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课件课件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优秀课件课件


墨家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 在战国初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 称为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 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 问) 。
墨子(前468~前376年),相 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一位 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层的 思想家。他主张“非攻”(反对 掠夺性战争)“兼爱”“尚 贤”“明鬼”等。

可之之期文
以强深就化
说 是 绝 后 的 。
而 言 , 是 空 前 的 ,
、 影 响 之 远 、 原 创
流 派 风 格 之 多 、 哲
的 宝 贵 遗 产 。 这 一
先 秦 诸 子 都 是 我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资料。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 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唯 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 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 认为“法治、术治、势治”都是帝 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 策、残酷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 劳动人民的,这又是违反人民的利 益的。
也作思时国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 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 神。
5、【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2)曰:“奚
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 而为之者与?”
【注释】 (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2) 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译文】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 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 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儒 家
孟子(前372~前289年),是战国中 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 一、张扬性善说(人都有恻隐、羞恶、辞让、
是非之心)。 二、宣扬民本思想。 三、提倡仁政。
儒 家
荀子(前313~前230年),是 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他提出了人能依据礼义征服
自然的思想。认为人是邪恶的——性 恶论,所以弘扬“克己复礼”的思想。
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 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 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
1【原文】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
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 三子何患于丧(sàng) (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1【注释】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 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 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 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 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SUCCESS
THANK YOU
2019/7/4
பைடு நூலகம் 5【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 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 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 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 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 人对孔子的评论。
2【原文】 长沮(jù)、桀(jié)溺(nì) (1)耦(ǒu)而耕(2)。孔子
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yú) (4)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ú,同“欤”)?”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ì)之(5)?
1【译文】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 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 “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 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 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 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 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 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
1【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 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 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 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 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 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
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 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 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 子的言论;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 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 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 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 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 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 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 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语:言论。
并试图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 中。
道家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 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宇 宙观,认为万事万物的形成发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 “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 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 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 代 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 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 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儒 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 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 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 《乐》《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 子。
儒 孔家子(前551~前479年),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 格的核心是仁(克己复礼),他主张中庸之 道,反对“过”与“不及”。确立了“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代社会和文 化的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