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教育(物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学科教育(物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然而,通过对国内外物理学习文献的研究整理及作者三年来物理教学的切身体会,发现“物理难教难学”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较多。教师感觉物理难教,主要是在于授课深度难于把握,物理知识讲的浅显会导致物理概念、性质学生无法透彻理解,讲的过深许多学生又会听不懂,日积月累就会因对物理学科有成见失去兴趣,“差生”难以向优等生转变。对学生认为中学阶段哪一个学科最难的调查表明,物理学科位居首位。许多文科生之所以当初放弃理科,很大程度上因为物理学习困难,学理科会严重偏科,对升学会造成较大影响。高考可以选考科目的省份,选择物理的人数也在逐步下降。例如广东省1999年选考物理的考生占总考生的比例为29.6%,2003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3.9%,到2006年达到了14.2%,同比1999年下降了53%。[4].文献[5]对江苏省2005年到2007年这三年选考物理考生进行了统计, 2005年江苏省物理考生19万,占总考生的46.8%;2006年物理考生为15万,占总考生的33.6%,同比2005下降了28.2%;2007年选考物理的人数为14万,占总考生的30%,同比2005下降了35.9%。在国外,物理学科也有些不受青睐,美国学生对物理学科的选课率仅有20%左右。[6]物理学科考生人数的逐步减少,选课率过低反映出物理学习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什么物理学科会产生“老师难教,学生厌学,老师辛苦,学生痛苦”的怪现象?为什么物理学科“差生”众多?造成学生在物理学科中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本文将就上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以及为物理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提出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2)问卷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和作者三年的物理教学经历,编制适合城镇中学阶段物理学习困难归因分析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高一到高三各个年级的中学生,以便对物理学习困难现状有全面的把握,问卷回收后对问卷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分析物理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
(3)访谈法
访谈即为研究者有目的的对被研究者进行访问和交流的活动,该研究方法可以对问卷调查进行弥补。文章作者作为一线物理教师,具备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和沟通的先天性条件。通过对各个年级老师进行交流,了解物理教学的现状和教学困难的原因;通过与各个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物理学习的切身感受和学习困难的原因。
4.2学生方面的策略研究
4.3策略的实践效果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的结论
5.1.1研究的结论
5.1.2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5.2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5.2.1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
5.2.2 研究展望今后所需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含调查问卷)
后记(含致谢)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通过对与本课题相关的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的查阅,掌握学习困难这一课题的相关背景和研究进展,尤其是对物理学习困难的理论基础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归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基于一所城镇高中分析与实践
开题人姓名:
学院(部、所):
物理学院
年 级:
学 位 类 别:
学科专业:
学科教学(物理)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一、题目名称: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归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选题来源
国家级科研项目
省(部)级科研项目
校级课题
表1韦纳归因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部
内部
不稳定
稳定
不稳定
稳定
可控
他人帮助
教学质量
对特定任务的努力
平时的努力
不可控
运气
任务难度
情绪健康
能力
由表1可以看出,影响成败的因素分为是否为稳定因素、是否为可控因素和内外因素三个方便。如果把某件事情的结果归因于稳定因素,则这个结果将会预期为再次出现,例如能力为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如果某个事情由于能力水平达不到而失败,则下次面对同一事情则会预期为相同的结果;如果把某件事情的结果归因于稳定因素,则这个结果将会预期不再出现,例如对特定任务的努力为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如果失败归因于此,则可以通过提高努力程度获取成功。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1)物理学习困难产生背景与理论基础研究。
(2)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研究。
(3)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策略的探索与研究。
2.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章前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课题研究的意义
3.2访谈分析
3.2.1访谈对象
3.2.2访谈提纲的设计
3.2.3访谈结果分析
3.3物理试卷分析
3.3.1试卷的选取
3.3.2学生常见错误总结
3.3.3由试卷错误反映出的物理学习困难的因素
第四章 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策略研究
4.1教师方面的策略研究
4.1.1教学内容方面的策略
4.1.2教学手段方面的策略
2.2.1学习困难的概念
2.2.2学习困难的类型
2.2物理学习困难的基础理论
2.2.1物理学的基本特点
2.2.2城市和城镇物理学习的特点
2.2.3城市和城镇物理学习困难的特征和类型
第三章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
3.1问卷调查分析
3.1.1问卷调查的对象
3.1.2问卷的设计
3.1.3调查结果分析
国外对于学习困难的研究历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明教育学家B.S.布鲁姆指出只有少数人能学好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找到一个这样的策略,经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95%的学生能够达到相当水平,促进个体全面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纳德·韦纳创立和著名的归因理论,他提出了三个维度的归因模式[10]如表1所示。
