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美育,就是指中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理解美、感受美、创造美,能够辨别人性的美丑,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现在,谈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几点尝试。
一、创造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我们要用多种科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让学生尽快进入文中的意境,受到感染。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绘人物美,日、月、山、川景物美的篇章,这些为创造情境提供很好的条件。
例如我在讲授《岳阳楼记》―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岳阳楼的图片以及洞庭湖的美景图,使学生能亲眼感受到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及湖面的壮阔,提高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如在讲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让学生充分观赏大家所熟悉的西湖风景画,边欣赏画面边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优美诗句所表达的意境,既受到美的熏陶,又收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琢磨关键词语,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好的作品,总会有一些言简意丰的重点语句,教学时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及时点拨,学生就能很快领悟作者的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草的描绘:“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轻消消的,草软绵绵的。
”教学时可以抓住“偷偷”“钻”“嫩嫩”“绿绿”“满”等词语,引导学生推敲品味,思考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经过思考学生可明确:“偷偷”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在人们难以感觉的情况下,不声不响生长的情态。
“钻”写出了小草冲破坚硬的土层,顽强生长的动态。
“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质地,鲜嫩可爱。
“绿绿”写出了它的清新的色泽。
“满”写出了数量之多,长势之盛。
这些词句传神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描绘,使读者在感受春草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当然,我一般选择词语要找表现力极强的,最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共鸣的。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
对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教育,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拓宽语文的美育领域。
怎样去培养学生创
造美呢?首先通过课文去培养。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深刻地揭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美好心灵。
这种爱最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我上这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美,更要让学生把这种心灵美带入自己的习作中,自然而然地创造美。
其次,通过社会实践去培养。
教学中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他们亲自去发现美、感受美,再通过语言文字去创造美。
四、引导学生,感悟社会的美
社会环境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感的土壤。
人的表现又是社会面貌和道德规范的具体表现。
我在传授知识时,还要指导学生认识社会,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感悟人性的真、善、美。
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叙述了鲁提辖三拳打死郑屠的故事,赞扬了鲁提辖疾恶如仇、扶危济困、乐于助人、不畏强暴、粗中有细的性格,为我们展现了古代英雄的人性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了杜甫因为“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忙下,好不容易盖了一座茅屋。
没想到在八月,大风竟然吹破茅屋,顽童抱走茅草,房屋漏雨,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
文章表达了诗人情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要“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品质,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清的《背影》,叙述了父亲在母丧和丢了工作的情况下,虽然处境艰难,但仍深爱着
儿子,写出父亲的至情至善;《邓稼先》这篇课文讲述了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邓稼先同志带领大家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的事迹,赞扬了邓稼先同志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我在分析课文时还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分析人物形象,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人物人格的高尚,让学生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美。
五、在学生想象中进行美育教育
文学作品不像绘画、雕塑有直接的可视外形,想要欣赏它,要借助间接符号――文字,通过联想、想象和体验去感受。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描述,启迪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从中深深地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使我们如见春草,如醉春花,如浴春风。
在欣赏这“大地春光图”时,我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荷花亭亭玉立的盛夏、果实累累的金秋、红梅傲雪怒放的寒冬。
这样,既有文本审美的愉悦,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美育的内涵,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领略到生活的美,评价了社会的美。
所以,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架起座座联想与想象的桥梁,让学生在美的浸润下,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美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