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 术的护理
心血管内科

正常情况下, 心脏的电信号使它 跳动。当运行时, 心脏跳动加速;当 睡眠时,心脏跳动 减慢。如果心电系 统异常,心脏跳得 很慢,甚至可能完 全停止。人工心脏 起膊器发出有规律 的电脉冲,能使心 脏保持跳动。

人工心脏起搏器
是一种植入体内的 电子治疗仪器,简称起 搏器。它通过脉冲发生 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 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 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 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 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 疗心律失常(主要是缓 慢性心律失常)的目的。 组成:主要两部分:脉 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
• (3)工作
起搏器患者术后可以恢复正常工作,除非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需要休息治疗。对起搏器依赖患者 应避免在强电磁场的环境下工作。 • (4) 电器用品 一般的家用电器如电视、电烤箱、
微波炉等不会对起搏器有影响。 用手机离开起搏器 15厘米以上可安全使用,器:
7、术前饮食 术前一餐应少食但不禁饮食,以防患者虚脱、低血糖
或静脉充盈不良等。
8、留置静脉留置针
左侧胸壁手术,留置针在右手放置,建立静脉通道,以
便抢救用药。 9、备好急救物品:心电监护机、氧气、急救车等;
术后护理
1、做12导联心电图,持续心电监测2—3天,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 2、监测脉搏、心率、心律、心电变化及病人自觉症状,及时发现有 无电极导线移位或起搏器感知障碍。
松,减少摩擦,避免撞击。
5.凡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进入强磁和高压电 区,如核磁共振、微波炉,禁做热透疗法、电针灸刺 激、电按摩器、电吹风、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
停止。一般家用电器的使用不受限制,手机应在对侧
手臂接听,不能放在同侧上衣口袋内。手臂不宜过度
伸展,不宜做重体力劳动。
6.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1个月内的睡眠姿势为平卧
位或左侧卧位,严禁右侧卧位,以免起搏电极脱位。 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臂过度伸展及负重
7、出院后生活 (1)旅行 埋植起搏器的患者,可以外出旅行、乘飞机、火车均可。
患者应随身携带起搏器卡,以便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进行迅速而有
效的处理。起搏器卡还能免除乘飞机前的安全检查。
(2)运动 起搏器患者可从事一般性运动, 不必太限制。但不要进行一些躯体接触 的剧烈运动,以免直接性损伤引起电极 导线断裂或起搏器损害。活动时注意不 要过分使用肩臂部位。
问题,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进行调整或重新安装
出院指导
• 1.患者日常需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卡上有患者的姓
名、年龄、起搏器生产厂家、型号、何时安装、短期寿 命及各种参数,以便就医时供医生参考。
• 2.学会患者测定、记录脉搏,每日早、晚各测1次脉搏,
若比原心率少5次/min以上,感到胸闷、心悸、头晕等要 马上到医院就诊。 • 3.熟记并能观察起搏阈值、起搏功能、电池耗竭情况。 • 4.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
侧卧位(通常选左侧胸壁手术)。防止电极移位,但老年病人鼓励 早期下床活动防止静脉血栓,运动强度适宜。
7、患者若出现胸闷、头晕、脉压大,考虑起搏器性能异常。
8、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营养丰富的 饮食可增加患者的抵抗力,粗纤维饮食可预防便秘。禁食产气、 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床上大便用力过猛,使电极脱位,可使用 开塞露、灌肠给予解决。 9、观察术后并发症:囊袋感染、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
3、伤口护理:盐袋加压伤口8-12小时,重点观察伤口有无出血,
每天换药,注意观察伤口颜色、温度,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症状, 一般术后7天拆线。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伤口感染及全身感染。
5、指导病人避免咳嗽的方法,如用舌尖顶上颚;确实要咳嗽,应用 手轻轻捂住伤口,预防伤口出血及电极脱位。
6、体位与活动:术后24h内绝对平卧,限制术侧上肢的活动,避免右
2、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注意事项、消
除紧张,检查家属是否签定知情同意书; 3、备皮:双侧部胸部备皮,上至下颌,下至乳头,颈 部至斜方肌前缘,胸部至腋后线及肩,包括腋下; 4、术前训练: 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熟练掌握 呼气屏气动作,以便配合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器导管。
