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培训企业管理部法务 吴燕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特点及诱因。
(5)(一)企业合同管理法律意识淡薄。
(5)(二)只是口头承诺,没有签书面合同。
(5)(三)合同签订的形式要件不完整,内容约定的太宽泛不明确。
(6)(四)一般仅注重合同的静态管理,而忽视合同的动态管理。
(7)二、企业常见法律风险与防范技巧 (7)(一)合同签定前法律风险与防范 (7)1、签约前首先要注意的是加强对企业公章或合同章的保管。
(8)2、签约主体资格调查制度 (8)3、签约主体信用调查制度 (9)4、授权代理制度 (9)(二)合同签订时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11)1、合同性质的准确界定 (11)2、合同条款的明确约定 (11)①质量标准条款: (11)②交付方式条款: (13)③付款条款: (13)作为供方,注意: (13)支票审查。
(13)发票提前。
(14)作为需方,注意: (14)预履结合。
(14)质疑权利 (15)预留尾款 (15)还款协议。
(15)④定金条款: (15)⑤违约责任条款: (16)⑥争议管辖条款 (17)A.仲裁机构名称要写具体、明确 (17)B.约定自己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辖 (17)⑦落款、署名、盖章。
(18)3、合同起草权的争取 (19)4、购销合同中常见的重要疏漏: (19)(三)合同履行中法律风险与防范 (19)1、应充分注意合同的法定期限和约定的期限。
(19)2、交付时应注意的风险 (20)3、合同变更、转让管理 (21)4、证据保存制度 (21)5、及时对帐,要求欠款方出具欠款确认书或还款计划书。
(22)6、对于质量问题应及时书面提出,否则可能难以主张权利。
(22)三、几种典型合同的评析 (23)(一)订单、合同和(框架)协议 (23)(二)连环合同 (24)1、定义 (24)2、正确解读 (24)(1)责任主体不能重叠。
(24)(2)权利义务不能传递。
(24)(3)违约责任不能自免。
(25)(4)商业风险不能重复。
(25)3、风险控制 (25)第一,在连环合同的履行时间上, (25)第二,在合同的交货问题上, (25)第三,在标的物所有权转移问题上, (26)第四,在上下家合同履行连带问题上, (26)(二)代理进口合同 (26)1、代理的几种方式, (26)(1)一般的代理方式 (26)(2)利用代理方有利条件的代理 (27)(3)利用代理方资金的代理。
(27)2、关于代理协议 (27)3、代理风险 (28)(1)客户资信风险 (28)A.重视客户的资信调查。
(29)B.定期跟踪老客户的资信状况。
(29)(2)市场风险 (29)A.在受代理业务前,外贸公司应对产品深入市场分析,了解产品的价格波动规律, (29)B.收取足够的保证金。
保证金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和商品的变现能力。
(29)C.代理进口合同中,明确规定“追加保证金”条款。
(29)(3)货权风险 (29)(4)操作风险 (30)企业存在一天,风险就相伴随一天,对任何一个现代企业而言,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都会面临各种风险,诸如自然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其中自然风险具有不可抗力性,企业面临自然风险的概率较低;法律风险具有可预防、可避免性,但企业几乎时刻都在面临法律风险。
可以说,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规避、化解,一旦风险出现,其后果往往是企业难以控制的,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但往往是直到出了事才想到仓促补救,这样的效果自然极差。
合同是企业经营的直接体现,企业在经营中必然会签署大量的合同,用以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彼此的利益。
从我接触到的公司的法律纠纷来看,无一例外都是由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的不规范所造成的,在目前经济困境的下,平时微不足道的货款纠纷,现在却会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上游企业出问题,下游的采购、加工、代工企业、供应商也无一幸免;没有哪一个企业与法律风险无关,一切商业的非商业的风险,最终都会以法律风险的形式爆发。
集中体现出来的合同风险就成为企业最大的法律风险。
今天我想围绕合同法相关知识的讲解,向大家介绍一下防范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基本知识,使大家了解合同签署、履行和争议处理的基本规则,从而更好的推动我们法务工作中的合同管理、最大程度地预防控制法律风险和避免损失。
我们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收入、节约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二是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维护企业财产和交易安全。
这两个目标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不同的侧重点。
但无论如何,维护财产和交易安全、预防和控制企业法律风险应当作为企业的基本和长期目标要求。
而所谓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而给企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它往往是由于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者由于企业主体及其员工未按照法律规定或者未按照是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造成的。
当下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日益成为最重要的原始证据,从此意义上说合同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伴随而来还有法律风险,合同风险管理成为了企业首要管理内容之一,必不可少。
一、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特点及诱因。
合同风险有三性:基础性、可控性、针对性。
