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自我管理实践

糖尿病自我管理实践

糖尿病和自我管理概述目的:(1)组员互相认识和熟悉(2)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3)熟悉自我管理的概念和技能(4)学会制定行动计划所需物料:活动签到表、活动记录表、签字笔、记号笔、空白桌签(每位组员1 份)、白板1 块、白板笔若干;一、组员互相认识1.组员签到活动正式开始前,组长拿出活动签到表请各位组员依次签到。

同时组长要提醒组员,以后每次活动前均要签到。

2.组长介绍小组活动的意义两位组长分别进行自我介绍,并由其中一位组长介绍小组活动的目的和预期收获,同时组长向组员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以便平时沟通和联系。

备注:组长介绍时可参考以下模板。

小组活动的目的和预期收获大家好,我叫ΧΧΧ,是咱们这个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的组长,也是一名患病ΧΧ年的糖尿病患者。

我的联系方式是ΧΧΧΧΧΧΧΧ,以后大家有问题时可以互相联系。

我们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自我管理小组这样一个活动形式,使大家能够有机会、有时间在一起,学习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互相交流防病治病的宝贵经验,相互督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学会与医生沟通制定自身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从而改善病情,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中的互动!3.组长介绍组员责任组长向组员讲读“自我管理小组组员责任”,并督促组员在活动中认真履行。

自我管理小组组员责任(1)按时出席每次活动,每次活动前签到;(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向组长请假)(2)对活动中不理解的地方随时提问;(若组长一时不能解答,可将问题记录下来,活动后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3)完成每次活动布置的作业并积极汇报;(此作业不进行打分,但却能帮助组员巩固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4)对活动中介绍的新的技能至少应尝试2 周的时间;(5)积极同组长和小组成员保持沟通和交流;(6)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之外的其他活动;(7)积极反馈自己的需求。

4.组员自我介绍由一名志愿者开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请各位组员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年龄、患病类型、患病年限、目前采用治疗方案(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信息,介绍结束后完成本人桌签的填写。

为鼓励各位组员积极发言,组长应先做恰当的示范,如:我叫ΧΧΧ,今年ΧΧ岁,2 型糖尿病,得病有ΧΧ年了,现在主要用二甲双胍治疗。

备注:(1)本环节为此次活动重点环节,组长要予以高度重视;(2)组长应动员每一位组员做自我介绍,若有组员暂未考虑好,可待全部组员介绍结束之后再行介绍;(3)组长应注意把握时间,限定每位组员的发言时间,避免其长篇大论,若组员有其他话题可留待活动后交流;(4)组员的桌签在活动结束后由组长统一收集保存,以备下次活动时使用。

二、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1.组员分享对糖尿病的认识组长在组员中选择两名志愿者,引导其依次介绍对于以下几个糖尿病相关问题的认识:①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②哪些人群容易得糖尿病;③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备注:(1)“志愿者”应该是自愿、主动回答问题的组员,而不是组长指定的某位组员;(2)需要回答的3 个问题可以由一位组长向组员说明,另一位组长将其书写于白板上供组员发言时参考。

2.组长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1)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和分型糖尿病是人体内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通常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此外,还会出现皮肤干燥、瘙痒、视力模糊等症状。

(通俗地说,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疾病,就是体内分泌的胰岛素自己不能使用,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高。

)糖尿病共分为四大类,即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是临床的常见类型。

图片1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延伸阅读:糖尿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和分类(1)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糖尿病的典型病例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现皮肤干燥、搔痒、饥饿感、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劳累等。

一些2 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

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监测结果。

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 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1-2)和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表1-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 只有相对应的2h毛细血管血糖值有所不同,糖尿病:2h血糖≥12.2mmol/L;IGT:2h血糖≥8.9mmol/L且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表1-3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WHO 1999)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即糖尿病前期)资料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显著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特征是胰岛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

2型糖尿病: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被诊断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高血糖状态。

(2)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主要包括:1)有糖调节受损史;2)年龄≥45 岁;3)超重、肥胖(BMI≥24kg/m2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5)高危种族;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7)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HDL-C≤0.91mmol/L(≤35mg/dl)及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11)BMI≥28kg/m2 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13)静坐生活方式。

组长引导组员分析自身患病的危险因素,使其加深对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认识。

由一名志愿者开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由组员依次汇报自身患病的危险因素。

备注:组长应将该活动时间控制在3-5 分钟,若某组员确实不能指出自身的危险因素,可跳过该组员继续进行。

(3)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有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渗透压综合征、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年龄、性别、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以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则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控制病情的最重要目的。

另外,低血糖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糖尿病低血糖是指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血糖过低现象,对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

低血糖可导致患者不适甚至生命危险,也是血糖达标的主要障碍,应该引起特别注意和重视。

延伸阅读: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基于受损血管的不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可分为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

微血管并发症:眼睛: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失明肾脏:微量白蛋白尿总蛋白尿肾衰竭神经: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大脑: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心脏: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塞肢体:周围性血管疾病肢体:周围性血管疾病--溃疡、坏疽截肢、充血性心力衰竭三、掌握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1.组长介绍自我管理理念患者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的支撑下进行自我保健。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是通过系列的自我管理活动掌握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和医生交流的技巧,从而在得到医生更有效的支持下,主要依靠自己解决糖尿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与医生接触的时间十分有限,每个病人都在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病情的自我管理。

自己什么都不做,听之任之,逐渐地丧失日常活动的能力,这是消极的自我管理方式;自己不断努力提高和维持整个身体健康,并重新获得和保持过去拥有的快乐,这是积极的自我管理方式。

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也就是确立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我能管好自己的糖尿病”。

2.组长介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任务和技能组长向组员讲读“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任务和技能”,并督促组员在活动中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

自我管理任务(1)树立健康观念(主要是对自己健康负责和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2)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目前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血糖、血脂、血压等重要指标的意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急性并发症的处理,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外出就餐、旅行的注意事项等)(3)掌握自我管理技能(主要包括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注意事项,饮食调节、健康运动及注意事项,糖尿病口服药物的用药须知,胰岛素注射步骤及注意事项,常见负面情绪的处理,行动计划的制定,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等)自我管理技能(1)控制糖尿病病情所需的技能(如按时服药、加强锻炼、就诊、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2)继续正常生活所需的技能(做家务、工作、社会交往等)(3)应对情绪变化所需的技能(学会正确应对糖尿病引起的情绪变化,如愤怒、对未来的担心、害怕和偶尔的情绪低落等)图片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任务2 点钟-12 点钟方向,依次分别用文字注明:血糖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合理膳食、科学运动、药物治疗、应对负面情绪。

四、学会集思广益、解决问题1.组员汇报糖尿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在一名组长的引导下,从一名志愿者开始,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各位组员依次就“糖尿病给我的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这个题目进行发言,另一名组长将组员发言的内容写在白板上进行记录。

为鼓励组员积极发言,组长应先给组员做一个恰当的示范,如:糖尿病给我带来的不便主要是影响我的情绪。

我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导致我经常对以后的生活质量非常担心,怕会拖累孩子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