5、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既往史、家族史及过敏史,劝其戒除一些不良嗜好, 如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 6、药物准备: (1)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等,以 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 (2)尽可能停用抗心律失常药3个半衰期;(3)心力衰竭 应尽可能消除或加以改善; (4)术前常规做抗生素(如青霉素)试验。(5)必要时 术前30 min应用镇静药物(如安定等)。
心房按需(AAI)型
此型起搏器电极置于心房。 起搏器按规定的周长或频率发 放脉冲起搏心房,并下传激动 心室,以保持心房和心室的顺 序收缩。如果有自身的心房搏
动,起搏器能感知自身的P波,
起抑制反应,并重整脉冲发放 周期,避免心房节律竞争。
心室按需(VVI)型
起搏器电极置于心室。起搏
器按规定的周长或频率发放脉冲起
搏心房,并下传心室这种双腔起搏
器的逻辑,总能保持心房和心室得 到同步、顺序、协调的收缩。
起搏器适应症
1.严重的心跳过慢
心脏停跳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 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
2.心脏收缩无力
疾病若破坏了心肌,或改变了其原有形态,会导致心肌无法 有力收缩。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就会引起心脏泵血不足,身体各部 分无法获得充足的新鲜血液,造成头晕、胸闷、乏力等各种症状。 如药物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可以在心脏各部分安装多个起搏器,同步产生多个电刺激命令, 帮助心肌收缩。
M—多功能 N—与额定频 程序编码 率竞争
O—无感知 D—双重 O—无反应 R—逆转
O—无程序 S—频率扫描 E—体外控制 起搏器
起搏器类型
单腔起搏器:VVI(电极导线植入右心房)和A AI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右心房); 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心房和心室, 进行房室顺序起搏; 三腔起搏器:双房+右室三腔起搏器治疗房室传 导阻滞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右房+双室三腔起 搏器治疗心力衰竭。
手术方法
起搏器电极由穿刺 左锁骨下静脉经上腔静 脉送入右心房和/或右心 室,经起搏阈值,感知和 阻抗测定符合要求后,起
搏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
接,起搏器埋于左胸大肌 处皮下囊袋内,囊袋内止 血逐层缝合。
起搏器放臵示意图
术前护理
1、术前辅助检查: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心 脏彩超等。
起搏器术后起搏心律
起搏器工作状况观察
•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仔细观察心脏起搏器的各种参数,继 续观察心电图变化,床旁备电复律器。术后应进行心电监护
24~72h,结合患者的自觉症状,观察起搏器安置后的工作
状况。 • ①有起搏信号但其后无心电信号,提示心内膜水肿,有导致 起搏阈值升高的可能。 • ②起搏信号时有时无或完全消失,提示电极固定不良、移位。
电极导线 脉冲发生器
原理
脉冲发生器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
通过导线和电极传输到心房或心室肌,使心肌细
胞收缩而兴奋,并通过细胞间的缝隙式闰盘连接
向周围心肌扩散传布,导致整个心房和心室兴奋
和收缩。需要强调:心脏必须在具备兴奋、传导
和收缩功能时人工心脏起搏才能发挥作用。
起搏器代码意义
字母 1 2 3 4 5 序列 起搏器心脏 感知的心脏 反应模式 位置 字母 V—心室 意义 A—心房 D—双腔 位置 V—心室 A—心房 D—双腔 程序编码功 治疗心动过 能 T—触发或 P—程序 同步输出 I—抑制 速功能 B—猝发
搏心室,如果有自身的心搏,起搏 器能感知自身心搏的QRS波,起抑 制反应,并重整脉冲发放周期,避 免心律竞争。但这型起搏器只保证
心室起搏节律,而不能兼顾心房与
心室收缩的同步、顺序、协调,因 而是非生理性的。
双腔(DDD)起搏器
此型起搏器心房和心室都放置
电极。如果自身心率慢于起搏器的
低限频率,导致心室传导功能有障 碍,则起搏器感知P波触发心室起搏。 如果心房(P)的自身频率过缓,但 房室传导功能是好的,则起搏器起
3.心跳骤停 心脏停止跳动数分钟即可致死,一些疾病可引 发心跳骤停或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 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 起搏器,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在某些心脏病综
合治疗中(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
特发性Q—T延长综合征、预防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等), 起搏器还是不可或缺或唯一的治疗手段。
• ③若出现固定频率起搏,而未按所需设定,考虑为起搏器感
知不良
• ④若出现起搏频率奔放,是由于电子元件失效或电池耗 竭,线路不稳,使脉冲频率突然增速而引起加速型心动 过速,如引发室颤可致患者死亡。 • ⑤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 减低、心悸、头晕、头胀痛、血管搏动。一旦发生上述
起搏器随访时间与起搏器的类型、患者的症状变化相
关。植入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此后每3~6个月随 访一次;电池即将耗竭时1个月随访一次。 • 特殊类型起搏器 如CRT(三腔起搏器)、ICD(心脏转复除颤器)等因为患
者的临床表现变化很快,需经常改变起搏器治疗计划。
患者在症状发生后及时门诊随访;适当缩短随访时间间 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