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第一章 绪论
课堂讨论
小张,因车祸导致严重脑损伤,经 治疗后成为“植物人”。查体:有自主呼 吸和心跳,但呼之不应,对疼痛刺激亦 无反应等。
请讨论: 1.小张具备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吗? 2.何谓兴奋性?
二、兴奋性
是指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 刺激与反应
1.刺激:能被机体或细胞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 2.反应:机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3.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 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生命活动 又称功能活动,如躯体运动、腺体分泌、血液循环、呼吸、消 化和吸收等。
(二)研究内容
研究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 响因素、调节及其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认识和掌握生 命活动的规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部分理论知识都 是通过实验获得的。
三、人体功能调节的反馈作用
反馈的概念:由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反馈的分类 负反馈 正反馈
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
指在控制部分发出指令管理受控部分的同时,受控 部分又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双向的“闭环”系统。
反馈信息 在控制系统中,由受控部分发出并能够影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生理学简介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 3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兴奋性、阈值、内环境的概念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内环境及其和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一、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理学的概念
响控制部分的信息。
反馈
受控部分的活动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 程。
(一)负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在体内大量存在,如压力感受器反射、体温调节等。 2.生理意义:负反馈在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以 及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正反馈
1.概念: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较少,如排尿排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等。 2.生理意义: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不断加强,迅速完成。
生理学基础
授课: 曾博
请思考: 1.什么是生理学? 2.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生物体
道理、规律
生
理
生理学 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机体也称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总
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命活动又称功能活动,如躯体运动、腺体
分泌、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等。
(二)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
分布:细胞内液:约2/3。 细胞外液:约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
营养物质 O2 代谢产物 CO2
二受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如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入O2 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CO2和代谢产物。 虽然内环境的稳态不断地受到干扰和破坏,但机体可通过 各种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破
坏的稳态重新得以恢复。
二、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一) 神经调节 1.概念: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2.方式-反射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生理学是关于 生命的科学。疾病无一不是正常生命 活动发生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因此, 只有首先认识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 才能深刻认识疾病、 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的生命。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请珍惜自己,关爱他人。
目录
生理学特点:
1.一门重要的基础 课
程。
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又称合成代谢,是指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
养物质,并将其合成、转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贮存能
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又称分解代谢,是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的物 质,同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并将其分解
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新陈代谢中既有物质代谢又有能量代谢,新陈代谢是 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最重要
反射的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
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每一种反射的完成,都有赖于反射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被破坏,都将导致相应的反射活动消失。
非条件反射 反射的类型 条件反射
(一)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 动物实验 慢性实 验
在体实验
离体实验
William Harvey
在体实验是在动物清醒或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 出要观察的组织器官进行实验研究.
如:去大脑僵直:中脑上丘、下 丘之间脑干切断,出现紧张加强、 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
离体实验是将某一器官、组织或细胞从动物体内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 各种理化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稳态是维持机体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稳态不断遭到破坏,机体通过 各种调节可使破坏的稳态重新恢复。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调节是最重要的调节方式。任何调节
本章首先介绍了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阐 述了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
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新陈代谢指的是机体与外界
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新陈 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物质代谢又有 能量代谢,它一旦停止,生命将宣告结束。因此新陈代谢是生命活 动最基本的特征。兴奋性是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 性。能被机体或细胞感受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反应是指机 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的一切变化。反应的形式有两种,分别是 兴奋和抑制。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阈强度(阈值),它与兴奋性成 反变关系。
学习方法:
1.理解的基础上反 复记忆 2.相似知识点、重 要学说和难点的归纳 总结 3.多做题,强化思 维能力 4.及时的复习和查漏 补缺
2.知识点多,内容 广泛,九大系统内容 均有涉及 3.理论多,难点多, 学说多 4.知识点关联性强, 整体化明显
第一章 绪 论
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 又是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 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基础理论科学 枢纽课程
刺激根据强度不同分为:
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三、生殖
机体发育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
功能称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 特征。
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
自然环境 外环境 社会环境
3.特点
迅速、短暂、准确
激素(hormone):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 生物活性物质。 (二) 体液调节
1.概念: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化学物质包括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如组胺) 局部代谢产物(CO2、乳酸等)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或靶细胞
抑制:接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状态或活动由强变弱。 如电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跳减慢、减弱
(二)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如果刺激作用时间、强
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即阈值越大,组织的兴奋性越低;阈 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所以,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 指标。
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 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及其所含物质分子的理 化性质决定的。 肌肉的收缩功能 肌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物大分子理化和生物学特征 特定基因转录表达
2. 器官系统水平: 以器官系统为研究对象,研
究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功能发生的过程和机制等。
循环生理学
*负反馈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 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 向改变,称为~。
偏差信息
控制部分
(神经中枢、内分泌细胞)
意义:维持稳态 缺点:滞后、波动
比较器
(调定点)
控制指令
反馈 信息
受控部分
输出变量
感受装置
干 扰 信 息
效应
例:体温调节
排尿反射:正反馈
章小结
取出,在人工条件下进行观察.
如:骨骼肌收缩实验
慢性实验是在清醒健康的动物身上,在机体保持内 外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生理实验的方法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
水平研究
器官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1. 细胞分子水平:以细胞及所含的物质分子为研究对象。
细胞外液
营养物质 O2 代谢产物 CO2
细胞
内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 ⑴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⑵提供新陈代谢必需的 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
1.内环境:生理学中把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
的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作用:
(1)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例如O2和营养 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境摄取,代谢产物也只能直接排到 内环境中。 (2)是细胞生活和活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