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业务稽查管理办法

业务稽查管理办法

业务稽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业务监督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有效控制风险,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业务稽查是在业务部门自行检查基础上的再检查,是通过对业务依据的文件资料、工作底稿、业务报告、结论进行复核,提出意见,以防范重大差错的发生。

第三条业务稽查是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业务流程、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据的。

第四条稽查部门依照规定的责权和程序,对公司担保等业务工作进行稽查监督。

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必须接受稽查检查,如实提供资料,汇报情况。

第五条稽查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开展工作,独立行使稽查检查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稽查部门在公司总经理领导下开展工作,对总经理和公司经理办公会负责。

第二章机构、人员和责、权
第七条公司的稽查部门设在综合财务部,全面负责公司的业务稽查工作。

第八条稽查人员需由坚持原则、懂业务、负责任、职级高的人员担任。

第九条稽查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司各项业务流程、业务制度,做好稽查工作,及时发现业务差错和问题,有效监督和防范
风险。

第十条稽查人员在业务报告上填写稽查意见。

对发现的差错、问题要进行登记。

第十一条稽查意见作为公司对有关部门和人员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

第十二条稽查部门要加强稽查研究,总结分析稽查工作的经验、教训,提高稽查工作质量。

第十三条稽查部门有权要求被稽查部门提供稽查所需要的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对稽查所发现的重大差错问题,稽查部门有权向公司总经理直接报告。

第十五条重大问题是指:
(一)评审报告所依据的主要资料遗漏,导致严重误评;
(二)评审报告所依据的主要资料不合法、合规,导致严重误评;
(三)未按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评审,导致严重误评;
(四)评审报告和结论未客观反映情况而导致误评;
(五)授意和指使担保申请人提供虚假资料或强令改变评审结论;
(六)其他重大差错和问题。

第三章稽查的范围和内容
第十六条凡公司的对外担保等业务必须实行内部稽查后方可操作执行。

第十七条稽查的内容主要有:
(一)业务报告所依据资料的全面性;
(二)业务报告所依据资料的合法、合规性;
(三)评审程序和评审方法运用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四)业务报告的客观准确性;
(五)业务报告所做结论的客观公正性;
(六)其他需稽查的业务问题。

第四章稽查程序和方法
第十八条业务部门要在本部门业务结束后,将有关资料送稽查部门稽查。

第十九条稽查人员通过审查评审材料、反担保措施的相关材料、工作底稿、工作报告、向有关部门或个人了解情况等方式进行稽查,填写稽查意见。

第二十条稽查过程中视具体情况和内容,可采取现场稽查、非现场稽查和其他稽查方式。

(一)现场稽查。

根据稽查的项目需要,可到担保申请人处和债权人处了解情况。

(二)非现场稽查。

根据稽查内容要求被稽查部门报送有关资料和评审报告。

(三)其他稽查。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其他方式进行稽查。

第二十一条稽查以非现场稽查为主。

第二十二条稽查结束后,稽查部门应填写稽查意见,上报总经理。

第五章稽查纪律
第二十三条稽查人员必须按规定的稽查范围、内容和方法,严格稽查,认真分析判断,将发现的差错或问题进行记录登记。

发现重大差错、问题,要立即报告,不得延误,更不能营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