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教学设计《猫》教学案例(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师:(课前打开投影、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大家把课题读遍。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一些内容。
大家看屏幕(出示):※《猫》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出猫性格的(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生:(口说)……(师填答案)师:填的不错,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大家把课文翻开,谁来读读上节课找看屏幕(出示图片和句子:“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出示图片和句子:“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样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师:咱们来看看这段话,“任凭..谁怎样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想一想,都有谁在呼唤它,会怎样呼唤,猫的表现又是怎样?生:老舍先生呼唤它,它不回来。
生:老舍先生的家人拿着饭,拿着鱼唤它,它也不回来。
师:哦!“任凭……也……”无论谁、不管谁呼唤,结果猫都是不会来,真是一只贪玩的猫啊!师:那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把这只贪玩的猫展现出来好吗?生:(齐读)师:面对如此贪玩的猫,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呢?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语句。
(生默读第一段,画句子。
)师:谁读读你读所画的句子?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师:(出示句子)同学们,老舍先生写这句话时,他的用词很有特点,自己读一读,看你能发现吗?生:每个逗号前面都有一个“吧”“呀”“呢”这样的词……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中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比较着读一读看能体会出什么?(生自由读。
)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但没加语气词的句子就不能强调。
生:没有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开水没有一点味道,加上语气词,能看出老舍先生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
(相机板书:喜爱)师:下面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
(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我这样读好吗,就像说话一样。
大家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现在好多了,就像老舍先生面对面地和我们说话一样。
咱们呀,就做一次老舍先生向客人介绍自己家的猫。
(起音乐)师: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邻居说——大家读生:(齐读)“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师:一位朋友来做客了,老舍先生对朋友说——生:(齐读)“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师:老舍喜爱这只性格“古怪”的猫,谁还接着说你还从哪里能体会出猫的性格古怪。
生:(学生读、说)……这只猫老实、贪玩,但如果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它又非常尽职,所以,我觉得它的性格很古怪。
※师:哦!你在边读边想,从老实、贪玩、尽职中体会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板书:尽职)看这幅图片,(出示图片和句子“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上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咱们来看看这段话,(指图片)猫发现了老鼠的一点动响,就开始屏息凝视,“屏息”是什么意识?“凝视”是什么样子?(或“屏”是什么意思?“凝”是什么意思?)生:“屏息”就是暂时不呼吸。
“凝视”就是要认真地看,眼睛盯着不能动,生怕老鼠溜掉。
师:对,“屏息”就是暂时抑制住呼吸,“凝视”就是集中注意力看。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屏息凝视”。
请大家屏息凝视,(生做“屏息凝视”状。
)师:一个小时过去了,它——屏息凝视。
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两个小时过去了,它——屏息凝视)。
猫就是这样,一连等了几个钟头,你体会到什么?生:猫很尽职。
很执著,非要捉住老鼠不可。
师:“非……不可”写出了猫的什么?生:“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
师:这么尽职的猫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来读吧!生:(齐读)师:读得太好了。
(指板书)大家看,这只猫既老实,又——(生:贪玩)。
既贪玩,又——(生:尽职)。
师:老舍先生家的猫,老实、贪玩,贪玩、尽职。
你发现了什么?生:它的性格很矛盾,老实又贪玩。
生:它的性格是相反的,你看“贪玩”和“尽职”两个词的意思是相反的。
师:正像大家发现的,老舍先生正是写出了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
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这种矛盾的古怪性格,自己默读找一找。
(生默读后同座交流讨论。
)师:谁能概括地说说第二自然段或第三自然段写出怎样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古怪”?生: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写出了猫“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这种矛盾的古怪性格,师:你很会读书,读出了一对矛盾的性格!高兴——温柔可亲,不高兴——一声不出。
(板书:温柔冷漠)。
生:第三自然段,写出了猫这种矛盾的古怪性格,什么都怕,要藏起来,可有时候又那么勇猛,遇到蛇也不怕。
师:能不能用既怎样,又怎样来说?生:它既胆小又勇猛。
师:你也读出了一对矛盾的性格,多古怪的猫啊!(板书:勇猛胆小)※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就发现了(指板书: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又有这么多矛盾的性格都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可见猫的性格真是古怪啊!※师:其实这也是一幅幅有趣的画面,让我们先走进其中的一幅画面去看一看(出示图和“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彩印几朵小脚印。
