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考试题具体完整版

马克思考试题具体完整版

马克思复习题一、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B、可感知性C、具体性D、真实性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全面看法是(C)A、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

其关键在于(D)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4、“鸟尽弓藏,兔死狗空”说明了(A)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事物的发展性D、事物的联系性5、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天生就有的,“上智”与“下愚”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A、唯物主义可知识论B、唯心主义先验论C、折衷注意诡辩论D、形而上学绝对论6、“巧妇难为无米炊”,这说明(D)A 、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C、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7、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B)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C、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指(C)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没有区别B、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是毫不相同C、社会形态的规律是客观的D、社会形态的发展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的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D)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10、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A)A、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B、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成为商品C、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11、下列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使用价值反应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1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成为可变资本是因为(D)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值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D、劳动里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13、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他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C)A、150﹪,100﹪ B、150﹪,200﹪C、150﹪,300﹪ D、100﹪,200﹪14、价值规律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被动表现出来,这说明(A)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有可能向现实的转化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5、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A)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16、认识的客体是指(D)A、客观物质世界B、客观事物C、客观自然界D、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17、2003年,湖北省一位12岁的小学生聂利经过反复试验,证明了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推翻了关于蜜蜂没有发声器官,只能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论断,这一事例说明(B)A、书本知识是不可靠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8、一些地方人们掠夺性的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却造成草原植物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C)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利益,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利益D、只看到物与物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19、“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C)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诡辩论观点20、下列关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看法,错误的是(B)A、个性中包含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21、有的哲学家指出,世界上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因而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观点B、辩证决定论观点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2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B)A、阶级性 B、实践性 C、革命性 D、科学性23、“意识对物质的反应同镜子对物质的反应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种观点属于( C)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2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得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25、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是(D )A、客观的 B、有限的 C、可知的 D、相对的26、下列关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论述,错误的是(A)A、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的制约而独立发展B、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的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7、商品生产者要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必须使其生产商品的(D)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剩余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剩余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8、下属关于资本积累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B)A、资本积累会加剧贫富分化B、资本积累会导致单位资本的利润率降低C、资本积累会加剧失业D、资本主义会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9、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A、资本再加之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C、资本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D、资本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30、“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出胆汁一样”,这种观点属于(A)A、庸俗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31、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特征是(C)A、物质产品极大丰富B、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2、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落后的生产关系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观点(A)A、违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B、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C、违背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的原理D、复合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原理33、错误在于其不理解(C)A、个性与共性的对立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34、下列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是(B)A、世界统一于物质B、人脑像相机一样反应外部客观世界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的内容归根结底来源于物质世界35、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体现了(D)A、重点论B、矛盾的同一性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36、下列不正确的是(B)A、假相和真相都是客观的B、存在的就是合理的C、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D、透过现象可以把握本质补充:①“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个命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路)②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的、共同的特征的是(排斥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二、请将下列马克思主义原理所对应的方法论用英文字母填在括号里例1、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论意义1. 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3. 矛盾在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4.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5.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中,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善于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例2、1.“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

”这种观点违背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诸葛亮在派关羽守荆州之前曾拷问他,如果曹魏和孙吴同时发兵打荆州,你将采用什么对策?关羽的回答是“分兵拒之”。

关羽的策略违背了(矛盾特殊性原理)3.大跃进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说法违背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4.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5.我国住房建设经历了“非盈利的住宅建设模式――利益驱动的房地产开发模式――非盈利与利益驱动相结合的住宅建设模式”的发展阶段,这说明事物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例3.1.诸葛亮在派关羽守荆州之前曾考问他,如果曹魏和孙吴同时发布攻打荆州,你将采取什么对策?关羽的回答是“分兵拒之”。

关羽的策略违背了(重点论)2.某研究所所长下了这样一个命令,要求各研究人员务必每隔6个月就提交一篇有关新成果的研究论文,以为这样该所很快就在国内、并且不久在全世界范围内居于龙头地位。

这个所长的做法违背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3.从哲学上看,项英在皖南事变中所表现出的麻痹大意是由于他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其不理解(矛盾特殊与矛盾普遍性的辩证关系原理)4.在体育活动中,常会出现运动员的身体对某种程度的运动量由“基本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的情况,这种现象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三、材料分析例1: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能成为奴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形势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

而寒冷气候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得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