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长型思维训练

成长型思维训练

第二课时
【模块名称】成长型思维模式训练
【第二课时】体验成长型思维
【活动目标】帮助青少年体验成长型思维,对成长型思维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旨在调动青少年自发运用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断挑战自己
【活动对象】初中生(初一-初三)
【授课形式】思维体验营
【活动准备】(1)活动-流星雨:1件可以扔的东西(比如网球等比较软的球、飞盘、打了结的旧毛巾、钉在一起的旧报纸)。
(4)告诉站在圆周上的队员们:“听我数到3后,大家要把手中的东西一齐高高抛给这3个站在中间的人。”告诉站在圆心的3个人:“你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接住抛过来的东西。”
(5)大喊:“l,2,3,抛!”
(6)检查3个志愿者各接住了多少——可能会比你想象的要少得多,经常有人会一个都接不到。
(7)让3个志愿者回到原位,另外请3个队员站在中间,重复前面的步骤,直到每个队员都已得到过一次站在中间的机会。
二、热身活动(20min)--流星雨
1、分组:分成20-30人一组
2、游戏规则及程序:
(1)让每个队员参照道具中例子,找到一件可以扔的东西。
(2)每人手里都有了1件可以扔的东西之后,让小组面向圆心站成一个大圈。
(3)邀请3个志愿者站在圆圈的中心,他们可以把手中的东西暂时放在自己原来的位置上。这3个志愿者要背对背,站成一个紧密的小圆圈。
2、游戏规则及程序:
(1)告诉队员他们需要一起来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2)人数较多时,需要将队员划分成若干个由5~7个人组成的小组。
(3)给每个小组发一根绳子。
(4)致游戏开场白,开场白示例如下:
很久以前,有一个著名的魔术师,她非常善于解决各种难题。一个好事者颇不服气,便想出了一个古怪的问题来考她。他给魔术师一根绳子,问魔术师能否在两手抓住绳子的两端。不许松开的前提下,打出一个绳结。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帮助魔术师打出这个绳结。
【活动对象】初中生(初一-初三)
【对象分析】初中生年龄阶段在11-15岁之间,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在生理发展方面,身高体重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前于神经系统对各运动器官调节能力的发展,以致产生一些暂时性动作不协调;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出现所谓的牛犊恋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在行动上主要表现为好动、多比阿尼、容易分心、神经细胞工作耐力较差,容易疲劳。在心理发展方面,成人意识感强,不愿大人把他们当小孩子一样看待,与家长、教师的关系显得较为和紧张,喜欢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希望被尊重和采纳;活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认识却往往较为落后,因此常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无用的甚至盲目的活动;由于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的学生能学习一些较为深刻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知识,但他们看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喜欢用批判的思维看待周围事物,喜欢“追根问底”,好奇心重,但不能透过事物现象抓住事物本质,有时对一些理论从利我的角度去理解,喜欢强词夺理和老师顶嘴;情感变得丰富而深刻,但情绪不稳定、波动大,不能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思维的片面性,往往从个别现象看问题,情感也随现象改变而变化,他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得意忘形,也会因为一件小事痛苦,对人真诚坦率、重视友谊,但对父母、老师不谈心里话;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对自我的评价,但往往是不客观、不全面、不稳定的,以个人的主观情绪为转移、容易简单或片面地看点别人某些个别行动,而不注意其他方面,更不善于客观全面地评价他人。
(8)重复整个游戏过程,告诉队员们这次他们需要打破自己先前的“接球”纪录。
3、分享:
(1)讨论:①我们作为中间人接球的时候有什么样的体会?
② 有没有一直接不到球的人,那么思考一下为什么接不到?
③打破自己记录的人通过什么方法让自己成功的呢?
④在这个小游戏中有什么样的收获?
(3)总结:
所有得成功不仅仅在于天资聪慧或是在某一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绝大多数的成功在于不断尝试,拥有了愈战愈勇的勇气与毅力,敢于挑战自己,不惧怕失败,相信自己只要够努力,没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或许你觉得自己资质般般,但是当你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先天条件的限制而成功的时候,你就会懂得这一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五、总结评价(3min)
在今天的活动中,×××、○○○等小伙伴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里提出特别的表扬,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也能继续保持,也希望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今天的优胜小组是×××小组和○○○小组
六、行动要求(2min):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希望你们回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家人、朋友、同学听,在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怎么样才能培养我们的成长性思维,为此你们将付出那些努力呢?
