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题目第九章 感觉器官

生理题目第九章 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换能作用5.编码作用6.适应现象7.感受器电位8.瞳孔近反射9.瞳孔对光反射10.视力(视敏度)11.视野12.暗适应 13.明适应14.盲点 15.简化眼二、填空题1.人眼的适宜刺激是一定波长的——。

2.人眼的折光系统包括——、——、——和——。

3.根据适应的快慢可将感受器分为——和——。

4.视近物时,眼发生——、——和——三方面的调节反应。

5.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它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衡量,这个距离称为————。

6.由于晶状体弹性减弱,看近物时调节能力降低的眼称为——,可配戴适度的———镜矫正。

7.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和——。

8.视杆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9.视锥系统接受——光的刺激,对光的敏感度——,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和——分辨颜色。

10.视网膜中存在分别对——光、——光和——光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

n.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绿色视野最——。

12.人耳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至——Hz。

.13.声波振动频率愈低,行波传播愈——,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愈靠近基底膜的——部。

三、选择题‘(一)A型题 E.触觉感受器1.下列结构中,哪个属于感觉器官 2.下列感受器中,哪个属于快适应A.痛觉感受器感受器B.冷敏神经元A.环层小体C.本体感受器B.腱器官D.耳C.肌梭E.触觉感受器 D.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E.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3.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也称为发生器电位 B.是感觉末梢或感受细胞上的局部电位C.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D.以电紧张形式扩布 E.表现总和现象4.关于视近物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视觉信号到达视觉中枢 B.反射弧包括中脑 C.睫状肌收缩 D.悬韧带紧张E.晶状体向前、后方凸出,前突更明显5.能使近物发出的辐散光聚焦于视网膜的功能,称为A.幅辏反射 B.瞳孔近反射 C.瞳孔对光反射 D.角膜反射 E.眼折光调节反射6.眼作最大程度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A.节点 B.前主焦点 C.后主焦点 D.远点 E.近点7.悬韧带的放松可使 A.瞳孔缩小 B.晶状体曲度增加‘。

C.晶状体曲度减少D.角膜曲度增加 E.角膜曲度减少8.散光眼的产生原因为A.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 B.眼球前后径过长 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D.眼球前后径过短E.睫状肌疲劳或萎缩9.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几乎全是视锥细胞的区域在A.黄斑 B.中央凹 C.视神经 D.视乳头 E.视网膜周边部,10.下列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外段的形态与视杆细胞不同 B.外段中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C.能产生感受器电位 D.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E.部分细胞对红色光敏感11.下列颜色视野中,范围最小的为A.黄色 B.白色 C.绿色 D.红色 E.蓝色12.中央凹处视网膜的视力好和色觉强的原因是A.视杆细胞多而集中,单线联系 B.视杆细胞多而集中,聚合联系C.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大,单线联系 D.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小,聚合联系E.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小,单线联系13.夜盲症产生的原因是A.维生素A缺乏 B.维生素A过多 C.视蛋白过多 D.视蛋白过少 E.视紫红质过多14.近视眼与正常眼相比,近视眼的A.近点大,远点小 B.近点和远点都大 C.近点小,远点大 D.近点和远点都小E.近点大,远点不变15.关于远视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眼球前后径过短 B.眼的折光力过弱 C.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前D.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后 E.可用凸透镜矫正16.视力(视敏度)测定的是哪种细胞的功能A.视杆细胞 B.视锥细胞 C.毛细胞 D.神经节细胞 E.双极细胞17.声波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A.外耳一鼓膜一听骨链一前庭窗一内耳 B.外耳一鼓膜一听骨链一蜗窗一内耳C.外耳一鼓膜一鼓室空气一蜗窗一内耳D.外耳一鼓膜一鼓室空气一前庭窗一内耳E.颅骨一耳蜗内淋巴18.关于中耳和听骨链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鼓膜和听骨链等构成声波主要的传导途径 B.锤骨、砧骨和镫骨依次连接成听骨链C.锤骨柄附着于鼓膜,镫骨底板与蜗窗相接 D.鼓膜和听骨链能增加听觉的敏感度E.听骨链有保护内耳的作用19.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区域为A.O一16Hz ,B.16—20000Hz C.1000—3000Hz 。

