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不仅对语文有用,还可以使其他各科受益,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希望能够通过反复实践论证,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成果,在广大农村初中进行推广运用,对广大中学生的作文实践产生积极影响,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
三、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部分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困顿状况,并提出了一些见解。他们针对作文教学难,学生畏惧作文,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缺少主旨,不会结构文章,作文练习随意、无序等问题提出了激发爱好,广泛阅读、全面积累,编写提纲,增删修改,作文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目的、按文体、按题型、按人熟悉事物的规律逐级全面系统的进行全文或片断练习等对策。但这些认识尚不够深刻,破解措施不够具体,态度不够乐观,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该领域尚需深入研究,结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实际困境制定切实的解决措施,反复论证,形成推广成果,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
合作教学理论: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艺术,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3、指导观察生活,感受体悟生活。引领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感受人生的美好,产生美好的情愫,产生自己的见解,培育学生作文的本与源。
4、运用成就激励,促进长足发展。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写作上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表扬,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更要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在报刊或网络上发表作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作文竞赛,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信心。
七、发挥农村初中的优势,让学生走近自然,接受熏陶,写出灵性;感受农村生活,体悟乡民的淳朴自然,写出本真。灵性和本真是大自然馈赠给农村孩子最美好的礼物。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书写人生的瑰丽文章。
八、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方面的问题思考。
1、随着国家的富强、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村师资教育状况很快就会有所改观。随着城市反哺农村时代的到来,有志青年也会拥抱农村这片热土,农村语文教师队伍也会不断更换新鲜血液。我们更要呼吁国人认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作用,认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实践是课程的根本特性,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要鼓励学生参与体验。
2.语言学理论 :
语感论:重视语感这一写作基础的培养,在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
3.哲学依据:接受美学和解释学
写作要以阅读为基础。阅读过程中,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是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的过程。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用阅读去影响生活,对写作产生积极意义,将阅读和写作完美地结合起来。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的现状
破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对策研究的意义
正文
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作文
1、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机。教师应从学习、生活上关爱、激励、启发学生,时时感动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拥有写作的欲望。
2、降低写作要求,分解写作难度。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和水平,确立作文教学目标,从学生身边和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写起,进行作文训练,可以适当进行仿写、片段训练,逐步提高写作要求,给学生适应的空间。
选题意义:
本课题试图破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将教师与学生从写作的痛苦状态中解放出来,变教学与写作为一种乐趣,让写作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本课题将逐一破解农村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对农村初中学生的限制性、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计划的无序性、写作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指导和批改讲评的简单化、学生写作训练数量的有限性等困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普通话和写作水平,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1.寻求破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对策和措施并付诸实践。
2.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并内化为日常生活的需要。
3.使教师能够轻松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通过探索实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进而完善写作理论。
研究的重难点:
破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对策和则、实践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五、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打算主要从学生自身寻找解决的办法。多注意让学生思考感悟,一步步扎扎实实的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其写作能力,并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要发掘农村初中的优势,要让写作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
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姓名:张顺忠
专业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指导教师姓名:康长福教授
开题报告时间:2012年4月22日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拟定学位论文题目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一、论题的提出
1、全面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作文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语文素养的整体体现,文品如人品是有一定道理的;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够推动学生积极向课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思想的丰富以及人格的形成和完善。然而,农村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性、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计划的无序性、写作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文指导和批改讲评的简单化、学生写作训练数量的有限性等共同构成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破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困境就显得较为迫切,破解意义极为重大,它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1、调查法: 通过学生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认识和看法的调查以及在对策与措施实施前后学生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看法的调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实践法:把相关的理论、对策积极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实际效果验证。
3.经验总结法:通过听评课和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4.文献资料法:通过掌握大量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用以了解有关课题的最新知识信息和情报信息,既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又可避免重复别人的无价值的劳动。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无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4、时代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来的人才也必须要学会如何在信息社会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分析整理信息,能够有力地推介自己和团体,这就需要在求学时代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对初中语文教育不满意,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意见尤为突出。我们一部分农村初中语文老师也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思考应对策略。
六、不拘一格强化作文训练,重视作文运用,体现其实用价值,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逐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课堂提供给作文教学的时间极其有限,但我们可以积极向课外拓展:课堂教给方法,课外紧锣密鼓的进行写作实践。写日记、周记不失为作文训练的好方法,既能够积累素材,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
2、提倡积累素材,让作文血肉丰满。写作需要厚积薄发,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是必须的。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农村初中学生经济条件有限,手头资料少,网络资源受限,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充实学生的素材库。
四、做到当堂评展,让学生会改作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有哪些问题和不足,然后再教会学生怎样改作文。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力求做到当堂评展学生的作文。教师在写作前可以从几个方面予以简单的规定,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写作情况并予以指导,及时批阅最先完成的部分文章,全体同学完成后,同学们可分组按照事先规定互批作文,批完后对优秀习作进行泛读展评并请优秀习作者谈创作体会,教师和参与批阅作文的同学谈习作中的优缺点,当堂就某几篇问题习作进行修改。在这样的课堂上才会让学生重视作文、对作文感兴趣,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4、学习行为本身:学习是一项目的性、指令性很强的活动。本研究与学生的切身利益(中考、高考)联系紧密,能很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经过指导、训练和实践,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从他们的认知规律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尽快提高写作水平。
2、中考、高考的要求
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其教学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作文与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双翼,作文堪称其半壁江山。但是,近些年来,初中作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成效甚微,逐步演变成了一个不易化解的难题:学生为不会写、写不好而发愁犯难,教师为作文耗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而焦灼,甚而有人对作文教学持不负责任的放任态度。
作文是中考、高考的一个大项,分值最重,对学生的升学作用巨大。农村初中不能为学生打好扎实的写作基础,农村孩子的中考、高考语文成绩就不会很理想,他们很可能就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3、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写作方面要求做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