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高中地理会考纲要新增题目必修1.一章35.图l—1—9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部分)图,读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B为地幔 B.图中C为地壳C.图中E为古登堡界面 D.图中F为陆地部分必修1. 二章1.地球表面能量主要来源于( )。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球内部 D.大气反射2.下列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陆上多云的地区 B.陆上少云的地区 C.海上多云的地区 D.海上少云的地区20.下表是某气象兴趣小组在2月25~27日的天气观测记录表,据此判断影响该时段的天气系统是( )。
必修1.三章图1—3~7是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图示洋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寒流B.都是自西向东流C.L1是北印度洋洋流,L2是南赤道暖流D.1月自波斯湾到日本的油轮途径该海区是顺着L1航行20.当L1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塔里木河断流 B.黄河进入丰水期 C.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D.日本盛行东南风图1-3—8是我国某沿海地下水位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据图判断( )。
A.该地的地下水已枯竭 B.井水位多年保持不变C.由于机井过度抽取,形成地下水漏斗区D.引起海水倒灌,地下水位迅速恢复22.该地保护地下水水质可行的做法是( )。
A.进行人工回灌 B.禁止开采地下水 C.多打机井 D.将海水直接灌人27.图l—3—10示意某海区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海区位于半球,理由是。
(2)等温线弯曲的方向是,按性质分该洋流是。
该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必修1.四章图1—4—2示意我国某一区域岩层变化,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a、b、c、d岩层的年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a>b>c>d B.b>c>d>a C.c>d>a>b D.d>c>b>a9.图示地质构造受外力作用易形成( )。
A.裂谷 B.块状山地 C.山谷 D.河口三角洲23.某校地理研究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一段河流(图1—4—9),虚线部分表示是主航道中心线。
读图回答问题。
(1)该小组考察的区域的地形最可能是。
(2)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特点是,这是因为。
(3)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灾害,原因是。
治理该类河道的主要措施是必修1.五章图1—5—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植物合成糖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热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2.图示反映( )。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④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图示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调节功能 B.平衡功能 C.整体功能 D.生产功能必修2.一章下表是2012年某四个地区的有关数据,据此回答5~6题。
5.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
A.① 8.② C.③ D.④6.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8.② C.③ D.④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如图2—1—5)。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有关应用“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木桶原理"说明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人口的合理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2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29.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福建省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量迅速增长。
与改革开放前比较,我省人口迁移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就是从“沿海向内陆”模式逆转为“内陆向沿海”模式。
材料二2000年福建省部分设区市人口流动状况。
(1)若材料二中甲、乙两城市是南平和泉州,依据表格数据推测,甲城市是,乙城市是。
(2)影响福建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3)大量外来人口流人甲市,对该市会产生哪些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必修2.二章图2—2—7是某城市地租水平与空间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地租水平次高峰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带( )。
A.离市中心较近 B.地处道路交会处C.知名度高 D.商业活动频繁19.若该城市计划建立大型高教园区,一般宜选择在( )。
A.①②之间地段 B.④地段 C.③地段 D.②地段20.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24.图2—2—10是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城市人口数量呈趋势。
(2)为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该城市建立了城和区。
(3)该城市形成在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4)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
原因是。
必修2.三章22.图2~3—5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该市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
以上农业区应布局在图中的(填序号):A为,B为, C为,D为。
其中布局粮食产区的理由是。
布局蔬菜园艺区的理由是。
(2)随着“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图中河流下游沿岸的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有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
(3)该市郊区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有:;社会经济条件有:。
必修2.四章读图2-4-1,回答1-4题。
1.甲图中①至⑥不同工厂之间的关系属于( )。
A.技术联系 B.空间利用上的联系 C.信息联系 D.生产工序上的联系2.乙图表示( )。
①工业的集聚②工业的分散③工业的信息联系④工业的地域联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从乙图所示的工业联系看,属于这种联系的工厂可能是( )。
A.食品厂 B.纺织厂 C.木材厂 D.汽车厂4.乙图所示工厂的元器件生产的全球化,最终目的是( )。
A.寻找最优区位,保护环境 B.降低成本,提高效益C.减轻污染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右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l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
据表完成11~12题。
11.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
A.原料地 B.燃料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12.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在布局上选择图2-4-4中最适宜的点是( )。
25.图2-4-10是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
材料二东莞本地人口约l50万,外来人P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海外侨胞20万。
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皇岗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会加价。
现东莞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
(1)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主要功能是(2)与东莞相比,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3)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解释国际跨国公司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原因。
必修2.五章图2—5~2为某国统计的交通工具运行目的比例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两条曲线可能是( )。
A.实线是上、下班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B.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上、下班交通C.实线是货物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D.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货物交通5.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C.限制汽车发展,鼓励自行车使用 D.建设市内铁路网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之一。
当白天噪声值大于60分贝时,就构成噪声污染。
图2-5-3为某城市局部地区上午10时等噪声值线(单位:分贝)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噪声污染主要来自( )。
A.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B.森林公园和娱乐场所C.网吧和体育场 D.学校和锯木场8.M、N两处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盛行风的影响 B.绿化带的作用C.河流的影响 D.声波传播过程中的自然减弱图2-5-6中甲、乙两市之间的M跨海大桥2008年11月17日正式动工建设,于2013年5月通车。
据此完成l3,---14题。
13.建设M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气象 B.科学技术 C.环境保护 D.社会经济14.M大桥投人使用后,它将有利于( )。
①促进两市的经济联系②扩大甲市的服务范围③带动建材工业的发展④扩大乙市的服务范围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6.图2—5—8是西欧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地区A、B两城市之间建有两条公路,分别是国道和地方性道路,据公路建设一般性原则判断:国道是,地方性道路是,判断的理由是(2)该地区计划在A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l、Ⅱ、Ⅲ三种方案(如图所示),分别说出它们的优缺点。
(3)为完善该地区公路网,你认为在和城市之间应再建设一条公路。
(填字母)(4)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长青河和汉林河,两河均可通航,现拟修建一条运河沟通两个水系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说出该地区修建运河的有利自然条件。
必修2.六章读漫画(图2-6-2),回答7~8题。
7.漫画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问题 B.自然资源衰竭问题C.土地荒漠化问题 D.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8.该行为不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沙化 D.水土流失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图2-6-5示意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地区中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2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6.我国北方某大城市2012年12月26日(周三)晴天,27日(周四)上午降雪,下午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