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2、3、4、5、6、7、9、13、26、27 山地的形成8、10、11、12、14、15、23、26、27、28 河流地貌的发育16、17、18、19、20、21、22、24、25、2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3年天津文综,6~7题)读图,回答1~2题: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岛屿周围的浅海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2.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浅海地区,由此可推断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

第2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2011年北京文综,8~9题)如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4.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例及图示中可以看出,河流下切侵蚀到距今2 300万年前的岩层,说明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以后,A项错误;根据岩层的形态可以判断出①地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B 项错误;从图例中标注的岩层年龄可以看出,②地岩层分布是不连续的,C项错误;③处位于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的左岸是凹岸,右岸是凸岸,D项正确。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道路和聚落跨越了断层带,说明该聚落出现在断裂产生后,A项错误;图中聚落坐落在河流两岸的高地上,B项错误;欧洲中部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河滩地带地势低洼,易受洪水侵袭,居住区不宜向河滩扩展,D项错误。

(2013上海联考)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5.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6.如果④是砂岩,则⑤可能为( )A.花岗岩B.石英岩C.大理岩D.板岩7.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解析:5.C 6.B 7.B 第5、6题,①岩层侵入②、③、④、⑥岩层,其形成年代最晚,⑤岩层是岩浆喷发产生的高温高压使④岩层变质形成的,其形成时间也较晚。

据上分析,如果④是砂岩,则⑤可能为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

第7题,①岩层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喷出岩,常具有较多的气孔构造。

(2013安徽名校联考)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8~9题:8.图中A处的地形为(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9.若图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 )A.aB.bC.cD.d解析:8.C 9.A 第8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A处为向斜构造,根据河流分布状况,A处为山岭,因此A地属于向斜山。

第9题,若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说明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图2中有外力作用指向的a为沉积岩。

(2013临沂二模)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0~11题:10.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11.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解析:10.C 11.A 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沉积岩乙覆盖在其他岩层之上,既没有发生褶皱,也没有发生断层,说明乙形成最晚;岩浆岩丙侵入到弯曲岩层丁之内,说明丙形成晚于丁;岩浆岩丙发生断裂,说明断层甲形成晚于丙,综合分析得出先后排序为丁、丙、甲、乙,故正确选项为C。

第11题,此处有岩浆活动,形成侵入岩——花岗岩分布,这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以在该地建采石场,选项A正确;该处有断层分布,地基不稳,不能修建铁路;断层处不能开发油气资源和修建隧道,选项B、C、D错误。

(2013牡丹江模拟)如图为一山坡地的地质剖面图,某开发商将部分的坡地削平,准备盖房屋出售。

该地区潮湿多雨,地层有滑移的潜在危险。

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甲、乙、丙三地中危险性最高的一处及其理由是( )A.甲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B.甲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逆向坡地C.乙地最危险,因其位于山顶D.丙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13.开挖甲地后所出露的岩石在古时代是如何生成的( )A.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B.经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C.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D.经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解析:12.D 13.B 第12题,丙地位于顺向坡地且开挖后岩层断裂,岩体易沿滑动面下滑,引发滑坡。

第13题,甲处为砂岩和砾岩,属沉积岩,是经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2012年江苏地理,25改编题)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14.该地交通线的分布特点是( )A.多分布于平原地区B.多分布于河谷地区C.多分布于山麓地带D.多分布于盆地内部15.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铁路运输网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①沿线地形起伏小②沿线水源较丰富③天然气资源的开发④人口、农田、村镇密集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14.C 15.B 第14题,图中显示,交通线多分布于山麓地带。

第15题,山麓冲积扇地带地形起伏小,水源供应条件好,人口、农田、村镇众多,天然气的运输主要依赖管道运输,故③错。

(2013长沙一模)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16~17题:16.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中游落差小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17.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16.A 17.C 第16题,图中甲处位于河口,是流水堆积地貌,其形成与中游落差大小没有关系,故正确选项为A。

第17题,乙现象为瀑布,是流水侵蚀最强烈的表现,其消失主要是上层岩石侵蚀强烈,河流落差减小,瀑布最终会消失,故正确选项为C。

(2013陕西渭南二模)下面两幅图中,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图中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18~19题:18.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19.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B.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C.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D.若在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解析:18.B 19.D 第18题,根据右图可以看出该沙洲在7、8月份最小,4月份次之,说明此时期河流水位高,淹没了部分沙洲,即此时期河流水量较大,流速较快,该河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所以该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第19题,河心洲是河流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流速度越快,沉积作用越弱,选项A错误;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受地转偏向力作用,Q河道侵蚀,逐渐变深,选项B错误;若P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由东向西,选项C错误;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泥沙多沉积在水坝上游,下游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选项D正确。

(2013泉州质检)如图为我国某内陆盆地局部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20~21题:20.最适合形成聚落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21.关于下列地貌类型及其主要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山地风力作用B.②为冲积平原冰川作用C.③为冲积扇流水作用D.④为沙漠流水作用解析:20.C 21.C 第20题,从图中看出,③处地形平坦,泥砂质沉积物利于耕种,最适合形成聚落。

第21题,③地为山麓冲积平原(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2013金华模拟)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22~23题:22.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23.①②③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解析:22.D 23.D 第22题,由图可知,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呈带状分布。

第23题,②线路最短,地势起伏小,占用的农田最少,基本上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故D项正确。

一定流域内的岩石在风力、水力、热力和重力等作用下往往要被侵蚀和输移,被侵蚀的岩石经过输移过程中的冲淤变化,到达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该流域的产沙量。

据此并读图,回答24~25题: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表植被覆盖率越高,年产沙量越少B.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年产沙量比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少C.湿润地区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显著,产沙量最大D.年产沙量荒漠草原地区大于森林地区25.据图并结合相关知识,我国下列河流中年产沙量最大的是( )A.松花江B.渭河C.红水河D.闽江解析:24.D 25.B 第24题,在降水量特别小的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年产沙量也少,故A项错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年产沙量的大小还与植被覆盖率有关,故B项错误;湿润地区岩石侵蚀作用显著,故C项错误。

第25题,渭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以灌木、草原为主,植被覆盖较差,年产沙量最大。

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米,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岩层的相互运动关系。

(4分)(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4分)(3)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8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