”一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读。
)生:我发现课文中是写“小梅花”,而屏幕上的是“小脚印”。
※师:哦,(出示“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彩印几朵小梅花。
”一句)你发现“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生:有。
)说说你的看法。
生:“小脚印”就不生动了,如果是“小梅花”就显得可爱,人们就能更喜欢了。
生:“小脚印”很单调,如果说“小梅花”的话就成了画师在做几幅漂亮的画了。
生:我觉得“小脚印”不亲切,“小梅花”感觉老舍更喜欢这只猫了。
生:本来是黑乎乎的猫爪印,作者却说是几多美丽的小梅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体会得好,“小梅花”这一比喻让我们品出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板书:比喻)那我们就体会着来读一读,老舍先生正在写作的时候,猫跳上桌来——(生接读:“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猫把作者的稿纸踩脏了,作者非但不生气,反尔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的喜欢它。
〔※师:让我们再走进一幅画面去看一看(出示句子:“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一句)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从“蹭”我体会到猫在和它的主人撒娇。
生:“蹭”还有耍赖的意思,显得人和猫的关系很亲密。
师:这一“蹭”,蹭出来人和猫之间的真情。
〕※师:我们再走进另一幅画面去看一看(出示图和“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一句),读一读,(生齐读。
)师:大家想一想,什么时候会怎样叫呢,模仿模仿猫的叫声?生:模仿猫的不同叫声。
※师:同学们模仿猫的叫声真是变化多端。
下面我们做个练习。
(屏幕出示):变化多端.端:①端正;②项目;③用手很平正地拿着。
生:……师:说的不错,这个词中的“端”指的是“项目”,课文中指的是猫的叫声的变化样多。
大家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从这句话中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生:猫会发出不同的叫声,很有意思。
生:作者连用了“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四个词来称赞猫的叫声,老舍笔下的猫简直就象一个调皮的孩子,充满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猫的古怪性格,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板书:拟人)师:说得太好了,老舍先生是多么喜欢这只猫啊!谁愿意把这部分有感情地读一遍?(指名读)师:读得太好了,把掌声送给她!在她的朗读中,看出刚才我们感受到老舍家的这只猫性格的“古怪”,同时更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看屏幕。
(指板书):老舍先生通过哪几个方面具体写出了猫“古怪”的特点。
生:①……;②……;③……。
师:老舍先生通过三方面(矛盾的)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板书:具体事例)师: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的呢?生:运用语气词、运用比喻、拟人等写法,表达出喜爱之情。
师:说得非常好,老舍先生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运用语气词、比喻、拟人等写法,表达出喜爱之情。
老舍先生同样用具体事例写出小猫的淘气可爱。
下面我们听第四自然段的朗读,注意要求。
(屏幕出示):(1)这段话中老舍先生用那个事例写出小猫的淘气可爱?(2)这段话中描写小猫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师:(放课件)生:(听)师:这段话中老舍先生用那个事例写出小猫的淘气可爱?生:“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生:“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生:小猫把作者养的花弄得枝折花落,作者也不忍心责打它。
师:老舍先生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喜爱之情。
生:老舍先生把小猫当家人,当孩子,用拟人方法写出了喜爱之情。
师:老舍先生同样把小猫当孩子,写出了喜爱之情。
师:谁能说说这段话中描写小猫动作的词语。
生:摔、跌、跑、撞、哭、玩、跳、抱、打。
师:你们看,这只逗人喜爱的小猫真够淘气的。
师:看,(师生看图片。
)这就是老舍先生他那淘气天真的小猫啊,正在这儿嬉戏玩耍,让我们走进这个小院,再看看这更可爱的小猫吧——(配乐齐读课文。
)师:读得太好了!我们感受到这天真淘气的小猫的确是更加可爱!师: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老舍先生怎样写猫的淘气可爱的。
生:老舍先生同样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淘气可爱, 把猫当做家人、当做孩子,表达出喜爱之情。
师:说得不错,作者把猫当做朋友,当做家人,当做孩子。
表达出喜爱之情,也正是有了爱,才把猫写的活灵活现。
※ 课文学到这,我们来做个练习。
(屏幕出示):在《猫》这篇课文里,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古怪和它淘气可爱的性格特点。
流露出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填后齐读)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老舍先生运用具体事例写出猫的性格特点,字里行间,我们感受着他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那其他作家,他们是怎样写猫的呢,(下节课)请大家再读读阅读链接中的两个片段,看他们写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屏幕出示片段,生讨论、交流。
)师:谁先说说相同之处?(生:都写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通过比较我们就感受到了三位作家都有同样的爱猫之情,(课件出示:喜爱之情)。
那不同呢?(生:汇报交流。
相机课件出示:性格样子家人对猫的态度。
)师:我们刚才运用了一种比较阅读方法,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三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猫,但同样都表达了对猫的——(生:喜爱之情!)师:其实他们写的猫还有不同呢!相信同学们在比较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这节课就上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