2、发放文章(15min)
阅读要求:(1)阅读的过程中要安静投入;(2)不得随意交谈或随意挪动位置;(3)认真思考文章的内容主旨;
四、分享(12min)
1、设问:(1)文章在讲述什么内容?
(2)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2、组内分享(5 min)
3、小组代表分享(5 min)
4、导师总结提升(2 min)
二、讨论(15min)
1.小组内分享(8min)
2.小组代表分享(5min)
3、导师总结(2min):大家的想法很有趣,看来你们已经真正了解了成长型思维。虽然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态度是决定你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人有时难免会感到无助,但每个人面对挫折的反应并不相同。我很想知道:为什么面对困难有些学生会轻易投降,而另一些学生(他们并不比别人聪明)却决不放弃?我们很快就会发现那就是人们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成长型思维模式促进我们战胜缺点,克服重重困难进而得到能力、思维的提升。思维模式同样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关键在于你解决问题的决心。加拿大安大略省威尔弗雷德·劳里埃大学的心理学家拉腊·卡姆拉斯的研究显示,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比,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乐于正视和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觉得性格无法改变,你就很难补救人际关系的破裂;如果你相信人会改变、会成长,你就有信心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你的态度、勇气是多么重要。既然大家知道怎么样去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那么下面我们就进行两个活动,在活动中你们要尽量去尝试改变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尝试不断挑战自己,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错误和失败只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左右一个人能否成功,只要我们不停止努力,就不会有真正的失败,我们真正的目标不是眼下的成绩和表现,而是掌握技能、有提高和进步。
文中说,大脑就像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壮:学习过程能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我相信你们已经开始相信你们完全有能力左右大脑的成长发育。人在智商、天分和能力上确有差别,但所有的研究都认同这样一个结论:天才的成就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莫扎特、爱迪生、居里夫人、达尔文、塞尚都为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样,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勤奋工作和刻苦训练比智商更加重要。很多青年运动员把天分看得比勤奋更重要,结果错失良机。同样,许多人由于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最终缺乏动力、成绩平平。相信失败源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少能力:只要加倍努力,就能弥补不足的人,他们把挑战看做是学习的机会,看做是一种动力,而不是威胁。所以可以预见,拥有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肯定能取得好成绩,超过自己的对手。
2、播放视频(26min)
观看要求:(1)观看的过程中要安静投入;(2)不得随意交谈或随意挪动位置;
四、分享(12min)
1、设问:(1)视频中成功的孩子与未能成功的孩子有什么差别?
(2)试着去总结一下什么是成长型思维?(3)这段视频对你有什么启发?
2、组内分享(5 min)
3、小组代表分享(5 min)
三、主题活动(25 min)
1、导入(2min)
通过上面的小游戏,相信大家已经深深体会到只要不断挑战自己,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是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的,人生在于不断尝试,一帆风顺的人生并不完美,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静心体会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思想、能力的提升与飞跃。那么大家活动的已经累了,现在让我们静下心并带着问题去思考:文章主旨是什么?你有什么体会?
南昌大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之初中生成长型思维模式团体活动训练
学院:体育与教育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132班
姓名:关彭丹阳
学号:6202113075
指导教师:肖三蓉
2016.06.15
第一课时
【模块名称】成长型思维模式训练
【第一课时】认识成长型思维
【活动目标】帮助青少年认识理解成长型思维的含义、表现以及之于自身发展的意义,激发主动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兴趣
二、作业讨论(6min)
1、小组内分享(3min)
2、小组代表分享(2min)
3、导师总结(1min):看来大家已经对成长型思维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今天的活动就让我们来进一步体验成长型思维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吧!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活动叫做“流星雨”,这是一个很容易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每个队员既需要挑战别人,也需要挑战自我。
【授课形式】思维体验营
【活动准备】(1)很难解开的绳结(2)下载德韦克的智力拼图实验的视频(3)设计相关问题
【活动流程】
一、课前导语(1min):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是不是已经有了期待呢?不要急,我们先进行一个开动脑筋的小游戏来热身一下吧~
二、游戏破冰(7min)--打绳结
1、分组:分成十人一组
3、分享:(1)讨论:没有打开绳结的人为什么没能够打开呢?打开绳结的人有什么感想?打开绳结需要哪些条件呢?
(2)总结:其实我们不是不能够打开,只要我们相信自己、肯定自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敢于接受挑战并一直努力地尝试下去,不轻易放弃就能够打开这个看似很难的绳结。
三、主题活动(27 min)
1、导入(1m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