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生理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

水稻生理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

水稻生理病害发病症状与防治
1水稻恶苗病
1.1症状
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

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

本田发病节间明显伸长,节部常有弯曲露于叶鞘外,下部茎节逆生多数不定须根,分蘖少或不分蘖。

剥开叶鞘,茎秆上有暗褐条斑,剖开病茎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以后植株逐渐枯死。

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

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

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1.1.1发病条件
带菌种子和病稻草足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

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

严重的引志苗枯,死苗止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健苗,引起到花器上,侵入颖片和胚乳内,造成秕谷或畸形,在颖片合缝处产生淡红色粉霉。

病菌侵入晚,谷粒虽不显症状,但菌丝已侵入内部使种子带菌。

脱粒时与病种子混收,也会使健种子带菌。

土温30-50℃时易发病,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旱育秧较水育秧发病重;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

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

一般籼稻较粳稻发病重。

糯稻发病轻。

晚播发病重于早稻。

1.1.2防治技术
用1%石灰水澄清液浸种。

15-20℃时浸3天,25℃浸2天,水层要高出种子10-15cm,避免直射光。

或用2%福尔马林浸闷种3小时,气温高于20℃用闷种法,低于20℃用浸种法。

或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00g,加少量水溶解后拌稻种50kg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3天,每天翻种子2-3次。

或用辉丰百克浸稻种3-kg浸72小时或用35%恶霉灵胶悬剂200-250倍液浸种,种子量与药液比为.1:1:5-2,温度16-18℃浸种3-5天,早晚各搅拌一次,浸种后带药直播或催芽。

经外用20%净种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浸种24小时,或用25%施保克乳油3000倍液浸种72小时,电可用80%强氯精300倍液浸种,早稻浸24小时,晚稻浸12小时,再用清水浸种,防效98%。

必要时要可喷洒95%绿亨l号(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

2水稻纹枯病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

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

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丝向四周蔓延。

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

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

2.1发病症状
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

该病主要危害叶
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病斑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初为椭圆形,水渍状,后呈灰绿色或淡褐色逐渐向植株上部扩展,病斑常相互合并为不规则形状,病斑边缘灰褐色,中央灰白色。

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

2.1.1防治技术
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

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

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2.1.2药剂防治
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

3水稻稻苗疫病
3.1症状
主要在早、中稻秧苗和早稻大田前期发生,长江流域发生多。

为害秧苗叶片。

叶上初生黄白色小圆斑,后扩展成灰绿色水渍状不规则条斑,害扩展后病斑融合使叶片纵卷或折倒。

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白色稀疏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斑渐褐变、中央灰褐色,白色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常造成稻苗中、下叶片局部枯死,严重时整叶或整株死亡。

3.1.1发病条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有水存在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为害。

饱和湿度条件下病斑上才能产生孢囊梗,孢子囊
产生需有水滴或水膜存在。

游动孢子休止后由休止孢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寄主。

受侵染秧苗在饱和湿度下形成典型病斑,相对湿度60%-90%只产生淡褐色小斑。

发病适宜温度16-21%,气温超过25℃病害受抑。

阴雨连绵有利于发病,三叶期前后秧苗最易感病。

秧田水淹或深灌有利发病,串灌病害易于流行。

播种过密,秧苗弱易发病。

偏施氮肥发病重。

3.1.2防治技术
秧苗3叶期喷洒72.25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作者单位:155627黑龙江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第七管理区、八五二农场第一管理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