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程勇(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南宁530003)摘要:桥梁工程是一门融合工学与艺术的综合学科。
桥梁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在改善交通状况的同时,也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工业革命以及各种高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使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们所关注的桥梁工程领域也因此获得了巨大发展。
总结桥梁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规律,论述目前该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出我国桥梁建设与外国桥梁建设的差距,勉励我们在创新、质量和美学方面不断努力,让中国早日从桥梁大国发展为桥梁强国。
关键词:桥梁工程;发展历史;前沿问题;发展前瞻;差距中图分类号:U4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961(2010)03-0059-06The Historical Review and Future Prospect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CHENG Yong(Nanning Branch of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Ltd.,Nanning 530003,China )Abstract :Bridge engineering is an integrated subject with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art combined.Bridges are not only an infrastructure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traffic situ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ural land-scape.With the impac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various advanced technologie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bridge engineering.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law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s development ,the frontier problems and future tendency of this subject at present have been described ,and the gaps in bridge constr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ies have been discussed ,which could urge us to make efforts in 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 ,quality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s ,hence making our country shift from a big country of bridge to a very strong one.Key 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frontier issues ;development tendency ;gap收稿日期:2010-05-31作者简介:程勇(1975-),男,甘肃武山人,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桥梁隧道的设计与研究。
0前言桥梁的建造和人类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造桥梁,跨越障碍,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与梦想。
毛主席曾有诗云: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今天的桥梁不仅可以实现人类跨越大山大河的梦想,它还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有的还是城市特有的一道亮丽风景。
桥梁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科技的发展历史,它始终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产生了一次次的飞跃。
1桥梁学科的发展历史及规律距今约三千年时,我国已掌握架设大型浮桥的技术,在宽阔的渭河上架设浮桥。
至18世纪前,桥梁建筑大都以石料、铁、木材为主要的建材,其中以赵州桥和大渡河铁索桥(见图1和图2)为典型代表,体现了古代中国桥梁的伟大成就[1][2]。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建于隋代,桥全长约50.82米,拱矢高7.23米,是我国现存的石拱桥中最古老并为当时跨径最大的石拱桥,且是世界桥梁史上敞肩拱的首创。
泸定桥建于清康熙年间,水平跨度100米,桥梁宽度2.9米,跨度超越了19世纪欧洲和北美所建造的第一批这种类型的第19卷第3期淮阴工学院学报Vol.19No.32010年6月Journal of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n.2010铁桥,且在250年后的今天仍在使用中。
图1赵州桥图2大渡河泸定桥18世纪以后,欧洲进入工业社会,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铁路桥梁建设,这是现代桥梁的开端。
19世纪,波特兰水泥、现代钢材在欧洲出现,土木工程实现了质的飞跃,桥梁结构形式及规模有了突破,混凝土桥和钢桥的发展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迄今,以美国布鲁克林悬索桥及英国福斯悬臂桁架桥(见图3)为标志的桥梁建筑仍散发着西方工业文明的气息[3]。
其中,福斯铁路桥建于1890年,是跨越福斯湾海峡上的第一座桥梁,结构体系新颖,采用“纺锤型”桁架形式,施工历时七年,动用了四千多名工人,高空施工牺牲98人,并造成了数百名人员伤残。