20世纪80年代,西方将研究热点聚焦于学习困难的类型上。[11]例如Chalfanf指出学习障碍分为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障碍。Mckinney于1984年根据语言技能、算数能力、概念能力、序列和空间能力的不同将学习障碍分为四种类型。
总之,西方对学习教育课题较为关注,研究起步早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我国由于传统的教育讲究学而优则仕,为精英教育理念,因此对学习困难的研究起步较晚,一直到20世纪就是年代才得以发展。
自选课题

二、选题依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教育学界研究的学习困难主要是针对学生当中的特定群体,由于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科自身的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导致该群体对特定的某一学科或者某类学科学习成绩偏低,亦即人们所谓的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学校非常普遍的一个群体,尤其在理科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我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校学生中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1]学习困难不但制约着学生全面发展,也困扰着教育的发展,从而成为当今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2]
1989年,刘弘白博士将学习缺陷的因素归结为环境、身体和心理三个方面并提出了三者的相互关系,1991年顾蓓哗认为身心发展、社会交往、知识水平和家庭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此后,刘少文、张舒哲张雨青、陈云英等对学习困难的类型展开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有关学习困难的硕博论文统计方面,1989年至1999年的十年间,论文数为17篇,2000年至2004年为83篇,2005-2007年达到了高峰期,这三年发表的关于学习困难的论文数量达到了216篇。但是有关物理学习困难的硕博论文发表数量较少,2004-2009年间共发表29篇,其中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研究的论文数量只有14篇。由此可见,对中学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显得尤为迫切。它不但是物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
(2)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作者三年的物理实践教学经历、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的问卷调查、一线物理教师的访谈交流以及高中各个阶段模拟试题的常见错误研究,系统分析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3)在城镇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物理教学建议和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建议,以供老师和学生借鉴。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所研究的宇宙中物质的基本结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验证物理现象和规律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和思维模式。它由力、质量、场等反映物体基本特点的物理概念和与这些概念相关联的物理定律以及研究学者基于基本运动定律通过试验或推理得出的结论所组成。[3]物理现象和问题都来源于生活,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反映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学科,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中学物理是物理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后续良好发展的垫脚石。
最后,对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的研究,可以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有助于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切实根据实际教学经验研究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爱学、会学。本课题会试图以解决物理学习困难、提高物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为根本出发点,提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让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能从本质上找出原因,同时可供其他学科借鉴,进而促使学生全面成才。
首先,学习困难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许多教育学者针对学习困难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对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势必会对学习困难的研究体系的内容和方法起到一定的完善和借鉴作用。通过对课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发现,对物理学科的教学问题研究的成果有限,因此这一方向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作者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尝试,会对后续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完善物理教学研究的发展。
其次,物理学科学习困难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老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当下,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大多以高分升学为目的,知识的传授过程大多以老师讲解,学生做题的循环过程,这势必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性。本课题通过对中学物理学习困难的研究,物理教师能更加准确的了解自己在物理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帮助自己物理教学。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还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中学阶段物理学习的状况,把握学习困难的学生行为特点和共性,通过分析总结切实查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症结所在,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改善中学物理学科“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怪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