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5
4
3
2
活动
反思
(20分)
结合设计,分析活动特色。
5
4
3
2
结合幼儿学习效果,分析目标达成度和教学过程中的师幼有效互动情况。
10
8
6
4
结合《纲要》、活动过程与方法,分析对教育理念的实现程度。
5
4
3
2
总分
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成绩构成比例为2:3:5,总计100分,具体标准如下:
考核项目一
类型:个人作业﹢小组评议
形式:【操作】
时长:6次书面作业。至少1次/生课堂5分钟发言。
分数:20%
时间:第1周至第14周
目标:测试学生学习态度、理论学习水平、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具有可行性。
10
8
6
4
1.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2.兼顾知识技能、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发展。
10
8
6
4
活动内容
1.选题贴近幼儿生活与兴趣、需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材料丰富,准备充分;
3.教案格式规范,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目的性明确;
4.善于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活动容量合理,突出重点,体现科学性、可行性。
10
8
6
4
活动
过程
(50分)
活动
方法的运用能力和课堂五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
教学方法游戏化、儿童化。
5
4
3
2
重点、难点把握准确,落到实处。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
5
4
3
2
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
5
4
3
2
教学步骤清晰、逻辑性强、目的明确。
5
4
3
2
课堂氛围平等、愉快、有序。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既为每个幼儿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内容:6次书面作业;至少1次/生课堂5分钟发言。
评价标准:书面作业的态度、质量;发言考察其自学能力、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附件:考核项目的具体要求及形式
考核项目二
类型:考试
形式:【试讲】
时长:10分钟
分数:30%
时间:第15周
目标:学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水平。
内容:围绕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个结构,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活动设计和试讲。
评价标准:100分制。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69为及格、70—79分为中等成绩、80—89为良好、90—100分为优秀。
附件:考核项目的具体要求及形式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分标准
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般
活动
设计
(30分)
活动
目标
1.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5
4
3
2
自制教具实用、美观,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操作材料提供得当,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5
4
3
2
教态亲切、自然,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言语表达清晰、逻辑性强,讲解生动,突出重点。
5
4
3
2
应变能力强,善于处理偶发事件,充分利用教育契机。
5
4
3
2
活动
效果
目标达成度高,师幼互动好。
5
4
3
2
幼儿注意力集中,活动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投入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