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检测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检测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检测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相应的原理(用符号表达式表示)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是()A.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O P2O5 化合反应B.探究水的组成:H2O O2+H2 分解反应C.工业制氧气:H2O2O2+H2O 分解反应D.硫在空气中燃烧:S+O2SO2 氧化反应2 . 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3 . 依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其中错误的是:A.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时,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Hg+O22HgO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2Al(OH)3+3H2SO4=Al2(SO4)3+6H2OC.做电解水实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2H2O2H2↑ +O2↑D.天然气炉具火焰呈黄色,且锅底出现黑色:CH4+O2C↓+2H2O4 .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质量变小;②质量不变;③性质不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5 .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CH4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则充分燃烧只生成H2O和CO2的物质只含C、H两种元素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则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D.单质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6 . 已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如图为反应类型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O2+H2O="==" H2CO3属于a处的反应B.2H2O2H2↑+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c处反应后物质的质量一定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任何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都属于d7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都用到的一种物质是()A.稀硫酸B.稀盐酸C.石灰石D.锌粒8 . 某合金6 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 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Zn 和Fe B.Cu和C C.Zn和Cu D.Mg 和Al9 . 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原理是()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B.撤离可燃物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10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11 . 在化学实验中,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实验过程中不可以尝药品的味道B.实验之前检查药品和仪器是否齐全C.实验中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D.实验后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12 . 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②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⑤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⑥电解水正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比负极的小。

其中正确的是()A.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③⑥13 .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除去CO中的CO2B.探究MnO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测定水的组成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4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B.蜡烛熔化C.粮食酿酒D.矿石粉碎15 . 近日,抖音上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消防员猛力摇晃可乐瓶后,打开瓶盖,可乐从瓶中喷射而出,将火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乐能喷射而出,是因为压强发生了改变B.消防员猛力摇晃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的逸出C.电器起火时也能用“可乐灭火”D.“可乐灭火”不能完全代替灭火器16 . 下图是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B.图中所示微粒构成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H2+O2二、填空题17 .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__。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

18 .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19 . 如下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①④所指过程的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在⑤⑥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⑦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

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

①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两个角度,分析氧气和臭氧的相同点、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研究发现,如今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要高于百万年前的水平。

①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B.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D.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B. 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③下列反应都能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是_______(填序号)。

A. C+O2CO2B. CH4+2O2CO2+2H2OC. 石油+氧气二氧化碳+水D. 2NaHCO3Na2CO3+H2O+CO2↑④下列反应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试判断,对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CO2+2NaOH==Na2CO3+H2OB. 6CO2+6H2O C6H12O6+6O2C. CO2十H2O==H2CO3(5)①目前家用汽车主要燃料是汽油,汽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是___________。

②为使汽油在内燃机的汽缸中充分燃烧,采取的措施有:通过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汽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汽缸的进风口吸入足量的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 . 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的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1)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 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

(3)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____能力,所以,炭雕既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又可以美化居住环境。

(4)钛及钛合金被称为“未来金属”,用其制造的潜艇、军舰没有磁性,不会被磁性水雷发现,这是利用钛的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三、简答题21 .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毒气体可在“催化转化器”中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

如图为微观反应示意图,请回答:(1)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_____种氧化物(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 . 下列四个实验是判断稀硫酸与NaOH,NaCl,Na2CO3、Ba(NO3)2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A H2SO4+NaOHB H2SO4+NaClC H2SO4+Na2CO3D H2SO4+Ba(NO3)2(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2)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是___(填序号)(3)实验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四、计算题23 . 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

称取该样品25g,加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结束后气体完全逸出。

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1)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g.(2)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_____.提示:(Na2CO3+2HCl=2NaCI+H2O+CO2↑)五、综合题24 .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铁的广泛应用(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

以上叙述中不涉及___________。

(选填序号)A 合金B 无机非金属材料C 合成材料D 复合材料(3)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铁锈成分的探究(1)下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次要过程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锈成分的确定某铁锈成分为和。

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25.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