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


护理措施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绝对卧床限制活动有关
① 加强巡视病房,认真患者倾听主诉,及时满足其需要。 ② 协助并指导患者完成各项生活自理。 ③ 将常用物品放于患者便于使用的地方。 ④ 把呼叫器放在其伸手可及的地方,留陪护一人。
护理评价: 患者住院期间生活需要及时得到满足。
或者口述
9/5/2019
健康教育
1. 嘱患者日常需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卡,卡上有患者 的姓名、年龄、起搏器生产厂家、型号、何时安装、 短期寿命及各种参数,以便就医时供医生参考。
2. 教会患者测定、记录脉搏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测1 次脉搏,若比原心率少5次/min以上,感到胸闷、心 悸、头晕等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双腔(DDD)起搏器 心房和心室均放电极 I. 自身心率慢于起搏器的低限频率,呈VVD工作方式(触发心室
起搏) II. 心房自身频率过缓,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呈AAI工作方式(起搏
心房,并下传心室)。 频率自适应(R)起搏器 起搏器的起搏频率能根据机体对心排出
量的要求而自动调节适应,满足机体需要。
3. 指导患者熟记并能观察起搏阈值、起搏功能、电池 耗竭情况。
健康教育
4. 注意保持心脏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 减少摩擦,避免撞击。
5. 凡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进入强磁和高压电区, 如核磁共振、微波炉,禁做热透疗法、电针灸刺激、电按摩 器、电吹风、牙科电钻等,防止引起脉冲停止。一般家用电 器的使用不受限制,手机应在对侧手臂接听,不能放在同侧 上衣口袋内。手臂不宜过度伸展,不宜做重体力劳动。如出 现胸闷、再次晕厥等情况应立即就诊
滞。
(3)有窦房结功能障碍 或房室传导阻滞,必须
用药物控制心率者。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或房室传导阻滞,有明
显症状或无症状,但心 室率<40次/分,或证实
心脏停搏>3秒;
(5)颈动脉窦过敏性综 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 反复发作的由颈动脉窦 刺激或压迫导致的心室 停搏>3秒所致的晕厥。
(6)药物治疗效果不满 意的顽固性的心力衰竭
查体 : T:36.8℃ P: 44次/分 R:20次/分 BP:150/70mmHg
专科检查: 辅助检查:
心前区无局限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 锁骨中线内侧0.5cm,心尖搏动范围不弥散,心 前区无抬举样搏动,心尖部未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叩诊范围正常。心率44次/分,心律不 齐,偶可闻及早搏,A2>P2,各瓣膜区未闻及 病理性杂音。无水冲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 动征。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存在。 心电图示: II °I 型AVB
护理措施
5.有便秘的危


③ ④
评估患者排便情况如排便次数、性状及排便难易程度, 平时有无习惯性便秘,是否服用通便药物。 指导病人适量饮水、合理饮食增加含纤维素食物,如 水果、蔬菜的摄入。 给予腹部环形按摩,以促进肠蠕动。 如有便意不易排出可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纳肛。
护理措施
4.舒适的改变:与术后切口疼痛及制动有关
① ②

