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节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第六节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第六节生态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环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严把环评关,从源头做好环保准入工作。

加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在农业源方面督促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沼气池,使粪便尿液充分有效利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压力。

同时我县十分重视村镇、农田及自然生态保护建设和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资源的保护工作,加快生态示范村、文明村的建设,使我县自然保护区面积明显增加,耕地、森林、地下水等资源保护得到大大加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一、生态污染状况
(一)化肥、农药污染
表2-6-1 遂溪县“十二五”期间化肥、农药使用情况
表2-6-1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农药使用强度为3.44-4.07公斤/亩,化肥使用强度为47.61-50.14公斤/亩。

根据常用耕地面积与农药的利用率(一般在10-30%)和各种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氮40-50%、磷
10-20%、钾30-40%)折算,平均每年560.34-1681.02吨农药和21907.9-29111.0吨化肥残留在环境中,必然对环境造成污染。

“十二五”期间,我县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2015年农药使用强度有所下降。

(二)规模化禽畜养殖
我县规范化禽畜养殖场主要有养猪场、蛋鸡场、肉鸡场、养鸭场等。

根据2011年统计数据,我县共有规范化禽畜养殖场227家,养殖小区18个,共养殖生猪99万头及2205万肉鸡,全县的畜禽养殖业排放化学需氧量17789.47吨,氨氮2240.26吨。

从2011年开始,我县每年都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农业源减排项目。

到2015年止,已顺利完成了化学需氧量623.18吨,氨氮97.34吨的减排目标。

我县现阶段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方面,主要还是采用直接将畜禽粪尿还田与制售花肥两种处置方式。

还有部分养殖场尝试开挖鱼塘或利用小型水库养鱼,畜禽粪尿用作养鱼养料,污水经治理设施处理后农灌和部分养殖场的污水入塘入库调节养鱼水质两种。

总体来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虽然基本都有污水处理设施,但容积小,处理能力弱,与污水产生量不配套;养殖散户都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污水直接排入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

(三)水产养殖污染
根据2011年水产养殖污染源统计数据,全县有海水养殖面积120015亩,淡水养殖面积30854亩。

海水养殖污水主要排入沿岸海域,淡水养殖污水主要排放近邻河流和附近农田,最终流入海。

污染问题最严重还是高
位池海水养殖。

因其防渗技术低,管道滴漏或选址不当,随意排放等因素影响,使部分地区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其次海滩涂养殖的大面积增长,如管理不到位,则势必影响了近岸海域的质量。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状况
1、自然保护区建设
我县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原有8个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新建了3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遂溪中国鲎自然保护区、遂溪真鲷和二长棘鲷幼鱼自然保护区、遂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遂溪县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具体见表2-6-2。

表2-6-2 遂溪县自然保护区情况统计表
续表2-6-2
2、自然保护区管理
为了加强我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促进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切实贯彻执行《遂溪县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遂溪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遂溪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遂溪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级都非常重视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切实贯彻执行
国家关于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的规定,搞好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加强综合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把我县自然保护区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

三、造林绿化状况
遂溪县林、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全县拥有树木面积63.85万亩,森林覆盖率22.71%,林木绿化率86%。

主要用材林有桉树和木麻黄树。

遂溪桉林闻名国内外,是全国最大桉林基地。

数年来,国内外专家曾先后前来考察、论证,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县城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运河休闲带、文化广场和烈士公园的建设,大大增加了绿化面积,县城生活环境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