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七单元课题 25古诗两首第 1 教时总第 70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文,通过朗读了解诗中描绘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文,通过朗读了解诗中描绘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先学提纲】一、走近诗人: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并把有价值的内容摘抄下来:二、走进古诗:1.读一读:把古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想一想:查有关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的意思。
3.找一找:搜集有关“年”的传说。
4.说一说:看看插图,读读古诗,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情景,并试着说一说。
3.问一问:仍未理解的诗句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1.开门见山,出示诗题——“元日”。
谁来猜猜“元日”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测。
(如果有学生说对了,问一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相机表扬课前预习充分的同学。
注意与“元旦”区别开。
)查字词典,共同理解:“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2.联系生活,说一说现在春节时有哪些风俗习惯?预设1:我们要包饺子、吃团圆饭。
预设2:放鞭炮、要压岁钱。
预设3:贴春联3.教师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解诗题。
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理解它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这样就能知道这首诗大概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过渡:下面咱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宋代的人在春节时都干些什么呢?二、初读古诗1.出示全诗,学生自读。
2.检查自读效果。
①请个别学生读全诗,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
(师相机教学“爆、屠、符”三个生字)②共同探讨如何停顿。
(如:爆竹声中∕一岁除)③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互读,师生对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准、读通、读顺)3.教师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诵诗文。
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诵读古诗是古诗学习的重要部分。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诗的含义,那我们就能诵读得更传神。
三、品读感悟(一)理解诗意1.齐读古诗。
2.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诗意。
3.全班交流,提出疑问: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其他组可以解答,大家都解答不出,教师可以运用查字词典、看图片、补充阅读资料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屠苏:就是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日取出来,全家老小面朝东喝下。
据说此酒可以避瘟疫。
4.小组再次合作,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5.每组派代表说诗意,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既正确又有文采。
6.全班整合,取长补短,共同明晰整首诗的意思。
7.教师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明诗意。
理解诗句的内容,弄明白整首诗的意思,也是古诗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古诗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二)悟诗情1.集体诵读全诗。
2.谈一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春节的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的?选择了哪些富有节日特色的风俗、景物来表现的?预设1:放爆竹预设2:喝屠苏酒预设3:贴对联3.说话训练: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欢乐场景。
(用一段完整而流畅的话来表达)4.诗人描写这些景物想表达什么呢?学生议一议。
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再谈一谈。
5.教师补充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资料,和学生共同探讨,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更表现了诗人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
6.再读全诗,体会情感。
7.教师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悟诗情。
我手写我心,诗人在诗中总是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一定要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拓展延伸1.出示其他诗人在元日里写下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一片彩霞迎曙日,万条红烛动春天。
——唐·杨巨源《元日呈李逢吉舍人》(2)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唐·白居易《元日感怀》(3)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陆游《木兰花·元日》(4)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2.读读,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诗:。
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
五、检测完善1.采用多种形式吟诵《元日》。
2.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元日》1遍。
3.动笔写一写《元日》这首诗所表现的春节欢乐场景。
板书设计:元日王安石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教学反思:四上第 7 单元课题 25古诗两首第 2教时总第 71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先学提纲】一、走近诗人: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并把有价值的内容摘抄下来:二、走进古诗:1.读一读:把古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想一想:查有关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绝”的意思。
