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居民储蓄情况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情况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作者黄礼康学籍批次1003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李雪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放款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存贷倒挂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

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惠,仍持续较快增长。

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复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居民储蓄分流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且从推动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本文对我国储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居民储蓄;储蓄问题;经济政策目录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储蓄率的决定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储蓄率的成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居民现阶段储蓄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的储蓄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居民储蓄的强烈愿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降低储蓄率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缩小城乡差距、降低不确定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改革二元社会经济体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行为和秩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优化完善市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投资走出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居民储蓄结构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注重对实物资产累积的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推进股票市场的规范建设,大力发展国债流通市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消费转型,突破资源环境约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全方位大力刺激消费潜力,避免“高收入停滞”................................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结论与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根据全文得出的分析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广义的讲,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而且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此时储蓄是居民(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

狭义的讲,储蓄是指居民储蓄,也就是指居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而不包含政府储蓄。

居民储蓄也有广义的概念,通常包括居民的储蓄存款、证券投资、保险及外汇等金融类资产的持有。

从储蓄的概念中,我们可得出储蓄率是储蓄占收入的比率。

不同的研究目的的储蓄率含义不同,研究居民储蓄行为多采用居民储蓄与居民收入比,而储蓄率的部门分析则多采用居民储蓄总量与GDP之比。

(一)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储蓄率是广义概念,包括狭义的国内储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及外汇储备。

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人均储蓄率是中国人平均存在银行的钱有多少。

而决定储蓄率的因素有:1.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城镇居民总体储蓄率的上升。

因此,降低城镇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措施都是提高居民消费、降低储蓄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2.与户主年龄对储蓄率的影响相对应,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于储蓄率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产生以上影响的内在机理在于不同年龄人口所对应的教育、医疗支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和医疗体制下,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储蓄和消费行为;(二)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1.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统称非税支付)以后的余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2.个人对未来的期望收入即人对于自己将来的可收入的一种设想,能够支撑起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从而满足在各方面得到可支配状态。

3.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即是1)利率提高,人们就会把钱存进银行,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减少,从而降低通胀;2)利率提高,人们可以得到更多利息,也即意味着政府投入到流通中的货币增多,会增加通货膨胀。

利率的提高促进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

在金融产品不发达的情况下,将资金存入银行生息是普通居民首选的一种投资方式,特别是对于经济更不发达的农村地区。

所以当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时,就会促进居民的储蓄意愿;4.其他相关因素实际存款负利率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居民投资渠道增加较多,股票、基金、债券和保险的分流作用明显;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趋于活跃,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储蓄存款的分流;房地产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投资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明显增加。

储蓄是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一部分,所以消费支出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直接因素。

[6]居民的消费意愿可以由居民对当期的物价满意度来评价。

二、我国居民现阶段储蓄及储蓄率状况近几年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之中,而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高储蓄率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储蓄的高增长使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而债券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却发展总体滞后,导致间接融资比例过大。

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有向银行业集中的趋势。

高储蓄率导致的高投资率,也造成了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我国连续多年高增长的投资依然无法完全吸收过高的储蓄率,而高投资率所形成的产出又不能被国内消费吸纳,这就形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较大,而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局面。

[4]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来扭转对外贸易顺差较大,国内需求不足的局面。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偏高,主要原因主要有:1.社会保障感缺乏个人财富增长的同时,消费却不升反降,除了消费信心不足或投资渠道匮乏的因素之外,最关键的因素正是在于社会保障感的缺乏。

社会保障感的缺乏也就是说居民预期未来的消费会增多,从而抑制当期消费。

即形成所谓的“预防性储蓄”。

2.投资渠道不足除了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因素外,投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渠道的缺乏,是中国储蓄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