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生元儿童成长培训学校介绍烟台市心生元儿童成长培训学校基本情况报告烟台市心生元儿童成长培训学校,成立于2008年2月份,是经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批准,莱山区民政局注册成立的一所民办全日制特殊儿童的培训学校。
是烟台市第一所主要以学龄前自闭症、智障等发育发展障碍儿童为主要培训对象的民办特殊教育培训学校。
学校位于莱山区宏福园小区1号楼原烟台市残联办公大楼,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教学设施较齐全。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教学部、后勤保障部、发展部;2013年在校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00名左右,目前教职工近50名。
学校自成立以来先后共接收300余名相关孩子入训,大部分孩子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家长比较满意,在烟台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校基本情况(一)创办人简介创办人王海燕——一个9岁自闭症孩子的母亲,2005年,儿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从此与孤独症结下不解之缘,2008年2月创立烟台市莱山区心生元儿童成长培训学校。
从一度濒临倒闭到今天的发展壮大;从一个普通的患儿家长嬗变成一个社会责任的承担者。
王女士为了探索、实践一条更适合自闭症患儿的成长、生存之路,多年来同众多患儿家长、教师、社会各界积极进取,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业务情况目前,主营业务分为两大块,分别为自闭症教学部,培智教学部。
两部门均各成体系,并有专项负责人主持本岗位工作。
学校在上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和扶持下,经过5年的拼搏发展,在教学业务的拓展上和教学经验的取得上都有很大的突破,教学的管理上也日益趋向规范。
自闭症教学部设有康复训练室、单训室、可视音乐治疗室、奥尔夫音乐室、感统训练室,现有12个康复训练班。
至今培育过患儿200余名,这些患儿经过学校系统的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奥尔夫音乐训练、精细动作训练和游戏训练,在智力、学业、语言交流、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个别孩子甚至达到基本正常的水平。
自闭症教学部招收对象为0-10岁的自闭症患儿,学校采用一生一陪读的形式,即一个孩子跟一个陪读家长,目前在部孩子有80名左右。
培智教学部设有弱智儿康复训练室、单训室、启智博士室、可视音乐治疗室,现有康复训练班3个,在部儿童20名左右。
采用脱离家长陪读,并可接受住宿的管理模式,极大解决了家长的实际困难。
本部先后招收患儿100余名,经过培育,大部分孩子的生活自理水平、言语发展都有很大提高,同时知识面变宽,社会适应性增强,大部分儿童可顺利升入辅读学校就读,少数儿童已进入正常小学随班就读。
(三)师资情况目前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近50名,其中校长1人,业务校长1人,主管4人,出纳1人,保洁员2名,保育员2名,厨房工作人员1名,维修1名,办公室工作人员1名,辅课6名,其他人员皆为一线教师,主管人员也均不脱离一线。
整个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不足30周岁,平均学历为大专及以上。
可谓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四)运营情况总体来看,目前基本处于收支平衡状况。
以2012年收支状况为例作一简单说明。
收入情况:2012年全年自闭症教学部每月收训孩子平均50余名,约1/4的孩子为半天制上课。
教职员工月平均人数40余名。
自闭症孩子全天每月实收学费2200元,半天孩子为1600元;智障孩子每月学费1400元,但实际情况每月都会有个别孩子不能满勤,这样大致算下来,每月平均约有10万左右的学费收入。
支出情况:教师工资及社会保险是学校支出的一个主要项目,2012年每位教师月平均工资2000余元(含保险),整个教职员工队伍的工资支出平均每月约为9万左右。
一个机构如果仅能维持于发下工资,是远远达不到良性运营的标准的。
作为一个新机构,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多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师资紧缺,不方便外派老师学习的情况下,学校探索出引进经验老师这一模式。
2009年,学校共引进三名资深教师;2010年,引进两名资深教师;2011年,引进一名资深教师。
虽然引进的教师数量较少,但这些教师均有着10年以上的一线教学经验,能够为机构带来十分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甚至一些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整个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作用。
这些教师的月工资基本为五、六千左右,这项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综合来看,2012年全年学校收支基本持平(在残联提供场地和基本的设施、器材前提下),因而有许多工作受资金条件的限制,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康复训练情况虽然学校仅有5年多的发展历程,但校方人员共同努力,基于对自闭症的充分认识及对四大康复教育理论的深刻理解,同时汲取多方精华,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康复教学方法体系。
了解和认识自闭症:1、自闭症的三大特征: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隘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2、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点:(1)视觉思维方式a)更容易处理不是快速变化的视觉信息b)视觉学习者(2)认知方式a)关注细节b)割裂处理信息c)误解他人的想法d)思维刻板和行为刻板(3)完形学习方式(割裂的记忆)a)完形驱动的、基于视觉记忆的思维策略b)信息整块儿被存储,不能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c)社交和沟通行为生搬硬套、不灵活3、随着与自闭症相关的出版物和网络资源越来越多,使我们对自闭症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1)四大康复教育理论a)行为干预(ABA / ABC):无论是桌面教学还是塑造行为,都是非常棒的方法b)游戏干预(RDI / DIR):直接针对自闭症的核心问题进行干预c)运动理论(SIT):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身体发育迟缓的部分d)认知理论(CBT / TEACCH):技能不足导致行为问题,利于从根源上解决行为问题(2)心生元教学模式自闭症儿童的状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法,针对同一个孩子的不同教育目标也需要不同的方法。
