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福建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完整版)

2017福建高中地理会考纲要(完整版)

2016年福建高中地理会考纲要第一章.行星地球~考点解析~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比较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质量、体积、轨道特征等数据,理解地球的普通性。

(2)从地球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其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生机勃勃的生命现象的特殊的行星。

(3)能运用恰当的方式(如小短文、绘图或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简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活动周期,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1)解读时区示意图,理解地方时、区时、格林尼治时间、北京时间和国际日界线等概念。

(2)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能进行简单的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两地间时间的换算。

(3)在地球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侧视示意图和俯视示意图、地球公转轨道标准示意图中辨认或绘出地球自转或公转方向、晨昏线与昼夜半球、太阳直射点位置,推断所处节气、季节和日期。

(4)计算日照示意图中特殊点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具体时刻。

(5)理解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的主要地理意义。

(6)能够运用教具、学具或计算机模拟,完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独立操作,分析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今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从宏观层面看,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交叉而成的。

适应性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太空试验站B.星云C.织女星D.陨星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据此完成2~3题。

2.上述涉及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4.以下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5.能正确标注图1—1—2中天体系统的名称的是()。

A.①一太阳系B.②一银河系C.③一总星系D.④一地月系6.图1-1-3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7.下列各组天体中距太阳由远及近排序正确的是()。

A.金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B.天王星、土星、火星、地球C.水星、小行星带、土星、海王星D.地球、小行星带、火星、木星8.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B.核裂变C.太阳辐射D.风能9.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关联不大的是()。

A.生物活动B.大气和水体的运动C.火山的爆发D.煤和石油的形成10.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日冕、色球B.光球、色球、日冕C.色球、日冕、光球D.色球、光球、日冕11.通常情况下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外部的整个大气层B.太阳内部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D.太阳大气的光球层1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B.黑子增强的年份是耀斑减弱的年份C.耀斑的变化周期约为若千分钟D.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13.太阳活动剧烈时,可能会造成()。

A.两极地区形成美丽的极光B.大幅降温C.阴雨连绵D.强烈地震图1-1-4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15.此图所反映的间题是()。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至2011年10月6日18时,天宫一号已绕地球飞行109圈。

据此完成16~18题。

16.“天宫一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A.由快变慢B.由慢变快C.接近最快D.接近最慢17.“天宫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18.“天宫一号”发射时,华侨林先生在美国纽约(西五区)收看实况转播,此时当地已是()。

A.上午B.正午 C.下午D.午夜19.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子夜与正午的分界线B.在任何时间都等分赤道C.终年与经线圈重合D.每天都自西向东移动读图1-1-5,完成20~21题。

20.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

A.A点B.C点C.D点D.E点21.春、秋分日,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而地方时不相同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22.以下描述赤道上的自然现象的是()。

A.全年每天都是昼夜平分B.每天太阳高度均最大C.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D.自转角速度最大23.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则()。

A.寒带范围缩小B.温带范围扩大C.温带范围缩小D.热带范围缩小24.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 20时B. 20时56分4秒C. 19时D. 19时56分4秒2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

A.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C.北半球正值夏季D.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26.图1-1-7(阴影表示黑夜)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27.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B.元旦C.我国国庆节D.我国教师节28.图1-1-8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有可能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9.正午时,地球上垂直的物体始终有影子且其影子只朝南的地区在()。

A.南回归线以南至南极圈以北之间的地区B.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C.北回归线以北至北极圈以南之间的地区D.赤道以南的地区30.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A. 赤道以北地区B.赤道附近地区C.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D.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图1-1-9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回答31~33题。

3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D.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32.当太阳直射点由d 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33.当太阳直射点由d 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赤交角逐步加大B.南半球白昼范围逐步加大C.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逐步加大D.热带范围逐步减小3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包括地壳和整个地幔B.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水圈是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35.图l—1—9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部分)图,读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B为地幔 B.图中C为地壳C.图中E为古登堡界面 D.图中F为陆地部分36.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面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接收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37.地球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岩石圈二、非选择题38.图1-1-10表示某日地球光照情况(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南半球是季,C点所在的斜线是线。

(2)图中A点的时刻为,D点的昼长为(3) A,B,C三点中,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4) A, B, C, 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39.图1-1-11中①图示意地球绕日公转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①中的适当位置标出公转方向。

(2)地球运行到B点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运行到C点时,日期在月日前后。

(3)运行到D点时,南半球是季,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4)在图②上绘制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的太阳光照图〔要求画在图②中,标出:地轴、南北极、子午线;添加:太阳光线、晨昏线、夜半球(用阴影表示)〕。

40.图1-1-12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太阳俯视图,图中外圆为赤道,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18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极点为(填“南”“北”)极点,PB为(填“晨" 或“昏")线。

(2)图示时刻北半球的节气是,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纬度,经度(3) A、B、D三地比较,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4)若一物体沿纬线从D向F作水平运动,则物体将向〔填“南”或“北,’)发生偏转。

(5) A地位于D地的方向。

(6)此日后3个月内,北京(40°N, 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大再变小D.先变小再变大4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若处晨称“启明星”,若处黄昏则称“长庚星”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人们常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

金星自转方向为由东向西。

材料二(1)由材料一可以看出:在金星上看太阳升落。

(2)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火星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若有请说出它们出现的范围。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解析~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吸收、散射)。

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了解大气逆辐射的含义,理解大气逆辐射对大气的保温作用。

(2)能用图表或资料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能用所提供的材料(如透明塑料袋、塑料薄膜、玻璃瓶、温度计等)设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实验方案,方案应简捷、科学、有效。

(4)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解决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如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风、季风等实际问题。

(5)能用等压面图图解大气热力环流过程与原理,能用所提供的材料(如长方形玻璃缸、胶合板、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设计模拟大气热力环流实验方案,方案应简捷、科学、有效。

.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并记住其运动方向;能绘示意图表示地球表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及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信风带、西风带季节移动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