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旅游城市问题的研究
国际标准的旅游设施与服务设施: 如交通设施、住宿设 施、购物设施; 二是要遵循国际惯例, 使旅游者处处感 到方便; 三是要具有独特而广泛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 四是文明友好的社会环境。同样在 1993 北京旅游研讨 会上, 北京旅游学会的于英士在《把北京建成现代化国 际旅游城市》一文中, 对国际旅游城市做出了界定和分 类, 并对怎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给出了自己的思路。这 两篇论文指出了国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但并未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8、9]
李明德的《试论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一文指出, 国 际旅游城市的标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 并 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这四个“世界城市”和一些知名 国际旅游城市为参照, 提出了北京实现国际旅游城市的 条件, 为北京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了参考标准。[16]
国内最早对于国际旅游城市的整体概念和大体 框 架 做 出 系 统 探 索 的 是 周 玲 强 教 授 。他 在《国 际 旅 游 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 以杭州市为例》一书中, 总结了 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义、分类、特征等基本理论, 在现代 化 、国 际 化 、主 题 化 三 维 基 础 上 构 建 了 国 际 旅 游 城 市 的指标体系, 提出了国际旅游城市的功能体系的总体 框架, 建立了国际旅游城市功能体系完善度的评价标 准, 总结了国内外旅游城市拓展国际旅游市场的成功 经验和方法, 并结合中国国情, 以杭州为典型研究对 象, 提出了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路。[17]
程密切相关, 它 是 全 球 化 时 代 的 产 物 , 对 世 界 城 市 的 干评价标准, 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供了有益探索。[10]
研究也将随着全球化的推广而不断深入。但是到目
90 年代末期, 国内旅游学界开始认识到城市旅游
前为止, 国际旅游城市的研究在国际上还是一个崭 对于城市整体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而, 研究旅游
3.2 国际旅游城市问题研究的发展阶段 90 年代中后期, 国内关于国际旅游城市的研究向 纵深发展, 相关学者对国际旅游城市的类型、功能、指 标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关 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此同时 , 国内越来越多的优秀 旅游城市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理论界开始 探讨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取得了一些成果。 邓卫在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本规范》( 1997) 一文中, 分析了旅游城市的类型和旅游城市的规划建 设中应遵循的原则, 并从旅游经济类、专业化程度类 和现代化功能类三个方面提出了国际旅游城市的若
此外, 在 90 年代末期, 还有 2 本有关城市旅游的 重要著述, 一是珠海“城市国际旅游研讨会”的论文集 《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其中收集了关于都市旅游 发展的实践和一些理论方法的探讨, 但并没有在国际 层次上深入展开。[18]另一本是王富玉的《国际热带滨海 旅游城市发展道路探析》, 该书从旅游系统和旅游两 个方面扩展了旅游的内涵, 从国际旅游城市和热带滨 海旅游两个方面探讨了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基 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勾画出了这类城市的基本特征和 基本形象; 从旅游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结合可持续发 展理论, 提出了将三亚建设成为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 市的发展战略。[19]
新的领域, 还没有专家学者对这一城市类型做深入 发 展 与 城 市 发 展 关 系 处 理 问 题 的 文 献 开 始 增 多 。如
的研究。国际学者在分析国际城市功能时, 将国际城 1997 年中山大学彭华、钟韵的《关于旅游开发与城市
市的主要功能 确 定 为 政 治 中 心 功 能 、经 济 中 心 功 能 、 建设一体化初探》; [11]以李蕾蕾的《旅游地形象与策划:
80 年代末 - 90 年代初, 国内专家学者对国际旅
Geddes) 发表的《演变中的 城 市》一 书 , 该 书 最 早 提 出 游城市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国际旅
了 世 界 城 市 的 构 想 。[1]1966 年 , 英 国 学 者 彼 得·霍 尔 游城市问题的初步探讨。
(Peter Hall)在《The world Cities》一 书 中 给 出 了 世 界 城
中, 城市的分工加深, 许多城市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 了创造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国内学者关于如何创建国
这时, 在城市理论中出现了旅游型中心城市的说法, 际旅游城市的研究成果也丰富起来。如《昆明建立国际
但是 目 前 国 外 城 市 理 论 界 对 国 际 旅 游 城 市 的 研 究 仅 旅游城市的产业政策研究》、[1《3] 把重庆市建设成为现代
仅局限在按城市职能分类中, 并没有直接涉及国际旅 化国际性城市的初步构想》、[1《4] 建设有连云港特色的国
游城市的研究。
际 旅 游 城 市 的 战 略 思 考》[15]等 。它 们 大 多 以 个 别 特 殊 的
114
城市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需要开发什 么产品、树立什么形象等内容,而且较多涉及产业政策 制定方面的内容, 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不同方向、不 同侧重面提出了启发性的思路。但并未对国际旅游城市 的内涵和整体发展框架做出系统化的理论建构。
