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奇偶性教学案例
课题:函数奇偶性
—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 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 学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函数的奇偶性定义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感悟数形结合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2、体会数学中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2、难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根据就业1205烹饪班的实际情况,学生刚来我校时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和方法落后,进校后对学习数学感到吃力,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
但通过半学期来同学们的刻苦努力,本班学生已熟悉中职数学的学习,对相关数学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也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学习数学有了一些兴趣和信心。
四、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实践,观察,归纳,应用。
2、教学用具:白纸,直尺,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的世界中,有过许多对美的感受,如:外表美,自然美,和谐美,对称美……;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对称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对称的事物,比如:宏伟的建筑、美丽的蝴蝶,展翅飞翔的白鸽。
教师:你们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的对称的实例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如果把生活中的对称美引入到我们数学领域中,它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函数中的对称问题。
(引出课题:函数的奇偶性)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推进新课,研探新知
多媒体展示函数图像,并提出问题:
1:上面两个函数图像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2:观察下表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图略)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索各表中任意两个相反数对应的函数值关系。
)
抽象出来: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意的两个相反数,他们对应的函数值相等,也就是说对于函数定义域内任一个x,都有f(x)=f(-x)。
引出偶函数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设计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形规律的感性认识,转化成函数问题的规律性,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切实经历了一次从特殊归纳出一般的过程体验。
观察函数f(x)=x和函数f(x)=x 3
的图像,类比偶函数的推导过程,给出奇函数
的定义。
奇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类比偶函数的定义,给出奇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类比、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例题讲解,巩固概念
例1.根据下列函数图像,判断函数奇偶性.(图略)
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设置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图像法.
例2.3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题略)
强调步骤:(1)先确定函数定义域,并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归纳说明一个函数的奇偶性可划分为四类:
是偶函数;是奇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四):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设计意图:进一步使学生明白函数奇偶性的性质和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步骤。
(五):反思自我,课堂小结
想一想,你的收获和困惑有哪些?
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