(习题4)3.说一说:古人说“诗中有画”,想象一下《江雪》所描绘的景象,并试着说一说。
4.想一想:为什么老翁独自一人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三、拓展阅读:查一查:古代诗人写下了很多写景的诗篇,再摘录一首,好好读读吧。
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1.不少同学可能有过钓鱼的经历。
垂钓之风,应该说是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的。
有人以垂钓为业,有人以垂钓为乐。
大家可能看过《封神演义》,姜子牙的垂钓用的不是弯钩而是直钩,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其实,姜太公钓鱼,其志不在钓鱼,而在功名。
2.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在诗中诗人也描写了一个垂钓的画面,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呢?3.根据题目,你能猜出这首诗是写些什么的?江上的雪景。
二、初读古诗:1.自己读读这首诗。
注意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解释带点字。
▲径:(1) “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齐读。
(2)“径”这个字我们在《山行》这首诗中学过。
远上寒山石径斜。
径的意思是——小路。
(3)那么这里万径人踪灭。
万径就是——许多小路。
(4)刚好一万条吗?(5)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虚指手法。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首诗中也用了这样的手法?(板书:虚指)预设1:千秋雪预设2:万里船(6)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千山”。
意思就是——许许多多的山。
(7)谁还想来读一读?▲“蓑笠翁”(1)你们读得真流畅。
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
蓑:平舌音翁:后鼻音一起再来读一读。
(2)“蓑笠翁”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看图。
这幅图中什么是簔?什么是笠?什么是翁?谁来说说?整个词解释为:蓑衣斗笠渔翁行吗?怎么解释?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请大家注意蓑笠两字的偏旁,蓑是草字头,笠是竹字头,为什么?蓑:草字头下一个衰字,笠:竹字头下一个立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了。
(3)谁再来读一读诗。
4.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读一读。
三、品读感悟:(一)说诗意1.关于古诗,我们古人有一种说法:诗中有画,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展开想象,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上有什么?)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边读边想。
3.学生交流。
同学互说,全班交流。
(二)悟诗情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1)你怎么知道鸟都不出来了?解释:鸟飞绝怎么知道人都不出来了呢?解释:人踪灭(2)如果这两句当中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留下“千山鸟飞”,留下“万径人踪”,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呢?(3)如果没有这两个字眼,这该是一番多么热闹,多么繁华的景象啊!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
(4)人鸟绝迹,画面上怎样来表现鸟飞绝,人踪灭,画上该画些什么?(怎样的雪?)(5)这首诗的题目就是江雪,你能不能把雪景放进画面中去,让画面的主题更加鲜明。
谁再来说一说?(6)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7)为什么给你寒冷的感觉?(8)是啊,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让飞鸟躲进自己温暖的窝巢。
山间的小路也因为厚厚的积雪而更加人迹罕至。
这是一个多么寒冷的天气啊!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
(9)这样的环境为什么给你寂静的感觉?漫天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径,天地之间迷蒙一片,人鸟绝迹,寂寥无声。
多么冷寂的景象啊!谁再来读?指名几个学生连读。
(10)这是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这是个荒无人烟的世界,这是个缺乏生气的世界。
让我们将这种感受带入诗中,一起来读古诗。
(齐读)2.体会渔翁的心情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1)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板书:孤独(2)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孤舟:偌大的江面上只有一叶扁舟,孤零零地飘荡在江面上,真是太孤独了。
(点红:孤)谁来读好?独钓:这么寒冷的天气其他人都不出来了,只有渔翁一人孤单单地在垂钓,多孤独呀。
谁来读。
(点红:独)(3)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请同学们读读全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我们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始第一个字:“千、万、孤、独”。
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谁来把两句诗连起来读,读出这种万千孤独。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1)同学们真不简单,从短短20个字中,读出了环境的寒冷凄凉,读出了渔翁的孤独寂寞。
从渔翁的身上你还能读出什么?启发:他独自一人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钓鱼,你觉得渔翁怎么样?(板书:坚强不屈)是的,渔翁没有被寒冷征服,在冰冷的世界里他迎风抗雪,孤舟独钓,我们从他身上体会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一起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出渔翁的坚强。
(2)此时此刻,当你看到在这样冷寂的环境中有这样一位渔翁孤独地钓鱼,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位渔翁吗?预设1:你不冷吗?预设2:这么冷的天,你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呢?预设3:你是不是生活非常贫困,没有饭吃?预设4:你为什么这么孤独?你有什么样的心事?启发:这么冷的天钓得到鱼吗?明明钓不到鱼,为什么还要冒雪出来钓鱼呢?(3)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吧。
(4)生读柳宗元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