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手法

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特征及分类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对人物、事件、
环境所作的具体
描绘和刻画。


见的描写角度
有:形、声、色、
态、味。

“形”“色”是
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角
度;“态”分为
动态和静态;
“味”是触觉角
度。

立足点的变
化,有移步换景、
定点换景、换点
定景等;角度的
变化,有俯视、
仰视,远景、近
景,视觉、听觉、
(1)正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
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
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
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
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
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又如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
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
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
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
张状态突显出来。

(2)动静结合。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
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
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
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
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
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
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
响声。

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
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