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垒砌.(qì)围墙宛如修筑城堡,开辟畦圃仿佛拓展疆域,栽种荫.(yīn)庇后人的参天大树犹如造就英才,培植色香俱佳的奇花异草真不啻倡导文艺。
B. 这乐曲起初迷惘而缠绵,靡.(mǐ)丽而幽深,绵邈而隐晦,后来却令人觉得沉重的叹息中有舒展和妩媚,美在悲怆.(chuàng)的解脱、忧郁的抚慰。
C. 论辩是双方立场、观点的对峙、碰撞,只有据理力争而不强.(qiǎng)词夺理,辩驳诘难而不斥责攻讦.(jié),才能不致使言辞交锋演变为义气之争。
D. 蓬头垢.(gòu)面的沈巍,意外蹿.(cuàn)红,成为“流浪大师”,引发网民蜂拥而至,蹲守猎奇追捧蹭热度,突如奇来的关注演变为哗众取宠的喧嚣。
【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流浪地球》因口碑和票房双高,引起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等人(曾执导《终结者》《阿凡达》等)的关注。
而后,导演郭帆受宠若惊地向“卡神”致敬的举动,恰是《流浪地球》难脱好莱坞科幻大片风格的写照..。
【乙】该片地球灾难的场景布置、拯救世界的人物塑造都是好莱坞的翻版——“灾难与爱”叙事模式的再现。
这些因素都是科幻片在北美和中国屡试不爽....的商业保障。
《流浪地球》诚然..充满美国式叙事和特技的痕迹,但也有独特的中国式情怀。
美国模式是灾难往往源于外星人入侵或人为因素,并以丢弃地球、殖民其它星球、寻找新家园为结局。
【丙】而《流浪地球》中的灾难源于太阳衰老,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天地人”的诠释;其处理方式是带着地球“流浪”,凸显了中国“根文化”:不离不弃的家国情怀。
此外,中国人拯救地球的英雄主义更强调“联合政府”的集中领导和各国民众的齐心协力,本质上与好莱坞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判若云泥....。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照B. 屡试不爽C. 诚然D. 判若云泥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B. 乙C. 丙【答案】2. D 3.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学习强国”平台聚合了大量免费资源,充分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为工作推动积蓄了精神能量。
B. 政府部门应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主动聚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在资金、科技研发和产权保护精准帮扶,不断促进产业发展。
C. 虽然埃航的事故报告还没出来,但各方通过初步分析已提供了一个可接受的解释,大概率的原因可能是MCAS 系统本身的不完善引发飞行姿态失控所造成的。
D. 由全球各地科学家合作拍摄的首张黑洞照片4月10日在全球同步发布,照片瞬间点燃世界关注的热点,再次有力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霍金的猜测。
【答案】A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任何推理活动,都离不开必要的前提假设。
有人得了慢性病就去中医院,得了急症就去看西医,它的前提假设是:① __________________ 。
事实上,生活中的前提假设经常有对也有错。
因此,②_____________是批判性思维核心品质之一。
比如人们培养孩子常说“③______________”,前提假设就是“孩子最初的成长与赛跑的规律是一样的”,其实并不尽然。
【答案】(1). ①中医西医疗效不同(2). ②辩证地对待前提假设(或理性全面思考问题)(3). ③不要输在起跑线上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面是某生为大学自主招生准备的自我陈述材料,有三处表达不得体,找出并作修改。
老师,您好!我叫XX,来自浙江省XX中学。
进入高中后,我就合理规划,自觉自律,拼了老命学习,学科成绩名列前茅。
另外,我兴趣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
贵校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
希望贵校能慧眼识珠,我将倍加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
谢谢!(2)顺利通过初审后,该生来到某大学参加笔试、面试,在接待大厅门口发现贴着一副对联,上联为“搭台摆擂显身手”,但下联不知去向。
请你根据上联内容,结合情景,补写下联。
上联:搭台摆擂显身手下联:【答案】⑴示例:①“拼了老命”改为“刻苦”②“多有建树”改为“多有涉猎”③“慧眼识珠”改为“给予机会”⑵示例:入场答题著文章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基本内涵来说,所谓科学中的理性,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自觉的逻辑思维把握客观世界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能力认识世界的活动。
所谓非理性,一是指心理结构上的本能意识或无意识,二是指非逻辑的认识形式,前者如想象、情感、意志、信仰等,后者如直觉、灵感、顿悟等。
作为心理现象,非理性既然是一种本能意识或无意识,那就是未经理性驾驭或不能进行确切的理性分析的。
从功能发挥的角度来说,理性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往往起着必不可少甚至是关键的指导性作用。
众所周知,科学自近代产生以来,就形成了以认识论的理性主义和方法论的演绎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科学认识理念。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科学中的理性尤其是其中的分析传统已成为科学研究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模式,也因此取得了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
