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留园分析
再往前走,将经过
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
因窗外仍为建筑,
嗅不到一丝园林
的气息,此为“一
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
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
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
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
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
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
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
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
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
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
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
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
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
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
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
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
衬托手法突出主题
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所以在景观
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
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
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
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二、刻意缩小可亭的尺度,利用透空小巧的亭子衬托水面的开阔。

三、平净深碧的池水衬托峥嵘的石山。


尺度把握——和谐
一、留园中部其实面积不大,为了使空间感到开阔,临湖建筑体量都避免了过于高大,与山池始终保持一
定比例:明瑟楼小巧,曲溪楼安居东南一隅避免与湖水相争。

东部的临水建筑为取得与水面调和,造型多为平缓开朗,配以白墙、漏窗及大树一、二株,使得池中产生生动的倒影。

东部临水白墙+大树+倒影东部临水白墙+倒影封、二、中部池岸、沿池廊道都不采用平直的体形,而是采取曲折起伏、化整为零的办法,以免同山水相争,
间接夸大了池水面积。

明瑟楼,是因郦道元《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而名。

在小楼前平台观亭台山池,观鸟鸣,观鱼游,有山有水,明灭交相,正应和了题名。

“景贵乎深,不曲不深”
曲折布局可以增加园景深度,避免一览无
余的弊病:
一、由古木交柯通往明瑟楼的通道处,设
有白墙漏窗,适当阻挡视线,使人隐约看到一
角园景,然后几经盘绕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
的全貌,增加了园景深度。

二、西侧假山层层叠叠,入口、转折处多设挡石以阻隔视线,让人不能一眼看穿小道的来由和去向。

假山
道路空间一环扣一环,令人玩味。

三、图中为五峰仙馆向鹤所望去之景,其中假山后有房屋和有高低
错落的树冠,廊子穿插其间共间作为背景,可以造成景外有景的印象,创造空间参差感。

水口收头
留园水面因面积不大,池面处理仍 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湖上有水廊半通半隔、轻巧玲珑,增加了水源的深度和水面的辽阔,正所谓“浮廊可渡”。

第一处,池面东北部水口收头采用在水池一角用一座小巧的石板桥划出一小片水湾,水从石板下通过,仿似还未到
来到尽
头,绵延开去。

第二处,位于池面西北角的水势收头,用黄石堆叠两岸,将开阔的水 面收敛成水涧,涧上架三座高低错落的石板桥,造成水源深远的感觉。

第三处,在池面的东南角,在水池一角的亦架一石板,并且在墙面与水面交接处用叠石收边,微微向内凹,亦是造就水流不尽的效果。

西侧假山处的挡石
第一处
第三处
第二处
五峰仙馆望向鹤所
建筑
到达主体建筑需要经过鹤所,走在走廊上,我们会发现走廊
两侧墙上开有若干窗孔和洞门作为取景框,行经其间,就有如一
幅幅连续的画面出现。

穿过鹤所到达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是留园建筑的主体,属于
厅堂类建筑,前后各构成庭院。

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
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

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
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

整个厅堂宽敞明亮,宏丽逼人。

建筑用材也十分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红木银杏纱隔屏风。

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陈设富丽的窗户,是因为厅堂是主人聚会、待客的公共空间,要反映出主人的身份地位,故而最为考究。

五峰仙馆内外景
庭院
(一)还我读书处的庭院属于封闭式庭院,给人一种
安静的气氛,自成一区独立的环境。

(二)石林小院的主要空间的周围,布置了六个形状、
大小不同的小院,每个小院的处理手法又具有不同的特
点,同时为了突出石林小院的景物主题——石峰,各小院
中亦以湖石作陪衬。

这是典型院落群,以某一主要庭院为
中心,周围配以若干小院,使空间划分与景面展开更为丰
富。

还我读书处庭院
石林小院庭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