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安全与核发展

核安全与核发展

核安全与核发展由于近期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并引发国内的抢盐风波,大家一度“谈核色变”,我们目前所生存的环境已处在或即将处在核的重重包围之中,核离我们大家已不再遥远和陌生,我认为科学认识核,科学利用核,运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冷静看待核才是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

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程2011年3月11日,日本9.0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电站重大核安全事故再次引发人们对核电安全的担忧。

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谈核色变”并非第一次,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厘岛核电站事故以及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也都曾令核电发展迅速降温,但痛定思痛后,全球核电建设还是从减缓发展进入复苏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电力消费的增长,全球核能发电也一直同步增长,始终保持占总发电量16%的份额。

根据世界核能协会WNA的数据:世界核能发电量居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法国和日本。

纵观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程,全球核电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实验示范阶段: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

在此期间,世界共有38个机组投入运行,属于“第一代”核电站。

高速发展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

全世界共有242个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属于“第二代”核电站。

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核电经济性,核电经历了一个大规模高速发展阶段,鼎盛时期平均每17天就会有一座新核电站投入运行。

减缓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

由于美国三厘岛核电站事故以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全球核电发展迅速降温。

1990年至2004年间,全球核电总装机容量年增长率由此前的17%降至2%。

开始复苏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及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世界核电的发展开始进入复苏期,美国、欧洲开发的先进的轻水堆核电站,即“第三代”核电站取得重大进展。

日本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实际是重水反应堆,重水反应堆是用重水氧化氘(dao)作为慢化剂的核反应堆,重水反应堆可以直接使用未经浓缩的铀,用过的燃料可获取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金属钚。

为了防止核武器扩散,许多国家都限制或禁止重水的生产和出售。

而用轻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的核反应堆,被称为轻水反应堆。

轻水也就是一般的水。

与重水相比,轻水有廉价的长处,此外其减速效率也很高。

轻水反应堆只能使用浓缩铀,所采用的技术相对不容易构成核扩散威胁。

)二代核电最大问题就在于遇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

中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 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就是在反应堆上方顶着多个千吨级水箱,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

当今地球能源已经高度匮乏,每一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尤其是对核能、太阳能、风能以及光能的研究。

受日本核泄漏影响,全球核电站建设进程放缓。

若核电产业发展放缓,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加速。

从发展新能源的角度看,如果核电发展受阻,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将受到进一步的重视;虽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成本相对核电高,但并不存在像核泄露那样的潜在危险。

这对我市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二、支持核能发展的因素首先是全世界能源增长的强劲需求。

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全球的工业化发展、人口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导致2030年之前世界电力消费的翻番。

其次核能发电的价格优势。

由于化石燃料价格的不断高涨,加上世界核能界的不懈努力,核电将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保持最低电能价格的优势。

再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

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世界各国的努力方向。

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的新能源可以替代化石能源。

可是目前新能源的技术还没有完全过关,转化成电能后的成本偏高。

当今既能大规模持续生产,又能做到少排放温室气体的替代能源,只有核能。

最后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政治需要。

建立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所有国家关注的共同政治问题。

相对于石油天然气而言,全世界一年才消耗6万多吨铀燃料,数量少,体积小,很容易运输和储藏。

世界天然铀的充沛储量,使核能从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角度看起来更加长期可靠。

三、中国核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尽管日本核危机仍在持续,但并未动摇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表示:中国不会因日本核事故因噎废食,将高效发展核电,前提是“确保安全”;吸取日本教训,充分论证核电发展规划和核安全规划,将核电发展规划和核安全规划同步实施。

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行使用的核电站4个,有7个核电站正在建设中。

现在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约1082万千瓦,在建3097万千瓦,2010年核电发电量仅768亿度,核电装机只占国家装机容量的1.1%,相比日本、法国、俄罗斯和美国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中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核电4000万千瓦,目前该目标尚无变化。

核电的投产,缓解了我国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的局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国核电站投入运行十多年来,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量和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控制水平,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天然本底(安全范围内),核电站运行没有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领域的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

目前,中国从事核应用技术开发和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有300多家,产业规模达到年总产值150多亿元,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核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我国拥有7个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1000多家医院应用核医学技术,核医学得到普及和推广,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核能安全今年8月我国政府预计将出台国家核安全规划,为随后重启核电项目审批做好准备。

