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应教会孩子应知的安全常识

家长应教会孩子应知的安全常识

家长应教会孩子应知的安全常识
父母平时做家务时,就要注意一点一滴地教给他有关水、火、电的案例知识。

让孩子对安全有所了解,一些事虽然不用孩子做,但一定要让他知道正确的过程,
遇到紧急情况,孩子同样能发出警告。

1.随手关水龙头,用完电器随后拔掉插头,不用煤气时要把总形状关掉,开、关煤气应请大人代劳。

2.使用电器前,必须擦干双手。

有漏电情况时,应及时拔掉插头,或以木棍等绝物品将插头松脱,避免以手碰触而触电。

3.闻到煤气异味时,应该马上关闭煤气总开关,并打开门窗通风,绝不可以此时开关任何电器,以免引发火灾。

4.浴缸中的洗澡水勿放太满,以防溺水。

5.训练孩子熟记各个紧急电话号码,包括匪警110、火警119,以及父母办公室联络电话,甚至记下附近可以提供援助的朋友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6.平时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甚至借助电视新闻,教给孩子紧急状况的应变措施。

家长对孩子安全指导常识
教学目的要求:
1
、引导家长们学习安全知识。

2
、使家长学会怎样对孩子安全常识进行指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家中虽安全,也会出危险。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
安地成长。

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做这做那,
生怕
孩子摔着、碰着、烫着、电着。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能总是守护在身边,
十来岁的孩子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
总相自己做
一做,试一试,为此常与大人发生口角,有的甚至背着大人做。

而这
个年龄段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差,毛手毛脚,
容易发生事故,更给家
长增加了几分担心。

看来,随着孩子的增长,对孩子仅仅看护是不够的,还应教会孩子自理、自护。

1
、平时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教给孩子怎样防火、防电、防碰、防划伤、防受骗等。

2
、对十来岁的孩子,应适当让他们做一些带危险性的事情,如灌暧
瓶、端热锅、切菜、削果皮、做饭等,孩子在学做这些事的时候,家长要给以示范和指导,提出注意事项。

3
、使孩子了解家中各种设施、电器使用方法和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以及注意事项。

对于不适宜孩子使用启动的东西,要给他 3
、孩子坐在汽车前排时,应为孩子系好安全带。

4

领孩子在没有人行道的马路上行走时,
家长应走在靠车行道一侧。

5
、外出乘车和船,注意不乘超载和三无车船。

切忌酒后驾车。

五、遇到坏人保护自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与子女是最亲
近的,
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负有重要的监护责任,
维护子女安全是本分,
是当然的职责。

为保证子女的安全,家长应注意做到:
1
、充分了解子女的性格、爱好、熟知子女的上下学时间和路途。


按时接送。

2
、熟记子女经常涉足的游戏、读书、购物地点,尽可能了解子女经
常联络的人及电话号码。

3
、善于与子女沟通、交流。

对子女在校情况、交友情况以及每日心情等要有所了解。

4
、帮助子女养成外出办事、游玩告知家长去向、时间的习惯。

不轻
5
、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子女在校表现。

6
、教育子女不要与陌生人接触和交谈,不接受陌生人送的礼物。

7
、一些儿童特别是
10
岁以下的小孩单纯幼稚、缺乏辨别能力,很
容易上当受骗。

所以不要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或将家中钥匙交给他们。

8
、不向外人泄露家中的作息习惯、经济状况等。

9
、家中安上防盗门、




强行闯入的一种有效措施。

家长学校教案十一
课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目的要求:
1
、在




教育的宣传和实施中,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2
、帮助家长学会怎样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怎样从认识上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列夫
托尔斯泰说过:

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
的基点正是责任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义重大。

然而事实
却不尽如人意,有资料显示,在家庭生活中
62%
的家长包揽了许多















59%
的学生不愿主动为父母
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
73%
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责
任感。

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观,
必然将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
高,因为家庭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古人云

一屋不扫,何以
扫天下
?”。

无论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
还是从整个人类的未来着
眼,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势在必行,时不可待!
一、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是步入社会的起点,
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
奋斗的港湾,而父母则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庭
责任感就需要所有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
不断增强家校联合的
力度。

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开家长会、
开办家长学校等活动向
家长宣传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的意义所在,与家长及时沟通、
了解学
生在家的表现。

同时,
还要以家庭为阵地开展了多种体验活动,
来教
育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结合学校培养学生孝心规则,
还应大力
开展了

当好小家,管好大家



假如我是爸爸、妈妈



父母一日工
作生活调查

等活动,
让学生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一个小“
岗位



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角色,
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
体验
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或者跟父母上一天班,体
验父母工作的辛劳,
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
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
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

从而更
尊敬长辈,尊重父母,培养了

我爱我家

的家庭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从认识上加以引导
学生的家庭是以认识为前提的。

孩子没有家庭责任感,
是因为他们对
家庭责任感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应承担什么家庭义务。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经常想一想、说一说

父母辛劳的一天

,体会
父母的艰辛,



我应为家里做些什么?已经做了些什么?还能
做些什么?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发学生的家庭责任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从情感上加以激发
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

情感是人行动的动力、
毅力的
源泉。

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现阶段的少年儿童对命令式的方式会促
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这点启发我要让学生对家庭负责任看成是一件

我要做的事



我愿做的事
”。

为此,
我校组织学生开展

厨艺大比拼



拼盘大赛

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增强他们的做事能力,
然后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迁移到
对家人、家事关心的

乐趣

,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家情感,引发
了学生的家庭责任行为。

四、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从行为上加以巩固
行为教育的原理告诉我们,
良好的心理构建主要通过实践行为来
完成。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实践,需要从行为上加以不断地巩固。

1.
要从平时做起。

从平时做起,就是要从家中最经常的事做起。

如我校开展的

小鬼当家

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记家庭日记帐,了解家
中一天的收入和支出,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家中的每一件事,
做家庭的小主人。

有一位学生在他的体验日记中写道:

当奶奶看到
我用当家一月好不容易节约下来的100元为她买来生日蛋糕时,喜得热泪盈眶。

而我也深深地感到家的温暖。

这一切都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做家长的辛苦和尽职的快乐。

2.要在困难时表现。

每个家庭难免会遇到困难,发生一些令人忧愁的事。

这正是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的绝好时机。

我们通过家长会要
惑,使学生懂得父母之不易,
生活之艰辛,
产生为父母分担忧虑的念
头。

然后组织讨论:家里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教
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主动为家庭承担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