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 2020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 2020


刺激 机体
环境变化
兴奋
反应
抑制
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足够刺激强度 足够刺激持续时间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 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
为阈强度,简称 阈值※
阈刺激: 强度 = 阈值
刺激分类
阈上刺激:强度 > 阈值 阈下刺激:强度 < 阈值
有效
思考:肌肉注射“两快一慢”?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一)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和 分析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和机体生理条件下各器官、 系统的活动及其机制。
优点: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的生 理功能及其与整体的关系。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 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兴奋 某种功能活动出现或加强
(如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跳加快、加强。)
抑制 某种功能活动减弱或停止。
(如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脏—心跳减弱、减慢。)
兴奋
抑制
疼痛刺激---心跳加快,呼吸、血压升高(兴奋) 剧烈疼痛—引起休克—呼吸、心跳、血压降低(抑制)
刺激: 可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并引起产生反应的
体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③刺激能否引起反应的三要素:
1)、 足够刺激强度
电刺激
1mv—肌肉—无 2mv-肌肉—无 反应
4.5mv—肌肉-收缩 5mv-肌肉-收缩
阈强度 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
为阈强度,简称 阈值※
分类
阈刺激: 强度 = 阈值 阈上刺激:强度 > 阈值
(Robert Kho-Seng Lim, 1897.10.15- 1969.7.8)
林可胜寻求协和生理系照片底版的亲笔信 (来自RAC档案)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William Harvey在《论动物的心脏与血液运 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呼吁:“无论学 和教应当以实验为据,而不应当以书籍为据,应 当以巧妙的自然为师,而不应当以知识的教条为 师”。
威廉·鲍芒于1933年发表了《胃液的实 验与观察以及消化生理》,成为历史上 第一个描述胃的运动、分泌和消化的科 学家,被誉为美国生理学之父。
为了表彰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功绩,加拿大生理学会于1962年 在他的墓碑上镶了一块金属牌,用英、法两种文字写着:“通 过他的痛苦,他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近代生理学在中国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同时伴随能量的产生、转 化、贮存、释放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二、兴奋性
※概念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 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①刺激:
可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并引起产生反应的体内、外 环境条件的变化。
环境变化
刺激
机体
反应
环境变化
温度 语言 光线 情绪
电流 病毒 机械
分类: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心理性刺激等
1660年和1668年, 马尔比基 (1628-1694,意大利生理学家、显微 镜解剖术的先驱者) 和荷兰人列文虎 克。 分别用显微镜看到了蛙的肺的 毛细血管和蝌蚪尾部血液通过毛细 血管的实际循环过程,证实了 Harvery 的推论。
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 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三个方面: 1、刺激要产生反应的三个条件;
足够的强度
足够的持续时间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2、三个变量值越大,刺激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3、进出针__缩__短_刺激时间,推药慢__降___低强度时间变 化率,均可减弱疼痛
※(二)兴奋性的指标
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或 特性。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生理学
LOGO
第一章 绪 论
了解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掌握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熟悉 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掌握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学习要求】
※掌握: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兴奋性;阈值;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三种调节方式的概念及特点。
熟悉: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意义。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
生理学发展
观察和实验才是真正的科学 方法。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威 廉·哈维经过十二年的努力, 采用八十余种动物进行实验 研究,最后,将他多年来的 研究成果写成《论动物的心 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 (《心与血的运动》) , 于 1628年公之于世。
首次推断血液循环途径:心脏是 循环系统的中心,血液由心脏射 入动脉,再由静脉回流入心脏而 不断循环。
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一)实验方法:
1、动物实验
在体
急性实验
麻醉 暴露 周期较 短
离体
蛙 心搏动与心搏起源分析
坐骨N-腓肠肌标本动物慢性实验Fra bibliotek巴甫洛夫
周期较长
2、人体实验
在体—膝跳反射
离体—脆性实验
动物实验结果用于人体时,要持慎重态度;以人体为实 验对象时,应遵循自愿、知情和非创伤原则。
目前主要进行人群资料调查: 如:血压、心率、红细胞数量等正常值都是通过对大
兴奋性高
甲 1mv-收缩
乙 3mv-收缩
兴奋性∝ 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阈值较小,兴奋性 较高,而且在实验中易观察,用仪器可准确记录到)
(三)刺激与反应、兴奋、兴奋性的关系
阈值
刺激
• 条件
兴奋 性
•基础
兴奋
反应
•结果
刺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条件,强度必须 达到或大于阈值;
反应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学的起点。
1822年,在一次偶然事故中,一名叫 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加拿大人腹部被严重射 伤。他的伤口由美国军医威廉·鲍芒治疗, 枪伤虽然治愈,但腹部外面的弹孔却未愈 合,胃上留下了一个洞!在1825-1833年 的8年时间内,亚力西斯·圣马丁同意威 廉·鲍芒通过这个弹孔在胃中置入试管和衬 垫,以便采集胃液,并研究胃液对食物的 作用。
如:骨骼肌收缩机制
方法: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3)整体水平的研究
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环境条 件和生理情况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 协调,以及完整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各种反应的规律。 所以整体水平上的研究比细胞水平和器官、系统水平上 的研究更加复杂。
方法: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能引起组织兴奋
阈下刺激:强度 < 阈值
单一不能引起组织兴奋
2)、足够刺激持续时间
高频电热理疗 思考:注射的进针出针两快
3)、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单位时间内强度增减的量。 强度变化率越大,刺激作用越强。
A› B
温水煮青蛙
强弱光线变化
第一章 绪论 (一) 复习
【知识点一】 生命的基本特征:
兴奋性是有生命的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内 在因素.
如果组织细胞已经死亡,没有了兴奋性,再 大强度的刺激也不会引起反应
火焰接触手,产生缩手反射
兴奋 刺激
兴奋性
钉子扎脚
钉子 抱脚
物理刺激 兴奋反应
机体
兴奋性
基础
是非判断
1、除“可兴奋组织”外,其它活组织也有兴奋性。 √
2、组织的刺激阈值越大,其兴奋性越高。 X 3、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增强,说明其兴奋性增高 X 4、组织接受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 X 5、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X
批人群采集,再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如:实验研究:测人体在高温、低温、低氧、失重和高 压等特殊环境下,某些生理活动的变化。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1)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研究最早是从器官和系统水平开始,哈维《心与血 的运动》,近代生理学的起点。
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 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 响,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进行观察和研究。
在这个水平上的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就是 器官生理学
•方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二十世纪50年代,随着显微镜以及生物技术发展, 进入细胞及分子水平。
(2)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研究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在这个水平上进行 研究和获取知识的学科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
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膜通道蛋白通透性改变 和离子的跨膜移动。
【重点与难点】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 反射及反射弧
了解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任务
(一)研究内容
研究生物体的 能的一门科学。
解剖 形态、结构
生正命常活动现象、规律和功
生命活动:功能活动
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呼吸、血液循环等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机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过程、机制、影响因素及意义)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最早
方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2、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方法: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3、整体水平的研究
方法: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掌握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在生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 种活动,称为 ● 新陈代谢
兴奋性
生殖
适应性
一个小男孩在游泳时不慎溺水,当被人救出水面时 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均已消失,但经过医生及时对其 施行心、肺复苏术后,呼吸、心跳恢复正常,请根据已 有的生理学知识分析其原理。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