荷值的规定有所不同,那么该轮胎的实际最大额定负荷值不得低于其中的最低值。
S5.3 测试样品,做S6中所指定的测试时,使用:(a)一条胎跑高速测试(b)一条胎跑耐久及低充气内压性能测试(c)第三条胎用来连续的做物理尺寸,脱圈阻力及强度试验。
S5.4 胎面磨耗标记除轮辋直径为12英寸或少于12英寸的轮胎之外,在每条胎的表面须近乎等距的至少分布着六个胎面磨耗指标,以便观测人员可以目测出该条胎的花纹深度是否已磨损到了只剩余1/16英寸。
轮辋直径代码为12或小于12英寸的轮胎须至少有三个胎面磨耗指标。
S6. 测试程序,条件及性能要求。
每一条胎都需符合S5、S6.1到S6.7中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S6.1.1 测试条件及程序S6.1.1.1 轮胎准备S6.1.1.1.1 将轮胎安装到由生产商指定的或者是由S4.1.1 中所列举的出版物提供的轮辋上。
S6.1.1.1.2 对于公制规格轮胎,将它的压力充到下表的指定压力值:S6.1.1.1.3 对于LT(轻卡)轮胎,将其内压值充到与胎侧上所标注的最大负荷值所匹配的数值。
S6.1.1.1.4 为该安装设定的条件为:周围室温至少在24小时内不低于38【deg】C。
S6.1.1.1.5 重新将轮胎内压值调整到S6.1.1.2条所指定的数值上。
S6.1.1.2 测试程序S6.1.1.2.1 用卡钳在每条胎的表面近乎等距的六处测量断面宽度和总宽度,要避免将防擦线或者胶带的额外厚度测量进去。
由这种测量方法所获得的平均值就将分别作为轮胎的断面宽度和总宽度。
S6.1.1.2.2 测量轮胎的最大周长处,再将所获得的数值除以pi(3.14),从而确定轮胎的外直径。
S6.1.2 性能要求。
每一条轮胎根据S6.1.1.2测量所得到的实际断面宽度和总宽度,不得比由独立生产商根据S4.1.1(a)所提供的断面宽度,或者是S4.1.1(b)条中出版物根据规格,型号等所提供的断面宽度值高出:“(a)(最大可允许充气内压值为32、36或40psi的轮胎),为7%(b)(最大允许充气内压值为240、280、290、300、330、350或390kPa,或者是60psid的轮胎),可以选择7%或者10mm(0.4英寸)这两个数值中更大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