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仅供参考)2017妊娠期感冒治疗用药安全

(仅供参考)2017妊娠期感冒治疗用药安全

流行性感冒——全身症状重
指南意见:2011年ACIP 《流感的
抗病毒治疗和药物预防》:
治疗重点:抗病毒+退热
孕妇是流感并发症的高风险人
群,对于疑似或确诊为流感的
妊娠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
物(应早于病原学结果)。

病 毒 感 冒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症状重自限性疾病 指南意见:2012年《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指出: 应以对症治疗为主,药物有: 1、退热剂; 2、减充血剂、抗组胺药; 3、镇咳、祛痰药 妊娠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改变会导致心率和耗氧量的增加及肺容量的减少,而免疫系统的变化会导致细胞介导免疫功能降低。

抗流感病毒药物——C级
离子通道M2阻滞剂——仅对甲型流感有效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
目前,大多数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对金刚烷类药物耐药——不建议单独使用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甲、乙型流感均有效
奥司他韦(达菲,口服):应用较早,治疗优选药物。

扎那米韦(依乐韦,吸入剂):可能是妊娠妇女的首选预防性药物(Grade 2C)。

哮喘患者禁用。

帕拉米韦(静脉)
退热剂
过热(包括发热):是流行性感冒的常见临床表现,并且也是某些出生缺陷及其他婴儿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分娩时发热是新生儿癫痫发作、脑病、脑性瘫痪和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发热的治疗药物有: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布洛芬
•其他:复方制剂、中成药
退热剂
解热镇痛药:妊娠期间短期药物治疗首选的疼痛缓解剂/退热剂(Grade 2C)
对乙酰氨基酚(C级)——无抗炎作用
有个案报道提示,妊娠期间经常使用本药可能与幼童时期的哮鸣和哮喘、后代隐睾症(用药时间>2周)有关。

美国新生儿缺陷预防研究机构(NBDPS)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发热的妊娠早期妇女单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并不会导致新生儿缺陷风险增加(11610 : 4500),还可能会减少因发热导致的神经管缺损、唇裂、腭裂等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用药疗程未做推荐。

说明书指出:用于解热连续应用不宜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

退热剂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作用于COX而抑制前列腺素(与生殖关系密切)合成。

理论上讲,NSAIDs可能引起子宫动脉导管收缩和延长产程。

阿司匹林:低剂量使用(抗血小板作用、预防先兆子痫)
妊娠早期常规治疗剂量致畸或致流产风险低,但可致阴道出血;妊娠晚期高剂量
(>300mg/d)可导致产程延长、动脉导管关闭;分娩前2周内使用阿司匹林增加孕妇、胎儿出血风险。

目前,妊娠期间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疾病不会对胎儿造成明显伤害,但妊娠晚期不建议使用。

布洛芬(C/D ≥30 weeks gestation)
退热剂
安痛定: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
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过敏性休克,、粒细胞缺乏、皮疹、荨麻疹、表皮松解症等。

中成药:柴胡注射液
国内有使用柴胡治疗孕妇感冒的相关报道,目前未提示生殖毒性。

减轻鼻部症状
由于孕期高雌激素水平会导致鼻粘膜充血,妊娠期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症状会更明显。

治疗药物:
局部使用药物(uptodate推荐——Grade 2B):
异丙托溴铵喷鼻剂(抗胆碱药,减少腺体分泌)
色甘酸钠喷鼻剂
减充血药:伪麻黄碱(多为复方制剂)——收缩上呼吸道血管
动物实验有致畸作用;妊娠早期服用本药,由于血管收缩有可能出现腹裂、小肠闭锁和半面短小症的风险。

妊娠期妇女在服用缓释片数日后,有致胎儿心动过速的个案报道。

减轻鼻黏膜充血药不作为孕期治疗鼻炎的首选药物。

妊娠早期不宜使用。

减轻鼻部症状
第一代抗组胺药: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兼具中枢镇咳
普通感冒患者单独应用抗组胺药获益较少;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B级),可以有效减少鼻涕、打喷嚏等鼻部症状,但其会导致镇静、口干等副作用。

氯苯那敏:C级 4mg q6h 未导致出生缺陷,可短期使用
镇咳
美国胸科学会指南不推荐使用镇咳药物(如可待因或右美沙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

治疗药物:
依赖性:可待因(新生儿戒断、呼吸抑制)——不建议使用
中枢性镇咳药
非依赖性:右美沙芬(或可致胎儿畸形,早期禁用,中晚期慎用)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妊娠安全性尚未确定)
祛痰
降低痰液粘度 + 加速痰液排出
氨溴索:临床前试验用于28周后对妊娠无不良影响,动物试验无致畸性。

