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二生物停课不停学配套习题
人体的呼吸(二)
一、选择题
1.生物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是
A.呼出二氧化碳
B.分解有机物
C.消耗氧气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我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的营养物质,以及通过呼吸系统获得的氧气,最终被人体利
用的部位及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胃、吸收作用 B.肺泡、扩散作用
C. 血液、运输作用 D.细胞、呼吸作用
3. 根据研究,汽车的仪表盘、沙发、空气过滤器会释放苯,苯是一种致癌物,
人体长期暴露于苯的挥发物中会导致白血病,此过程进入肺内的环节是
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肺通气
C.肺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 甲、乙分别表示发生在肺泡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代表二氧化碳,b 代表氧气
B. c 为毛细血管,图中单行通过的是白细胞
C. 图甲所示的肺泡壁薄,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 图乙中只能进行气体交换,不能进行营养物质交换
5.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6. 下图中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②与①相比,
血液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加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7. 课间操跑步时,同学们呼吸会加速,从而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下列关于这一过
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老师建议要用鼻呼吸,原因之一是用鼻呼吸能够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
B.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原因之一是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氧气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血管内的血液由含氧量低的动脉血变成含氧量丰富的
静脉血
D.氧气最终被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 右图为在做胸部X光检查过程中膈肌的变化,医生要求你尽力吸
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膈应处于
A. A处
B. B处
C. C处
D. 均有可能
9. 某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下,尽管他的头颈部露在空气中,若不
能及时将他救出,工人也会因窒息而死。
造成工人呼吸困难的原因是
A.口腔被塞入许多沙土B.鼻腔被沙土堵塞
C.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D.沙土挤压使工人呼吸运动受阻
10. 如图所示,为亮亮在跑步和休息时肺容量的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B所示状态时的肋间外肌和
膈肌收缩和舒张的幅度大于曲线
A所处的状态曲线
B.曲线A所示状态呼吸频率大于曲线B,
曲线B所示状态呼吸深度大于曲线A
C.肺容量可以有规律变化是因为肺泡
是由肌肉构成,可以收缩和舒张
D.A状态下肺静脉中O2浓度高于曲线B
所示状态下O2浓度
二、非选择题
11. 肺气肿和肺结核都是肺部疾病。
图1为支气管和肺泡局部示意图,图2显示吸烟人群中肺气肿和肺结核这两种病的发病情况。
请回答问题。
(1)吸烟时,烟雾随空气进入呼吸道和。
如图1所示,空气在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处进行,使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变为,通过肺静脉流回心脏。
(2)由肺静脉回心的血液,随体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细胞,参与作用,该过程
能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据图2可知,两种肺部疾病中,最可能是由吸烟引起的是,请利用图中
数据解释原因。
(4)香烟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这些物质会随气体进入人体,引发肺癌等疾病。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期,应该。
12. 下图是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吸气时,人体的呼吸肌收缩能引起胸廓容积增大,使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呼气时相反。
因此,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被称为呼吸运动。
(2)若吸气时________________收缩幅度加大,到达图2中B位置,则肺的中下部都能顺利________________,吸人更多气体,这种呼吸方式被称为腹式呼吸。
(3)研究表明,经过12周腹式呼吸训练的人群,其血氧饱和度(血液中氧气的浓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人群。
这是因为腹式呼吸深度大,更多的氧气经过______ _____壁与
结构①的________________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
(4)腹式呼吸可使足够的氧气最终被运输到②________________中,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同时腹腔的压力也随之有规律地变化,促进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因此腹式呼吸是一种
更为健康的呼吸方式。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B
4.C
5.C
6.A
7.C
8.C
9.D 10.A
二、非选择题
11.
(1)肺(或:肺泡);气体交换;动脉血(或:含氧量高的血、颜色鲜红的血)
(2)呼吸
(3)肺气肿;该病的发病率随每天吸烟支数的增加而增加(而肺结核发病率与此无明显的相关性)
(4)拒绝吸烟(合理给分)
12.
(1)一
(2)膈肌扩张
(3)肺泡毛细血管 (4)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