图3英国福斯悬臂桁架桥20世纪初,预应力混凝土研制成功,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时代,结构开始向大跨度结构发展。
30年代起世界上掀起了建设大跨悬索桥的高峰,50年代斜拉桥结构得以初现光芒并很快波及世界桥梁工程界。
60年代日本、丹麦开辟了兴建跨海工程的先河。
80年代初,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加快了基础建设的步伐。
特别是近十年,我国建成了代表当今世界桥梁最高发展水平的一大批斜拉桥和悬索桥(见图4和图5),从此确定了中国在世界桥梁工程界的地位。
2008年我国建成的跨径1088m 的苏通大桥是当今世界跨度最大的斜拉桥,创造了最大跨度、最深基础、最高桥塔、最长拉索四项世界之最;2009年建成的西堠门大桥主跨1650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60淮阴工学院学报2010年第二的悬索桥,且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钢箱梁悬索桥。
步入新世纪,以碳纤维为代表的高级复合材料、光纤传感技术、智能化施工等新技术正逐步渗透到桥梁工程领域之中,各种组合结构、轻型结构异军突起。
从桥梁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桥梁从3000年前发展到今天,始终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桥梁工程学科已发展成为融理论分析、设计、施工控制及管理于一体的系统性学科。
由于科技的进步,一些相关的学科也渗透到桥梁工程领域中,发展了新的分支学科,如桥梁抗风、抗震、桥梁CAD、桥梁的施工控制以及桥梁检测技术等等。
此外,桥梁学科与建筑、艺术、材料、电气化等学科的交叉发展也愈来愈多。
图4苏通大桥图5润扬长江大桥2桥梁学科的前沿问题2.1跨海大桥的建设跨海大桥是桥梁工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工程[4]。
跨海大桥往往跨度大,自身结构受力性能复杂,同时复杂的自然环境给施工带来许多限制和难题。
但跨海大桥的修建对于改善桥两端地区的交通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能够极大地带动附近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不少国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陆续修建跨海大桥,以便将本国的领土乃至世界五大洲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交通网。
其中,以美国1937年建成的金门大桥(见图6)和日本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桥(见图7)最为著名。
图6美国金门大桥图7日本明石海峡桥尽管目前桥梁建造技术有了极大地发展,但是在跨海大桥的建设中,仍存在如何确定最佳桥位、突破现有的测量手段、抵抗海水侵蚀提高耐久性、深水基础的施工以及海上施工机械的研发等第3期程勇: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61大量尚待解决的问题[5]。
2.2桥梁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桥梁动力学问题主要包括桥梁抗风、桥梁抗震和车振效应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目前都很活跃,处在学科研究的前沿[6]。
人们对桥梁抗风问题的研究始于1940年美国华盛顿州新建的塔科马桥(Tacoma)毁于暴风,至此人们才发现风振对大跨度桥梁的影响,掀开了有关桥梁抗风理论研究的序幕。
多年来,关于桥梁对风致振动响应的分类,已经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力失稳(主要是颤振)和紊流响应(抖振)方面。
桥梁抗震领域,如何寻求有效的手段来抵抗地震对桥梁的破坏,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目前结构设计的方法正从传统的强度理论向延性抗震理论过渡,以期能解决地震中常出现的落梁、基础破坏等现象。
自上世纪60年代起,隔震、减震方面的研究日趋活跃,减隔震装置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7]。
列车在通过桥梁时将引起桥梁结构的振动,而桥梁的振动又反过来会影响车辆的振动,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问题就是车辆与桥梁之间振动耦合的问题。
同时,轨道不平顺也影响到车-桥的振动,形成列车-轨道-桥梁的大系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
一百多年来关于列车—桥梁振动的研究表明了车桥振动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与困难性。
尤其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列车时速高达350km/h,它引起桥梁振动的主要因素和振动机理与中低速情况有很大差别,因此,桥梁设计除采用静态计算外,还须进行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以保证在高速行车下司机和旅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8]。
2.3旧桥的加固桥梁设计有设计基准期,也就是说所有的桥梁都有一定的寿命,因此桥梁的维修、养护和加固是桥梁学科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既有桥梁维修加固的核心问题是对现有桥梁的力学性能的评估。
其研究内容包括对桥梁剩余寿命的评估、对桥梁损伤程度的评估、对桥梁承载能力的评估和加固方法的确定。
2.4桥梁的智能化施工为了确保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范围,且成桥后桥梁的线形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控制。
目前世界桥梁正在向更大的跨度挑战,为了确保这些巨型结构的安全,研究开发一种智能化的施工控制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都在进行该技术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高速采集系统、数据双向传输系统、智能参数识别系统与计算分析与决策控制系统等方面,以实现桥梁施工控制的高精度、高智能与高效率。
3桥梁工程学科发展前瞻本世纪以来桥梁工程已发展成系统性的工程学科,主体框架已构筑完毕,但远未完善。
可以预见,未来的世纪,这些分支将得以独立发展并逐渐成熟,同时也会相互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