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

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


采用导电性好的管道输送易燃液体
• 不宜采用非金属管输送易燃液体。如必须 采用,应采用可导电的管子或内设金属丝、 网的管子,并将金属丝、网的一端可靠接 地或采用静电屏蔽。
增加湿度
• 增加空气湿度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绝缘体的 表面电阻率,从而便于绝缘体通过自身泄 放静电。因此,如工艺条件许可,可增加 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至50%以上。
4.静电危害综合防治对策
4.1 主要场所
4.2 消除静电危害的基本措施
4.1 主要场所
静电的主要危险是引起火灾和爆炸,因此下 列场所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 ⑴生产、使用、贮存、输送、装卸易燃易爆 物品的生产装置; ⑵产生可燃性粉尘的生产装置、干式集尘装 置以及装卸料场所; ⑶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槽车和船的装卸场所; ⑷有静电电击危险的场所。
人体静电消除器
人体静电测试仪
3.静电放电危害
3.1 静电放电的主要种类
3.2 静电危害
3.1 静电放电的主要种类
静电放电是带电体周围的场强超过周围介质的 绝缘击穿场强时,因介质电离而使带电体上的电荷 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 其静电能量变为热量、声音、光、电磁波等而 消耗,这种放电能量较大时,就会成为火灾、爆炸 的点火源。
静电接地
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贮罐等都 必须接地。不允许有与地相绝缘的金属设 备或金属零部件。 各专设的静电接地端子电阻不应大于 100Ω。 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 如用金属法兰连接,若能保证有两个以上 螺栓可靠连接,可不另接跨接线。
采用静电消除器
• 在流速较大、静电产生较多的出口附近, 可采用静电消除器消除静电。
控制注油方式
• 一定要底部注油. • 注意注油管口形状. • 使用防静电罩.
使用抗静电剂
在油品中加入“痕量”级的抗静电 添加剂,在不改变油品原有理化指 标的基础上,能大大降低油品的静 电起电量。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 应用。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抗静电添加 剂有很强的吸附性、离子性和表面 活性,除了能防止静电的产生之外 ,还能起到加快电荷泄漏的作用, 从而消除了静电积聚的危险。
⑶市售常用衣料带电序列 (+)纯毛-绦纶绸-窗帘绸 -人造棉-富春纺-麻衬-毛腈 华达呢-毛绦凉爽呢-棉白布- 真丝-美丽绸-平绒-纺毛花呢 -凡立丁-的确良-涤卡-麻纱 -涤丝绸-花瑶-富古罗-涤腈 花呢-乔纱-猪尤皮-人造苯 (-)
水是静电良导体,但当少量的水混杂在绝
缘的液体中,因水滴液品相对流动时要产
部分企业的防静电措施
4.2 消除静电危害的基本措施
• 静电燃爆事故,需满足三个必要的条件— —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空气中有充足 的含氧量;存在静电点火源。只要采取技 术措施,消除其中的任何一条,就能防止 油轮静电事故的发生。这是静电事故综合 防治技术的基本指导思想。
采用浮顶式油罐
• 浮顶式油罐,顾名思义,是在油面上设计 安装了一只浮顶。它能随着液面的高低而 自动升降,飘浮自如。靠这只浮顶将油品 与大气隔离开来,使浮顶与油品之间基本 上无蒸汽空间。既不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 体,又使油品空间的含气量很低,从而达 到防爆目的。
2.静电起电机理
2.1 静电的产生 2.2 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2.3 静电种类
2.1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产生主要是两个物体当它们相互紧密 接触时,在接触面产生电子转移,而分离 时造成两物体各自正、负电荷过剩,由此 形成了静电带电。
2.2 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1 2 3 4 5 物体的种类 杂质的影响 接触面积、接触压力 分离速度 环境的温度、湿度
2.3 物体的种类
接触分离的两物质的种类及组合不同,会影 响静电产生的大小和极性。 通过大量实测试验,按照不同物质相互磨擦 时带电极性的顺序,人们排出了静电带电 序列表。下面列举三个典型的静电序列表, 供参考。
不同的静电序列

