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容完整】红色经典辛亥革命介绍主题班会PPT模板

【内容完整】红色经典辛亥革命介绍主题班会PPT模板


辛亥革命意义
•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打击 了中外外反动势力;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提高人民参政议政意识;
•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发生改变。
辛亥革命意义
习样是路的辛 的谁依思亥 努 呢? 旧 考 革 力他漫,命 呢? 们 长 中 的 让又。国失 我将孙人败 们为中民留 共中山争给 同国先取我 期的生民们 待革所主的 以命说独仍 后做的立是 的出同的不 学怎志道尽
辛亥革命意义
结束语
辛亥革命的失败留给我们的仍是不尽的思考,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独立的道路依旧漫长。孙中 山先生所说的同志是谁呢?他们又将为中国的革命做出怎样的努力呢?让我们共同期待以后 的学习
感谢各位的观看

辛亥革命过程
退 位 诏 书
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 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过程
内因
袁世凯掌握清政府 大权帝国主义支持 袁世凯
外因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 进攻资产阶级革命 派的软弱妥协
内因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 发展不充分
第 四 辛亥革命意义 章
辛亥革命背景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日俄 战争结束后,国内舆论是一致认 为,“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 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 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 国无败。” 要求清政府推行宪政。 立宪人士积极奔走,立宪发展为 一种全国性思潮
辛亥革命背景
武昌起义
• 时间:1911.10.10 • 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 结果:攻克武昌城,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 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前后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过程
止三 专权 制分 独立 裁政 ,治 确体 立制 民、 主责 共任 和内 政阁 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级关 民于 主国 自民 由权 原利 则的
规 定 体 现 了 资 产 阶
制民中 度,华
从民 根国 本权 上力 否属 定于 了人 封民 建主 专权 制在
止三 专权 制分 独立 裁政 ,治 确体 立制 民、 主责 共任 和内 政阁 体制
目 录
第一章 辛亥革命的概念 第二章 辛亥革命的背景
第三章 辛亥革命的过程 第四章 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 一 辛亥革命概念 章
辛亥革命概念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 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 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 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 命运动。
狭义定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义定义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 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 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 事件。
辛亥革命概念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 。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 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
辛亥革命背景
199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于伦培、林觉 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
黄花岗72烈士墓。
辛亥革命背景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时间:1905年7月 • 地点:东京 • 人员:孙中山、黄兴、 • 陈天华等70余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 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 日趋巩固 。181895日战争后,英、俄、美、 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 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
辛亥革命概念
• 兴中会的创立 • 时间:1894年11月 • 领导人:孙中山 • 地点:檀香山
辛亥革命概念
《革命军》一书的出版,对人们从资产阶 级改良主义思想跃进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军》与陈天 华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革命 志士必读的教科书。
宣传革命读物 邹容的《革命军》
第 二 辛亥革命背景 章
辛亥革命背景
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 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体, 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年 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31] 。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 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第 三 辛亥革命过程 章
辛亥革命过程
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
抓住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
共进会、文学 社的长期工作
民主革命思潮 的传播
人民群众的配 合
辛亥革命过程
孙中山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结束后,国 内舆论是一致认为,“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 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 不胜,专制国无败。” 要求清政府推行宪政。立 宪人士积极奔走,立宪发展为一种全国性思潮
事功者一时之荣 志士者万世之业
前言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 革命的伟大先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 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里面,以巨大的震撼 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公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永远是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