然而,理性由于只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故并不具备积极能动的力量。
没有情欲、本能和冲动的推动,理性就是一些僵死的形式。
所以,理性的活动只能仰仗非理性的能量。
传统的科学主义者认为理性高于非理性,并将科学的理性方法绝对化,无条件地推广至各门非自然学科及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相反,非理性主义者则坚持非理性高于理性,甚至将非理性方法绝对化,声称它是研究人和世界本质的唯一方法。
事实上,就科学活动而言,理性与非理性往往是共同发挥作用的。
一方面,理性作用的实现有赖于非理性的参与。
例如,爱因斯坦就非常重视直觉的作用,他认为从直接经验到理论体系“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而只有一个不是必然的直觉的联系”,“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属于超逻辑的”。
当代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已深切体验到:新知识的获得并不只靠逻辑性和客观性,巧辩、宣传、个人成见之类的非理性因素也起了作用。
另一方面,非理性因素的实现也有赖于理性因素的作用发挥。
任何积极的意志、信仰、信念要在人的活动中有效发挥作用,就必须借助于理性来为其规定目标和方向,并以理性的形式表达出来。
很明显,尽管非理性主义对理性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并试图消解理性,但谁也无法否认,无论“意志”还是“情感”,都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主体对外在事物的体验,必然包含认知的成分。
人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而做出的选择,自然是充满理性的。
(所选文段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中“理性”和“非理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理性是人类用逻辑思维认知世界的能力及相关活动,非理性就是指与理性相对应的人类本能意识或无意识。
B. 理性因为本身不具备积极能量而只具有工具性;非理性虽然不能进行确切的理性分析,但具有积极作用。
C. 理性在科学活动中往往必不可少且占据主导地位;非理性不能直接促使科学活动取得成就,但可提供支持。
D. 理性可无条件推广至各门非自然学科及社会问题的研究,非理性作为心理现象可用于研究人和世界的本质。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方法,注重抽象概念和具体应用的结合,通过论证,厘清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差异。
B. 虽然特点和作用迥异,但理性和非理性有共存的必要和必然,事实上,它们一起推动了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C. 科学经验和科学理论之间可能只有非理性联系,但是非理性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并不能以非理性的形式呈现。
D. 尽管人在某一刻做出的主观选择属于纯非理性,但不可否认,人的知识获取行为,必须依靠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作。
9.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答案】7. C 8. D9. 理性和非理性的内涵、在科学活动中的互补(互相依存)关系(科学理性和非理性的内涵及互补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56年元旦那场雪徐 剑 1956年新年,并非中国农历的元春之始,天气很冷。
2012年夏,李旭阁①在北戴河海滨回忆起来,记忆难免有误,但他非常确定地对我说,那年元旦,北京城里落了一场大雪。
雪是从1956年元旦凌晨下起来的,飞飞扬扬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人们推门一看,雪拥长街,行人稀落,北京城郭上下一抹白,若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张巨大宣纸铺陈其上,而匆匆而过的行人,就像泼墨于宣纸上的一滴墨、一个点,一行雁痕鸿爪。
天上一片雪,地下一世界。
李旭阁说,他记得昨天晚上离开中南海居仁堂时,天还晴得好。
①早已过了下班时间,黄昏泛起,1955年最后一抹夕阳照在中南海居仁堂红墙黄瓦的林苑里。
时任军委作战部特种兵处技术组参谋的李旭阁少校,将最后一页台历撕下来,然后,走到窗前,将目光透过古老花格窗的玻璃,投向红墙内外。
一元复始春将至啊。
窗外,如火如荼的公私合营运动,遍及每个角隅,热火朝天的场面浮现于京畿的天空,新中国的青春之姿与萧索的北方冬季相峙。
明天就是元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带着孩子妻子出去走走了。
李旭阁将目光从窗外收回来,收拾了东西,正准备穿上呢军大衣离去时,特种兵处处长杨坤上校突然走了进来。
“有要紧之事?”李旭阁问。
“是啊!”杨坤扬了扬手中一张入场券说,“明天下午三点新街口排练场有场很重要的讲座,让你参加。
”“什么讲座?”“我也不知道。
”杨坤处长颇有几分神秘地说,“作战部王尚荣部长点了你的名,据说,听讲座的都是驻京各大单位的上将、大将。
”“啊!”李旭阁一脸骇然,规格这么高呀。
“作战部就发了两张票,王部长和你一起参加,有困难吗?”“没有!”李旭阁摇了摇头。
“好!”②暮霭落了下来,西天最后一抹紫阳被中南海冰湖的暮霭融尽。
李旭阁骑车从居仁堂出来,右拐,从六部口,绕着红墙北行,过毛家湾,从国管局门口向西,穿过红楼电影院,往武衣库总参作战部宿舍骑去。
这时,夜色如潮水泛起,街灯昏黄如豆,在薄暮中犹如一只只夏夜里的萤火虫,将北京的万家灯火引燃了,他的身前身后,便是一片灯河,一条人间天河。
北京城隅也渐次沉落于宁静之中。
从战争中走来的军人,最喜欢这种安详与静谧。
李旭阁喜欢这样的和平之夜。
多少年了,他蹚着战场的枪炮声、飞机的轰炸声,一路走来,此时的宁静,与他经历过的战斗生活,截然不同。
当然,最挥之不去的炮声,是解放兰州时马步芳军队的炮弹突然在身边爆炸,如同惊雷,战友横飞玉碎,他的耳朵也骤然失聪,好多个月叽叽乱叫;还有在朝鲜战场上,敌机的炮弹从天而降,掀翻了他与耿素墨新婚的小屋,一对新人埋在了瓦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