因而对机构来说教学模式是康复效果的核心和保证。
我们在教学上形成了5个专业特色:a)行为干预、人际游戏、运动理论、认知理论四大理念和方法融会贯通行为干预可以将课题分解到适合孩子的难度,有效进行行为矫正,及时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
人际游戏有效地提高孩子对人的关注,从而提高社会性。
感觉统合运动和口腔运动对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及开口讲话很有帮助。
认知理论则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各方面技能及行为的规范性。
学校教师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将四大理念和方法灵活有机地运用到康复手段中。
b)个案评估分组,一对一康复训练学校采用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量,简称PEP-3评估。
此评量方法引自香港,是目前最先进的专业评估工具。
PEP-3通过发展和观察两个量表,针对发展、行为、自理、社会四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测评。
根据评估结果制订有效的个别训练计划(IEP),完善孩子的训练档案和教学体系,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针对性的训练和实际的提升效果。
每个孩子在入学之初和离开之际都需要做这样一次评估,同时就学期间同步进行阶段性评估。
评估为个别训练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对训练效果也起到了数量化的评价。
个别训练,是每一个特教机构的核心业务,也是每一个家长最为重视的课程。
负责个训课的教师必须先接受为期六个月的高密度专业培训,之后经过严格考核后方可上岗。
同时教师在职期间,也要随时接受培训。
只有坚持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持续前进的动力。
c)个训课、语言课、数学课、精细课、感统课、音乐课、游戏课、电脑课等课程完美融合课程目标设置:①自闭症儿童根据年龄和程度进行分组编班②各教研组编写各小组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③在实施过程中定期修改与调整课程以ABA(应用行为分析法)为基础,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法、奥尔夫音乐训练法、RDI(人际交流学习)游戏训练法、情景训练法、电脑教学软件等,让孩子们通过各种课程提高身体运动能力、手部精细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d)儿童训练与家长辅导同步进行自闭症会伴随终生,这是一个残酷的不争事实。
在这事实面前,我们实行家长陪同训练的方式,让家长全面的了解与学习训练方法和教学技巧,以便回家后能对孩子进行持续训练。
同时,我们深知自闭症儿童家庭承受的巨大压力,以至于大部分家长都会有抑郁症的倾向。
因此,学校一方面利用午休和预备班,进行大量的内部家长专业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教学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开辟家长心灵沟通会,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定期进行约谈沟通,以帮助家长进行自我减压和调节,以带动和鼓励整个家庭。
此外,在内部家长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针对家长的对外培训业务,以实现我们帮助更多家庭的目标。
e)基本康复训练与高功能融合训练相结合在基本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部分高功能孩子进行融合训练,与社区学校、幼儿园举办合作课堂,提高这些孩子融入社会的技能,大大提高受训自闭症儿童升入正常幼儿园和小学的比率。
心生元教学模式以“持续学习,持续改进”的思想在逐步发展,不断完善,进行着一个动态的过程。
自闭症教育培训现在仍不断的跟踪最新的方法,不断总结培训效果,不断调整我们的课程和方法,争取和世界的先进方法接轨。
“走出去、请进来”,是我们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经过五年多的工作开展,学校今年出现了生源排队现象,说明校方平日的教学工作及各种宣传活动在社会上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取得了特殊儿童家长的认可。
学校为烟台市自闭症等发育发展障碍儿童所做的一系列实事,更取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鼓励。
学校被烟台市教育局评为一类民办学校;2013年被山东省残联评为省三级定点康复机构,并承担国家项目。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成绩,反思不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中心主要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一、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中心自从开展智障和自闭症项目以来,主要是通过社会招聘师资及工作人员来满足业务开展需求,在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培养出了一批业务骨干,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因各种原因,优秀教师流动性较强。
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原因:1、目前发育发展障碍儿童在医学上尚无有效药物及手段,主要的干预方法还是教育训练及行为改变模式的介入,这就需要大量的一线从业教师。
但专业教师相当匮乏,自行培训教师是每个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
招聘新教师后,一般是先经过三个月左右的内部培训再上岗实践,基本上需要近一年时间的锻炼与实践才能胜任工作,即使是特教专业的,也要经过一个相对较长时间段的实践,才能掌握专业技能。
相对来讲,培训周期较长,培训期的工资不高,影响从业人员的信心。
一些优秀的人才不能接受一个相对较长的业务培训期和较低的工资待遇,即使以后的工资调整受经费所限很难有一个理想的合理涨幅,男教师因为面临还贷、养家压力,更是望而却步。
2、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大。
由于具体的干预手段始终处在一个不断更新调整的过程,新方法,新思路层出不穷,不断扩大视野,更新手段,不间断的培训教师也是机构的一个重要任务,老师感觉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充电的紧张状态,再加上自闭症培训项目主要采用家长陪读,家长康复心切,对老师要求较高,寄予厚望,老师丝毫不敢懈怠,长期下来,部分教师会因为压力过大而难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