③ ④

讲解制动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 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原因,性质,持续时间及缓解 方式。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 的休息与睡眠。
护理评价: 2016.10.5 患者疼痛减轻,可下床活动,感觉舒适。
病史介绍
BNP示:359pg/nl
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遵医嘱予以一级护理,心电监护,监测血压,低盐低脂 饮食;治疗上予以扩管,改善循环,增强心肌功能,利尿等对症处理。
10月2号,患者行永久起搏器(DDD)植入术。11点术毕安返病房。 切口敷料外观干燥,无渗血,起搏器信号良好。沙袋压迫切口6小时, 制动左肩,绝对卧床休息。
健康教育
6. 指导睡眠姿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1月内的睡眠 姿势为平卧位或左侧卧位,严禁右侧卧位,以免起搏电极脱 位。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臂过度伸展及负重。
7. 定期到医院复诊或接受随访。 8. 积极鼓励患者独立生活,告诉其家属、子女为患者提供
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利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病史介绍
入院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心功能II-III 级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脑梗塞
病史介绍
术前心电图:
II °I 型AVB HR:44次/分
病史介绍
心脏彩超:
室间隔增厚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双肾集合部回声粗糙,右
肾盂轻度分离
右肾小结石,前列腺增生伴
钙化
1. 活动无耐力 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肌氧供需失调有关 2. 有受伤的危险 与心律失常引起的胸闷头晕有关 3.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与绝对卧床限制活动有关 4. 舒适度适的改变 与术后切口疼痛及制动有关 5. 有便秘的危险 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6. 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 猝死 电极移位或脱落 感染
② 备好急救药物及抢救设备如除颤仪、起搏器等。 ③ 加强巡视病房,如患者主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潜在并发症
三.电极移位或脱落
① 术后3天平卧或半卧位,绝对卧床休息。 ② 左肩关节制动3天,肘关节以下部位可轻微活动,翻 身动作轻柔。 ③ 指导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 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用力 ④ 6周内预防感冒,防止剧烈咳嗽使电极移位。
护理措施
2.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胸闷头晕有关
① ② ③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变化 指导卧床休息,协助完成生活护理 嘱患者避免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出现 头晕、黑矇等先兆时应立即平卧,以防跌伤 遵医嘱用药,严密观察用药效果。
护理评价:2016.10.5 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未发生跌倒摔伤。
护理评价: 患者术后未发生便秘。
潜在并发症
一. 心力衰竭 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少 尿、颈静脉怒张、低血压、心率加快等,听诊肺部有无湿 啰音。避免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等可加重心脏负担 的因素。
二.猝死 ① 急性期及严重心律失常时,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 命体征、心率、心律变化。
一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患者的护理
一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
相关知识 病史介绍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及评价 健康教育
相关知识
定义: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
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 通过脉冲 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 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 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 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 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 的目的。
护理目标
1. 患者能主动要求活动并主诉耐力增强。 2. 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跌倒的发生。 3. 患者能及时满足生活需要。 4. 患者适应术后体位变化,有效缓解疼痛。 5. 患者能够习惯床上排便,减少便秘的发生。 6. 患者未发生潜在并发症。
9/5/2019
护理措施
1.活动无耐力 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肌氧供需失 调有关
起搏器的功能类型
心室按需(VVI)型 起搏电极置于心室,起搏器按规定的周长或 频率发放脉冲起搏心室。只保证心室起搏节律,不能保持方式顺 序收缩,为非生理性的。
心房按需(AAI)型 起搏电极置于心房,起搏器按规定的周长或 频率发放脉冲起搏心房,并下传激动心室,保持心房和心室的顺 序收缩。

肢体乏力,无明显头痛恶心呕吐,无明显熊统计肢体活动

障碍。病程中患者神清、神差,无意识障碍,无畏寒、发

热,无咳嗽、咳痰,食欲尚可,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曾有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梗塞等病史,无肝炎肺结核等

传染病及接触史,无食物与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及外伤史,

无输血制品史。
病史介绍
10月4号,患者诉一般情况尚可,切口敷料外观干燥无渗血。起搏器 性能良好,左肩仍制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外展运动)。
10月5号,患者可下床活动,指导其功能锻炼(前屈运动)。 10月11日,患者切口处拆线,主诉偶有胸闷不适,嘱其多休息并 告知医生处理。
病史介绍
术后心电图:
护理诊断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 • 具备除颤、复律、抗心动过速/过缓起搏
• 纠正由于双室不同步收缩引发的心力衰竭
CRT
• 除颤治疗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D
病史介绍
35床,,住院号:2016,男性,68岁,于2016年9月29日16:57以“胸 闷头昏伴左侧肢体乏力半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半月前出现胸闷伴有心慌头晕及头昏,且伴有左侧
潜在并发症
四.感染
① 嘱患者保持切口干燥,同时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术后2周内应尽量避免洗澡
② 术后一周内每日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操作。
③ 监测体温变化
④ 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⑤ 发现切口局部发痒、红、痛现象或有体温升高,

立即予对症处理。
2016年*月*日 患者康复出院 出院时给予以下健康指导
9/5/2019
应用与选择的原则
• 窦房结功能障 碍而房室传导
功能正常
• 完全性AVB而 窦房结功能正

AAI
VDD
DDD
• 窦房结及房室 传导功能均有 障碍

• 需要从事重体 力劳动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适应症
(1)伴有临床症状的任 何水平的完全或高度房
室传导阻滞
(2)伴有症状的束支- 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 第二度‖型房室传导阻
① 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进展、心功能及有无并发症等,选 择适合的运动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