摘 要: 国际旅 游 城 市 的 理 论 研 究 日 益 重 要 。国 际 上 对 国 际 城 市 的 研 究 较 早 , 成 果 较 多 , 但 对 国 际 旅 游 城 市 的
研究很少。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 城 市 的 目 标 , 但 对 于 什 么 是 国 际 旅 游 城 市 、国 际 旅 游 城
的, 因而关于国际旅游城市的研究也是主要从国际化 的提出与界定, 到 90 年代得到较大的发展, 进入 21
城市的角度来寻找相关的线索。
世纪研究更加深入。
2.1 国际化城市概念的提出
3.1 国际旅游城市概念的提出与探讨阶段
国 际 化 城 市 的 研 究 起 源 于 1915 年 格 迪 斯 ( P·
113
2.国外对国际旅游城市问题的研究
3.国内对国际旅游城市的研究
从国际上关于国际旅游城市各类定义的共性可
对国际旅游城市相关资料的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
以得知, 国际旅游城市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国际化城 旅游与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
市, 国际旅游城市是在国际性城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 段,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期相关概念
和文化中心功能 , 在文化中心功能中, 隐含了旅游功 理论与实务》为代表的关于城市整体形象的创建的文
能 , 但 并 没 有 十 分 明 确 ! 随着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发 献等, [12]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文章也开始出现。
展和综合实力的比较中地位凸显, 并且在全球化过程
90 年代后期以来,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
1996 2002 2003 2003 2003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4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2006 2006
#$ % &’ * +, - . 12 4 56 7 9: ;<=>
!"
(
)
3) 3)
/0
8" (
资 料 来 源 : 根 据 李 娜《国 际 旅 游 城 市 指 标 体 系 研 究》及 相 关资料整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提出了创建国际旅游 城市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国际旅游城市?一个城市应 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符合什么样的标准 , 才能成为 国际旅游城市? 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基础理论是什 么?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是什么 等一系列问题, 已经成为学术界迫切解决的问题。
收稿日期: 2007- 02- 25; 修订日期: 2007- 04- 11
作者简介: 金丽( 1962- ) , 女, 辽宁锦县人, 天津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天津大学博士生, 研究方向: 区域经 济与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 赵黎明( 1951- ) , 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等。
1.国际旅游城市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表1: 中国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城市名录
1.1 全球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21 世纪被称为“城市世纪”,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 发展, 世界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 对国家竞争力有重 要影响的城市直接参加世界分工和经济竞争, 城市的 现 代 化 与 国 际 化 成 为 众 多 国 家 关 注 的 焦 点 。国 际 旅 游 城市作为旅游产业和城市国际化共同发展的产物, 符 合旅游业和城市国际化发展的规律, 是重要的国际性 城市类型。国际旅游城市因其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每 年都能够吸引大量国际游客前往游览, 同时它巨大的 中心辐射功能, 使得国际旅游城市成为所在国家或地 区 旅 游 流 的 重 要 集 散 地 。发 达 的 旅 游 业 是 城 市 国 际 化 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际旅游城市的出现和发展, 将大 大加强以城市为支撑, 点线面组合的区域旅游业的发 展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因此 , 各国都把建立国 际旅游城市作为新一轮参与世界旅游业和全球经济 竞争的重大举措而积极培育。 1.2 我国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实践的需要 目前, 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为代表的我国 40 多 个中心城市在城市规划和新世纪发展战略中, 相继提 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 城市旅游国际化己 成为 21 世纪我国主要中心城市发展的趋势。
国 际 旅 游 城 市 建 设 的 指 导 理 论 、国 际 旅 游 城 市 形 成 发 展 的 动 力 机 制 、发 展 模 式 等 问 题 的 研 究 尚 属 空 白 。
关键词: 国际旅游城市; 问题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 F5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3240( 2007) 03- 01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