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设计构成的调研报告
三大构成作为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意识培养具有开发性效应,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作用,并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先行性及对专业设计课程的影响力,取得了在课程结构中的重要位置。
通过查阅资料和文献,不难发现关于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整合中的理论课程问题的研究也不多见,因而有必要对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和模式建构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目前各大院校使用的设计基础课程教材和课程安排的考察可以发现.现今的设计基础课基本以三大构成为主,这几门课程基本上以构成规律的学习练习为主,基本上摒除了绘画性和主观性练习,是以“规律性”传授为主的教学。
并且对三大构成的学习还是在各自独立的状态进行,这样容易造成将色彩、平面、立体结构分离开来,而且老师们教的一些规律,提供一些范例。
然后学生根据这些例子依样做类似的例子。
这就导致了学生更多是模仿而不是体验和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思维锻炼极其有限。
从课程开发模式来看,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课程目标的实现。
忽略了课程实施的过程性;从课程目标的确立来看,没有注重素质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基础课程体系的关系。
从而不能确立正确的课程培养目标。
使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重要的培养标准在学生学习中得以贯彻和实现;从课程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划分来看,没有考虑到基础课程内部的有机整合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承接关系,导致课程核心内容被不合理的分割和组合。
课题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几个独立学科作为基础课程主体内容;②各基础课程自成相对封闭的系统。
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③课题资源贫乏、简单重复,缺乏设计创意的课题设计;④课程局限于技艺技巧的训练,忽视将创造性思维培养贯穿于这一设计素质塑造的初始阶段。
通过研究各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可以知道,在知识结构上确立学生以递进式的训练来完成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重点突出对学生造型技能和设计思路训练的同时,挖掘学生个性思维,提升创造能力,加强审美修养,提高视觉表达方法,调动学生对设计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后续职业技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课题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首要任务。
具体方案是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整合为构成与设计,重新整合和构建教学内容,使设计造型基础和传统三大构成的学习更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从而让学生掌握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基本视觉语言,启发学生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及较好的创造力,更好地实现将学生从必备的设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向设计专业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边改革改摸索,整合后的构成与设计的课程被设计成以下教学情境:
1.构成的形态基础:理解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培养学生丰富的构想、敏锐的观察力,学会提取和概括的表达。
2.基本设计造型的要素与情感表达。
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其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和构成要素,感受视觉形态的力感、动感、节奏感,感受视觉形态的情感表现,认识和体会艺术造型的本质规律培养对形态和形象的感悟能力.训练造型感觉。
3.设计形式美惑的对比研究。
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和理解艺术表现的形式语言。
理解分析艺术设计的基本视觉要素,如形态、线条、体积、空间、光影、肌理、色彩和比例、节奏、装饰构成等。
4.平面媒介。
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画面构成的基本规律,掌握其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和构成要素,将大小、方向、明暗、对称、平衡、重复、对比、特异、夸张等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研究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图形。
5.色彩媒介。
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装饰色彩理论知识和色彩的审美感觉。
了解色彩属性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培养学生色彩组合、色彩运用的能力,应用色彩的特性和科学的色彩理论来指导实践。
6.立体媒介。
本学习情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掌握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对形体和空间的美的感应能力更加敏锐,通过智慧和情感的开发,丰富学生对空间的构想,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及创造力.
这6个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按照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门课共性与个性的原则,重新整合和构建教学内容,这样三大构成的学习更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并表现出以下创新点:①根据高职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以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创新意识为基本建设理念,把提高技能、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重点突出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②通过分析以往的三大构成的共性和个性,将其整合为构成与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构成规律.通过课题训练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③在课程内容上,结合设计基础能力培养的特点,在每一个能力训练点上加入相应的实际项目案例,突出学生对所学能力的实际应用。
在结构上以学生的能力训练为核心,完整而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设计基础能力与素养。
课程设置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对艺术人才的全面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通过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相结合的精神,进一步明确基础课程的目标。
确立课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