即将出台的核安全规划将与中国“十二五”能源规划中的核电发展目标相配套,以确保中国能够安全利用核电。

日本核泄漏后,我国已派专家小组对现有核电站和在建核电设施安全进行审查和评估,该专家小组现已完成对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审查,而对其他核电站的评估也将随后展开,最后将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安全方面的改进。

如果还要继续利用核能,就必须让公众重树对核电安全的信心,而只有使用最先进牢固的技术,才能使公众恢复对核电的信任。

林诚格说,国家新批项目将不再使用老技术,而要使用最新的核电技术。

(一)核泄漏的危害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主要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

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造成核电站周围30公里范围被划为隔离区,附近的居民被疏散,庄稼被全部掩埋,周围7000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

在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10公里范围以内将不能耕作、放牧;10年内100公里范围内被禁止生产牛奶。

核辐射通过风力、雨水等传播途径,污染了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等一些堪称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

今日在切尔诺贝利的河里有牛一样大的鱼儿漫游,也有鸡一样大的马匹在河边散步,它们体内积满铯、钚等核子物质,松树则长出褐色的怪枝,显示生物的生态因核辐射而出现巨变。

到现在,参加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救援工作的83万人中,已有6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人。

在乌克兰,被认定为由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而导致的永久性残疾的人数(以及他们的孩子)从1991年的2000人增加到1997年的64000人和2001年的90000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仍然将年度预算的5%用于补偿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受害者。

核辐射的潜伏期长达几十年,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带来的巨大危害将在10年、15年甚至20年或许更长的时间内通过生态、环境、基因、遗传等途径陆续显现出来,那将是无法想象的人类灾难。

(二)辐射与人类的关系与辐射相关的国际标准单位是Sv(西弗),1sv(西弗)=1000msv(毫西弗)=1百万μSv(微西弗)。

1、天然本底与电器辐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接受来自自然的各种辐射,也就是说,即使你远离城市,不看电视不用电脑,同样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天然辐射,这些辐射来自于宇宙射线、天然放射性元素(例如氡222:它主要从土壤、建筑材料析出和户外空气进入,花岗岩、砖砂、水泥、石膏、釉面砖等建筑装饰材料中都可析出氡222,氡222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空气中含量最高,夏季则较低;它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放射性元素,由镭衰变而来,地下空间是氡的污染高发区域,它是一种易导致肺癌的气体。

但氡也具有两面性,如果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则可能引起肺癌,但它如果通过水附着人体皮肤,并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则对人体功效又很大,一能抗衰老,二可以美容,三能减肥。

温馨提示:冬季居室应经常通风换气;尽量减少在地下超市及地下娱乐会所的停留时间;家居装修中避免大量使用天然石材及各种石膏线条),全球每年人均所受天然本底辐射在2mSv(毫西弗)左右,除了天然本底辐射之外,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电视、电脑等用具,也会产生辐射。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各种关于辐射的规范越来越严格,现在的电器产生的辐射实际上非常有限,每天看2个小时的电视,那么一年由此受到的辐射伤害为10μSv(微西弗)。

辐射更小的是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

(温馨提示:购买电视、电脑等电器最好为液晶显示器)2、医疗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员能接受到的较大的辐射,应该来自于医疗辐射,而医疗辐射则以X光胸透,CT,以及放疗化疗为主。

X光胸透和CT都是用阴极射线管产生足够强度的X射线,穿透人体成像。

胸透和CT的辐射强度比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辐射更大,早期的X光患者接受的辐射最大可到3mSv,也就是世界人均年本底辐射的 1.5倍。

现在的胸透人所受到的辐射伤害已降低到0.07mSv-0.1mSv。

早期的单次全身CT扫描的估计最大剂量大概为40mSv。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新型的CT对患者的辐射伤害也随之大大降低。

接受一次全身CT扫描=20年的本底辐射=照400次X光胸透。

(温馨提示:进行相关医学检查,能核磁共振不CT,能CT不X光,由于核磁共振是磁场成像,而不是X射线,没有放射性,所以对人体无害,是非常安全的)3、建筑材料辐射利用工业废渣做建筑材料,可能造成建材中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经放射性衰变产生了放射性气体悬浮于室内空气中,人若吸进这样的气体,即会照射人体肺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