D.3000—30000HzE.30000—40000Hz20.引起耳蜗顶部的基底膜出现最大行波振幅的是A.高频声波 B.中频声波 C.低频声波 D.任何频率的声波 E.高强度声波21.飞机骤升(降)时,旅客口食糖果有助于调节何处的压力平衡A.基底膜两侧 B.中耳与内耳间 C.前庭膜两侧 D.蜗窗膜内外 E.鼓室与大气间(二)B型题A.棱镜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E.圆柱透镜1.远视眼矫正应戴 2.散光眼矫正应戴3.老花眼矫正应戴A.低频听力受损 B.高频听力受损 C.听力无影响 D.传音性耳聋 E.感音性耳聋4.鼓膜穿孔引起 5.耳蜗神经病变引起6.顶部耳蜗受损导致A.眼球前后径过长 B.眼球前后径过短 C.晶状体弹性降低 D.眼的折光能力过弱E.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7.近视眼是由于8.老花眼是由于(三)C型题’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1.与暗适应全过程有关的是2.与明适应初期耀眼光感有关的是A.色盲 B_色弱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3.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4.缺乏某种视锥细胞可引起A.气传导减弱 B.骨传导减弱 N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5.传音性耳聋6.感音性耳聋A.产生去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B.产生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7.视杆细胞可能8.视锥细胞可以9.神经节细胞可以(四)x型题1.属于感受器的有A.外周感觉神经末梢B.环层小体C.耳蜗中的毛细胞 D.眼 E.前庭器官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A.有适宜刺激 B.有适应现象 C.可将刺激中所含信息进行编码D.可将各种刺激形式转变为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E.能独立产生感觉3.感受器电位的特征有A.非“全或无”性 B.有总和现象 C.电紧张式的短距离扩布 D.均为去极化型的局部电位E.均为超极化型的局部电位4.不同种类感觉的引起取决于A.刺激性质 B.被刺激的感受器 C.冲动抵达皮层感觉区的部位 D.刺激频率E.刺激的强度5.不同强度刺激的编码通过A.感觉神经纤维上冲动的幅度B.感觉神经纤维上冲动的频率C.感觉神经纤维上冲动的波形D.感觉神经纤维兴奋的数量E.感觉神经纤维的长短6.视近物时,眼的调节过程包括A.晶状体变凸 B.瞳孔缩小 C.眼球会聚 D.眼裂增大 E.眼裂变小7.视近物时,瞳孔缩小的意义是A.减少入眼光量 B.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 C.减少折光系统的色像差D.增加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 E.减弱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8.视锥细胞的特征为A.愈近中央凹分布愈少 B.对光的敏感度不如视杆细胞 C.不能分辨颜色D.辨别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较高 E.能分辨颜色9.关于人眼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视网膜中存在两种感光细胞 B.两种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C.它们的感光色素不一样 D.感光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联系均为“单线联系”(即1:1:1)E.能分辨颜色的是视锥细胞10.视杆系统的特征为A.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凹处 B.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C.对颜色的分辨能力高D.对光的敏感性高,可感受弱光E.不能分辨颜色11.有关老花眼的叙述正确的是A.看近物不清 B.晶状体弹性降低所致 C.看近物要戴凸透镜 D.近点变远E.看远物戴凸透镜反而不清12.有关视紫红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B.分解时视杆细胞上出现电位变化C.缺乏维生素A时造成夜盲症D.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它的合成与分解保持平衡E.光照时合成视紫红质13.视觉的三原色学说认为A.视网膜中存在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B.它们分别含三种不同的感光色素C.不同色光的刺激,引起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的比例不同D.红色盲和绿色盲多见E.色觉由视杆细胞完成14.关于视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视力可由视角来判断B.视角大时表明视力好C.视力是分辨物体上相距最小的两点能力D.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中央凹视杆细胞的功能E.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周遍区域视杆细胞的功能15.关于生理性盲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盲点处仅缺乏视锥细胞B.盲点处缺乏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C.位于中央凹的鼻侧D.位于视神经乳头处E.可被双眼视觉消除16.关于双眼视觉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点B.可扩大视野C.可产生立体感D.人和所有动物的视觉均为双眼视觉E.不能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点17.行波学说认为A.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取决于声波频率的高低B.声音频率越高,基底膜最大振幅部位越接近蜗底C.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影响低频听力D.声音频率越高,基底膜最大振幅部位越接近蜗顶E.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影响高频听力18.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刺激是A.直线正加速度运动 B. 直线匀速运动 C.直线负加速运动 D.旋转变速运动E.旋转匀速运动19.眼震颤特征为A.是一种特殊的前庭反应 B.椭圆囊囊斑受刺激而产生 C.球囊囊斑受刺激而产生D.半规管壶腹嵴受刺激而产生 E.包括慢动相和快动相两种活动20.眼震颤出现于A.旋转开始前 B.旋转突然开始时 C.旋转持续匀速进行中 D.旋转突然停止时E.以上情况均不出现21.关于视野的范围叙述正确的是A.白色视野最小 B.颞侧视野大于鼻侧 C.绿色视野最大 D.下侧视野大于上侧E绿色视野最小四、问答题1.注视着的物体由远移近时,眼发生哪些调节? 2.叙述近视眼的形成原理及矫正方法。

3.叙述远视眼的形成原理及矫正方法。

4.维生素A与视觉有什么关系?5.请写出气传导的具体途径。

6.请叙述前庭器官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是指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装置。

2.感受器与它们的附属结构共同组成的感受装置称为感觉器官,也就是说,感觉器官,除含有感受器外,还包含有一些附属结构,如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等。

3.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是指它具有转换能量形式的作用。

各种感受器所能感受的刺激形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在功能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能把感受到的刺激能量,如声能、光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转换为生物电形式的电能,也就是引起生物电的变化,最终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人中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