⑵(+)石棉-玻璃-云母-羊毛-猫皮-铅-镉-锌
-铝-铁-铜-镍-银-金-铂(-)
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
王强 学号:2012030161
石油化工静电安全技术
1.概述
2.静电起电机理
3.静电放电危害及案例
4.静电危害综合防治对策
1.概述
• 人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的静电,是指静电荷或静 电场。所谓静电荷,是指相对于观察者而言静止 的电荷或带电体。无论是静电荷或带电体,都会 在空间激发出静电场。静电场才是静电荷或带电 体的物理本质。因为其对外表现是通过静电场来 实现的。静电场是一种物质存在,有能量,有动 量,对其中的其他带电体施加力的作用。 •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 简写为ESD)则 是另外不同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过程。因为伴随着 静电放电,往往有电量的转移、电流的产生和电 磁场辐射良导体,但当它被悬空后就和绝 缘体一样,也会带上静电。
2.3.1杂质的影响
任何物体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杂质,
有的杂质是自然存在的,有的是加工时加
入的,也有的是在贮运过程中难免混入的。
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带电程度,还影 响到带电极性。
2各种因素
• 接触面积关系到静电产生的范围,所以接 触面积越大,静电产生就越大,接触压力 越大,静电产生就越大。 • 物体接触后分离的速度越快,产生的静电 越大。 • 环境的温度、湿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物体的 表面电阻率及电场的分布。
3.2.2 静电放电的危害
静电放电有着高电压,有的放电瞬时大电流,并 伴有电磁辐射等特点,静电放电可引起种种灾 害。 ⑴造成干扰:静电放电能引起计算机、自动控制 等电子设备的故障和误动作,造成安全事故。 ⑵绝缘击穿引起短路:静电电压高易引起空气或 介质绝缘击穿, 如日本一台500KVA变压器,用泵打循环油冷却, 油流活动与绕组线圈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 击穿绕组绝缘引起短路发生爆炸。
2.4 液体静电
液体在输送、喷射、混合、搅拌、过滤、 灌注、剧烈晃动过程中,会产生带电现象。
如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物料反复的加温、 加压、喷射、输送、灌注运输等过程,都 会产生大量的静电,有时达到数千至数万 伏,一旦放电可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液体的带电与液体的电阻率 (电导率)、液体所含杂质、 管道材料和管道内壁情况、注 液管、容器的几何形状、过滤 器的规格与安装位置、流速和 管径等有关。
2.3 固体静电
上面列出的人类认识静电的历程主要是固体静电。不再赘 述。 许多生产工艺过程均可能产生静电。 固体物质大面积的磨擦,如橡胶或塑料碾制、传动皮带与 皮带轮或传送皮带与导轮磨擦等; 固体物质在压力下接触而后分离,如塑料压制、上光等; 固体物质在挤出过滤时与管道、过滤器等发生的磨擦,如 塑料、橡胶的挤出等; 固体物质的粉碎、研磨和搅拌过程
2.6 人体静电
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在数百欧姆至数千 欧姆之间,可以说人体是一个静电导体。 但当人们穿着一般的鞋袜、衣服时,在干 燥环境中人体就成了绝缘导体。 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由于衣服之间、皮 肤与衣服、鞋与地面、衣服与接触的各种介质 间发生摩擦,可产生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 例如:在相对湿度39%的情况下,人体从铺 有PVC薄膜的软椅上突然起立时人体电位可达 18KV。
2.5 气体(蒸汽)静电
纯净的气体在通常条件下不会引起静电, 但由于气体中往往含有悬浮液体微粒或灰尘等 固体颗粒,当高压喷出时相互间磨擦、分离、 能产生较强的静电,如二氧化碳气由钢瓶喷出 时静电可达8KV。
气体静电与气体的性质、喷出速度,管径 及材质,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性质及几何形态、 压力、密度、温度等有关。
人体在静电场中,也会感应起电,如果人体
与地绝缘,就成为独立的带电体。如果空间
存在带电颗粒,人们在此环境中可产生吸附
带电。
人体静电的极性和数值受人们所处的环境的 温湿度、所穿的内外衣的材质、鞋、袜、地 面、运动速度、人体对地电容等因素影响。
接触分离和活动带电
感感应和触摸带电带 电
不同活动形式的人体静电
分电晕放电、刷形放电、火花放电、传播型刷 形放电、粉堆放电、雷状放电、电场辐射放电7种。
3.2 静电危害
静电在工业生产中的危害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静电场的存在造成的危害 另一方面是静电放电造成的危害
即静电场危害和静电放电危害。
3.2.1 静电场危害
• 静电场的存在对不同行业、不同物体、不 同的生产条件和环境状况影响不同。
消除人体静电
人体静电有可能成为危险场所的点 火源.必须加以消除. 人体电位一般可达几千伏、上万伏 ,最高可达到6万伏。 人体ESD的瞬间功率可达几十瓦。 可引起火灾、爆炸。 ESD引起静电电击及二次伤害。
防静电工作服
1.防静电工作服的种类 目前我国已初步开发了一批具有防静电性能的织 物,可供各种生产车间使用。从生产工艺看,大体 可分以下三种。 ( 1 )在织物表面采用吸湿性树脂,降低表面电 阻率,使静电容易泄漏。 ( 2 )在化纤生产工艺中,引入吸湿性材料或亲 水性基团,降低其电阻,使静电容易泄漏。 ( 3 )在织物中,混入导电性纤维(其材质与工 艺则是多种多样),利用其产生的电晕放电使静电 中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