桃金娘油:基础试验及临床应用经验提示安全性较好。

愈创酚甘油醚(C级):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反射性稀释痰液本药液体制剂中可能含有酒精,如在妊娠期间使用过多,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

妊娠中、晚期妇女慎用,妊娠早期妇女禁用。

黏痰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B级)
动物实验无致畸作用,人类实验尚不明确。

部分复方镇咳、祛痰药
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奥亭):
其组分为:每5ml含马来酸溴苯那敏2.0mg、磷酸可待因4.5mg、盐酸麻黄碱5.0mg、
愈创木酚甘油醚100.0mg。

复方鲜竹沥液:
含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批杷叶、桔梗、薄荷素油。

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

复方甘草口服溶液:
其组份为:每10ml中含甘草流浸膏1.2ml、复方樟脑酊1.8ml(吗啡)、甘油1.2ml、愈
创木酚甘油醚0.05g、浓氨溶液适量。

细菌感染
明确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根据病原学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使用多,安全性好
青霉素、苄星青霉素(妊娠梅毒);氨苄西林胎盘浓度高
哌拉西林 + 他唑巴坦/舒巴坦—动物实验安全性好
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头孢克洛(希克劳,二代)、头孢地尼(全泽复,三代)
头孢曲松安全性好,但其蛋白结合率高可能置换出胆红素而
导致核黄疸。

临分娩期不宜使用。

其他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C级)、氨曲南(B级,安全性好,抗菌谱窄)一些动物研究已显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C级)对胎儿有不利影响,因此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尼培南可能是是妊娠期优选的碳青霉烯类药物。

细菌感染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依托红霉素除外,会导致肝毒性)、阿奇霉素安全性较好;
克拉霉素可导致胎儿先天异常。

克林霉素:安全性好,抗菌谱窄(G+菌及部分厌氧菌)
复方新诺明(磺胺甲恶唑 + 甲氧嘧啶):妊娠早/晚期应避免使用。

磺胺类抗生素蛋白结合率高可能置换出胆红素而导致核黄疸,尤其在妊娠晚期。

甲氧苄啶是一种叶酸拮抗剂,在试验动物中已引起了异常胚胎发育,且一些病例对照研究报道了其可能与多种出生缺陷相关。

呋喃妥因:可导致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的母亲和胎儿发生;另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生缺陷的报道。

妊娠早/晚期应避免使用。

细菌感染
万古霉素:安全性不明,可能有耳毒性。

应避免使用(说明书意见不统一)。

氨基糖苷类:相对安全,但对胎儿有耳毒性、肾毒性风险。

应避免使用。

喹诺酮类:动物实验提示软骨毒性作用,人类妊娠未证实。

禁用。

四环素类:短期内骨生长抑制与发育中的牙齿染色,孕妇肝损害。

禁用。

妊娠期肾盂肾炎患者的胃肠道外治疗方案
轻中度感染剂量、频次
头孢曲松1g qd
头孢吡肟1g q12h
氨曲南(头孢过敏)1g q8~12h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无其他药物) 1~2g q6h + 1.5mg/kg q8h
重度感染剂量、频次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 3.1g q6h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375g q6h
美罗培南500mg q8h
厄他培南1g qd
真菌感染
三唑类: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
病例报告指出,妊娠期妇女长时间使用氟康唑与她们的新生儿出现颅面和其他畸形有关。

2011年,美国FDA将氟康唑的妊娠分类从C更改为D(对于除阴道假丝酵母菌菌病以外的适应证);使用单剂量150mg氟康唑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菌病的妊娠分类仍然为C类。

建议妊娠期应避免使用所有的唑类药物,尤其是在妊娠早期。

多烯类:两性霉素B
临床经验提示全身应用未见对胎儿的影响。

FDA妊娠分级为B级。

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动物实验有致畸性。

FDA妊娠分级为C级。

厌氧菌感染
甲硝唑:过去为C类,现FDA已列为B类药。

国内说明书仍标为禁用。

有报道1700例早孕妇女应用后并未增加畸胎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推荐其用于孕期阴道滴虫病的治疗。

2012年发表的一篇样本量为2829的队列研究报道指出:经过多因素分析,妊娠前3个月或后6个月使用甲硝唑均与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疾病无相关性。

奥硝唑、替硝唑:动物实验无致畸性,在妊娠妇女中无对照研究,慎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