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导入。
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
一、学习目标1 积累字词2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及作者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2、生字预习惊骇(hài)掳( lǔ)去震悚(sǒng )诘( jié)问惧惮( dàn )霹(pī)雳(lì)疮( chuāng)疤(bā)huáng(惶)急粗拙(zhuō)3、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
可用课文中的词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如: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三精讲点拨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接下来我们完成了下一步活动就能够明确了。
四合作探讨1、再读课文,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写作手法是:欲扬先抑。
2、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
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②限制我的行动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五师生互动六、精讲点拨先抑后扬的写法: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或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赞扬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气氛,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时候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醒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运用欲扬先抑法必须注意由“抑”到“扬”的过渡自然、合理,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或事件发展的必然。
在未“扬”之前,于“抑”之中找好“扬”的理由,这样“先抑后扬”才会收到既出乎意料又符合情理的艺术效果。
七、当堂练习必做:读句子,给句中拼音写上词语。
1 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kě mù(渴慕)着绘画的《山海经》了。
2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霹雳),全体都zhèn shù(震悚)起来。
3 仅知道她有过一个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gūshuāng(孤孀)4 总之:都是些fán suǒ(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麻烦的事情。
选作用下列词语中的至少三个写一段连贯的话,并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80字以内惊骇诘问惧惮惶急课后记: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精读阿长买来《山海经》的段落,体会人物感情。
二、自主学习1 文中作者“憎恶”“讨厌”阿长的原因是:(1)喜欢切切察察,晚上睡觉占全床。
;(2)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3)谋害了“隐鼠。
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1)常常对“我”讲“长毛”;(2)不料她还有这样的神力;(3)给我买来《山海经》;。
2 在课文中标出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的句子。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二、合作交流:1 长妈妈的故事分别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地位低下(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不拘小节(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4).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真诚善良(5).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愚昧无知(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疼爱孩子2 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是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
透露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有情可原的。
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
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在描写中饱含同情。
三、师生互动,精讲点拨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自由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1)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关爱,而“我”认为“说了也无意”,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心存隔膜乃至轻视,这些都为下文阿长买来《山海经》和我的震惊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2)买《山海经》这件事,别人“不肯做”,因为谁也没有阿长那么对我用心;别人也“不能做”,因为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不识字的阿长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所以,当她买来了《山海经》,我觉得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四、当堂练习课内阅读读课文的19——26自然段,完成下列习题。
1、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从侧面衬托阿长。
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
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
反映了她的善良。
3、“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用横线在文中标出)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选文中的“确有伟大的神力”是“我”对阿长由衷的称颂B不写阿长买书的过程能留下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C 关于表叔的片段是没有实际意义的D 本文的铺垫和烘托使一两笔描写变得光芒四射。
课后记:阿长与〈〈山海经〉〉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 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二自主学习刻画人物形象,常用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肖像描写)(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动作描写(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二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4)“惶急地看着我”(神态描写)课文还采用了衬托映衬的方法来衬托长妈妈对我的关心。
找出相关语句或内容。
“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三精讲点拨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动作、语言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衬托映衬等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四合作探究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赏析下面语句。
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
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
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2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愿”表达作者对阿长的真诚的祈祷,此句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又升华了主题。
五精讲点拨必做语段精读读课文22——26自然段,完成下列习题。
1.“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阿长出乎“我”的意料买来了《山海经》,令作者欣喜,震惊,她不识字却买来了《山海经》,做了别人不肯,不愿做的事对阿长产生敬意,同时阿长为我买书突出了她的热情,慈爱,乐于助人以及她对"我"的关爱之情,令"我"感动,所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表现了看不起阿长,对她的轻视。
3.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议论,表明了对阿长的感激和敬佩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4、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神力”是指神奇之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选做: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