合同风险的诱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企业合同管理法律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为,企业用章、空白合同文本、介绍信、商谈记要等缺乏管理控制,甚至有被人盗用、冒用、借用等情况,继而引发的法律问题。
例如,在介绍信和空白合同文本管理中,企业应该注意相互一致,以免因法律文书在文义上的不一致引起合同纠纷。
另外,企业的业务工作人员,也容易因为授权不明而引发合同纠纷,有些无权对外签订合同的企业员工也对外签订合同,一旦与外单位发生合同纠纷,就需要本企业举证证明合同相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员工无权代理企业对外签订合同,该合同对本企业是没有效力的,而且自始无效,否则企业就有可能无端地背上不必要的合同之债。
(二)只是口头承诺,没有签书面合同。
实践当中,企业许多对外交易往往没有书面的专门合同,而是凭借对方一个电话、发货通知等就进行交易,这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合同履行过程中诸多隐患,既是双方签订了正式的书面合同,但在合同具体履行过程中双方协商变更、补充时却未予以书面确认。
尽管现行合同法中没有强制规定合同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签订,但是实践当中,尤其是发展到诉讼中的时候,法官往往更多地倾向于采信书面的证据。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企业日常运作中并非是所有的对外事务都需要先签定个书面合同,而后落实合同内容按部就班,但是,企业至少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和发展需要执行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条件。
这些条件诸如:单笔业务金额达到1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有保证人、抵押物或定金等担保的;企业一方需要先期履行合同的;有先期封存样品要求的;合同对方为第一次展开合作的;合同的约定管辖一律为XXX仲裁委员会的等等。
当然,合同管理制度中这些细节的规定,应当是源自商务交往的实践积累总结及合理推知,切不可以为制定合同管理规定而规定,往往也影响实践效率,甚至是规定的一套、实际落实的是另一套。
公司目前的主营范围主要是煤炭、有色金属等工矿产品贸易,由于工矿产品购销合同一定程度上仍受国家计划的约束,部分工矿产品分配仍受计划影响,因此工矿产品购销合同签订时应注意产品分配单、调拨通知单、计划衔接表等虽作为签订合同的依据但不能代替合同。
公司在进行电子邮件交易时要注意:①是应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电子邮件往来时有效的电子邮箱地址;②是注意保存电子邮件,不要随便删除,以便应对不时之需;③是如果交易中发生纠纷,可以在公证处进行电子邮件的公证,明确该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④是通过邮件的后续行为确定电子邮件的存在,例如在发出电子邮件交易信息后,发出方在之后的交易单证中证明了前期电子邮件中的内容。
(三)合同签订的形式要件不完整,内容约定的太宽泛不明确。
笔者在办理合同纠纷的案件中,80%以上都有书面的合同,最终之所以发生纠纷主要是因为合同签订的不规范或者是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甚至是合同根本没有表达出一方的真实意思。
合同签订不规范的情况。
如,一楼盘独家销售代理合同正文部分签订的没有问题,可是由于在约定了房屋预售价格以及销售进度计划的合同附件上,双方均没有签章也没有经手人或者是代表人签字,后来仲裁过程中,另一方在质证时就明确反驳说“你方手持的合同附件不是真实的,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合同附件,双方从未就预期房屋销售单价达成任何约定,因此对方并没有超出什么预定的销售单价,因此,你方不应当获得溢价分成”,眼看着近千万元的价款就这样要被活生生地吞噬。
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如果合同有附件的一定也要同步在合同附件上签章、签时间;再者就是合同有两页以上的,一定要加盖书面文本的齐缝章。
(四)一般仅注重合同的静态管理,而忽视合同的动态管理。
企业在签订合同前,虽然注意审查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信和履约能力,但一般是从对方当事人以往履约行为和注册资本、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审查的。
而合同的履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签约、交货、验收、结算等环节,对方当事人的资信到底如何,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方当事人以往履约行为和注册资本、生产规模等方面仅仅能反映其过去的资信状况,当事人过去的资信和履约能力强并不能证明其对当前签订的合同履约资信和能力就高,因此,注重签约时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调查和合同文本的审查,而忽略合同从签约、交货、验收到结算等环节的管理,是无法作好合同管理工作,也无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二、企业常见法律风险与防范技巧(一)合同签定前法律风险与防范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分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
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1、签约前首先要注意的是加强对企业公章或合同章的保管。
根据我国当前对企业公章和合同章的使用规定,企业的公章和合同章具有法定的法律效力。
在合同中,就算没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人的签字,只要盖上了公章或者合同章,该合同对该企业就有了法律的约束力。
需要说明的是合同章也应在工商登记部门作备案,在对签约对方进行必要调查时也要对其拟加盖的合同章是否备案进行核实。
2、签约主体资格调查制度签订前对合作对象的调查:了解合作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在供货及付款条件上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重大合同项目在签订前需要聘请专门人才进行详细的专项调查并制作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