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感觉器官
视觉的产生过程: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 AP
视觉中枢→视觉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曲率半径
眼的调节:眼折光能力的改变,主要是晶状体 包括晶状体调第九节章感、觉器瞳官 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1.晶状体调节:过程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状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花眼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 触觉阈:引起触-压觉的最小压陷深度.
❖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毛囊感受器、环层小体、麦斯纳 小体、鲁菲尼小体和梅克尔盘。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三、温度觉
❖ 热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达到32-45℃, 感受器激活,温度越高放电增加,产生热觉,超过45℃ 则产生热痛觉.
❖ 冷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低于30℃,感 受器激活温度越低放电增加,产生冷觉.
7.8(前) 6.8(后)
10.0(前) -6.0(后)
∵整体眼折光能 力最强的是:空气-角 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镜 潜水时,水中视物模糊 的原因是空气-角膜界 面的折射率↓所致。
第九章感觉器官
2.简化眼: 与正常眼有相同的折光效果,更简单的等效光学
系统。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 曲率半径为5m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 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⑵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 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过程:强光→视网膜感光细胞→视N→中脑的顶盖 前区(双侧)→动眼N副交感核(双侧)→睫状N节→瞳孔 括约肌→瞳孔缩小。
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 ②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③协助诊断(互:来自躯体深部的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处的组织结构对 躯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向的感觉.
❖ 本体感受器: 肌梭、腱器官和关节感受器 ❖ 肌梭:长度感受器 ❖ 腱器官:张力感受器
二、触-压觉
❖ 概念:给皮肤施以接触、压等机械刺激所引起的感觉。
❖ 两点辨别阈:人体能分辨出两个刺激点的最小距离.
❖ 感受器的分类:
❖ 分布部位:内、外感受器。
❖ 外感受器:距离感受器(视、听、嗅觉)
❖
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
❖ 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身体在空间的位置)
❖
内脏感受器
❖ 刺激性质:机械、化学、温度、光和声感受器等。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产生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1’角的物像 可分别刺激不相 邻的两个感光细 胞,其各自的感 光信息传入才能
分辨两个点。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三)眼的调节
远处物体(6m以外)发出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不 需要调节可成像在视网膜上。
远点: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可看清楚的物体的最远距离 实际上,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 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刺激的能量转换性):
概念:指感受器接受到适宜刺激后,通过跨膜信号转换过程,感 受器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刺激的信息整合作用): 概念: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移到感受器
电位(其幅度、持续时间和波动方向)以及神经冲动(特定序列)的可变参 数之中的过程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四、痛觉
❖ 伤害性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
❖ 感受器特点:
①没有一定的适宜刺激② 不易疲劳
❖ 感受器分类:
❖
①机械伤害 ②机械温度第伤九害章感性觉感器受官器
❖
③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
❖ 痛觉分类:
❖ 快痛:
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持续时间短,感觉敏锐,定位准确, 不伴有情绪反应
❖ 慢痛: 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持续时间长,感 觉模糊,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觉(sensation)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
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感受刺激 ②传导通路的信息传入 ③中枢的整合分析
二、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感受器是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 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连同他们的附属结构构成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
(感受刺激的持续性) 概念: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二节 躯体感觉
❖ 概念:躯体通过皮肤及其附属的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 激,产生的各种感觉.
❖ 浅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 深感觉: 本体感觉(位置觉和运动觉)
第九章感觉器官
痛觉产生的机制: 1 致痛物质刺激伤害性感受器 2 外源性致痛物质 内源性致痛物质 细胞释放产生
痛觉的意义: 1.机体的防御警报系统 2.提示疾病线索,没有第九明章感确觉器诊官 断之前,慎用镇痛
第二节 视 觉 器 官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有70%以上的信息来自 视觉。
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 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表示。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第九章感觉器官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⑴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 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引 起双侧瞳孔缩小。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 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简化眼中的AnB和anb是对顶相似三角形。如果物距
和物体大小为已知,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第九章感觉器官
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 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 像≥5μm(视角≥1’)能产生清晰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