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与策略 ppt课件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与策略 ppt课件
•例9、.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图中的正方形为 其边界。一细束由两种粒子组成的粒子流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从O点 入射。这两种粒子带同种电荷,它们的电荷量、质量均不同,但其比 荷相同,且都包含不同速率的粒子。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速度不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一定不同
B. 入射速度相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相同
•例11、近地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设在卫星1、卫星2各自所 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则 ( )
A.
g1 g2
T1 T2
4/3
B. g1 g2
T2 T1
4/3
C. 2
g1 g2
T1 T2
D.
2
g1 g2
T2 T1
答案 B
技法12 比例分析法——化繁为简
•例7、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出生的法国工程师格拉 姆在布展中偶然接错了导线,把另一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接到了他自 己送展的直流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由此而观察到的现象导致了他的 一项重要发明,从而突破了人类在电能利用方面的一个瓶颈。此项发 明是( )
A.新型直流发电机
B.直流电动机
C.交流电动机
•总之,对于多数考生来讲,要在有限 的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分数,就要学 会主动地暂时放弃,暂时放弃费时费 力的难题,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容易题, 拿到更多的分数——古人田忌赛马不 就是这个道理吗?
•做题顺序的选择,因人而异。
二、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 法
关键词:捏软柿子、不择手段、老奸巨猾
• 选择题是中学阶段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全国卷 选择题48分,占物理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四)。
•
• 做题原则:能拿到手的的分就先拿住——手中 有分,心中不慌,然后再回头做难题,能做 多少就做多少,得分少些不遗憾,得分多你 就赚了!
• 3. 先做自己的优势科目,再做其他科目
• 先做优势学科,既可以先拿到比较有把握 的分数,做题时做出一个好的心态,又可 以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避免一 开始就遇到难题使心情郁闷,使头脑发蒙 的现象。
() A.若电压表读数为6V,则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24V B.若输入电压不变,副线圈匝数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电流表的读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C.若输入电压不变,负载电阻的阻值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输入功率也增加到原来的2倍 D.若保持负载电阻的阻值不变,输入电压增加到原来的2倍,则输出功率增加到原来的4倍
技法1 筛选排除法——排除异己
• 当选择题提供的几个选项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可根据题设条件、 备选选项的形式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推理逐步排除不合理选 项,最终留下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 例1、如图,a是竖直平面P上的一点,P前有一条形磁铁垂直于P, 且S极朝向a点,P后一电子在偏转线圈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共同作 用下,在水平面内向右弯曲经过a点。在电子经过a点的瞬间。条形 磁铁的磁场对该电子的作用力的方向( )A.向上 B.向下 C. 向左 D.向右
•两个物理量的数学关系明确时,利用它们的比例关系可以避免繁琐的数学计算.应用此法时必须 明确研究的物理问题中涉及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 •例12、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4:1,原线圈两端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副线 圈电路中R为负载电阻,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都是理想电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 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 速解题.
• 例5、N(N>1)个点荷量均为q(q>0)的小球,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
的圆周上,示意如图。若移去圆周上P点的一个小球,则圆心O点处
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方向
。(已知
静电力常量为k)
直等到发现身陷泥潭,已经进退两难,已经耽误了大量宝贵时间, 使后面许多能拿分的中、低档题都没有时间做。
• • 如果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时,
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 爱。千万不要因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 2.先易后难,从容答题
• 每科试题一般都是先易后难,若遇到难题, 可以暂时跳过去,先做后面学科的容易题—— 等做完各科相对容易得分题以后,再回过头 来做前面的难题。
D.交流发电机
技法8 估算求解法——避繁就简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估算题,有些貌似要精确计算,实际上只要通 过物理方法(如:数量级分析),或者数学近似计算法(如:小数舍 余取整),进行大致推算即可得出答案.估算是一种科学而有实用价 值的特殊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运算,帮助考生快速地找出正确选项.
•于例两8点、电如荷图连,线两的等中量垂异线号上的,点两电点荷电相荷距连为线2a中。点M与到两M点和电N的荷距共离线都a/,L为nNn位L2
A.b点的电势为零,电场强度也为零 B.正的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零,所受电场力方向向右 C.将正的试探电荷从O点移到a点,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 D.将同一正的试探电荷先后从O、b点移到a点,后者电势能的变化较大
答案:BC
技法7 逆向思维法——另辟蹊径
•很多物理过程具有可逆性(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在 沿着正向过程或思维(由前到后或由因到果)分析受阻时,有时“反 其道而行之”沿着逆向过程或思维(由后到前或由果到因)来思考, 常常可以化难为易、出奇制胜.
C.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同的粒子,其运动轨迹一定相同
D.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粒子,其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一定越 大
技法10 转换对象法——反客为主
• 一些复杂和陌生的问题,可以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物理 模型和思维角度等,变成简单、熟悉的问题,以便达到巧解、速解的 目的. •例10、如图,一轻绳的一端系在固定粗糙斜面上的O点,另一端系一 小球.给小球一足够大的初速度,使小球在斜面上做圆周运动.在此 过程中,
A.等于36 W
B.小于36 W,大于9 W
C.等于9 W
D.小于9 W
答案:B
技法3 图像图解法——立竿见影
•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出图像或示意图,如物体的运动图像、光路图、 气体的状态变化图像等,再利用图像分析寻找答案.图像图解法具有 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够避免繁琐的 计算,迅速简便地找出正确答案.
•例3、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 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常数,在0~5s,5~10s,10~15s内F的大小分别为F1、F2和F3,则
A.F1<F2 C.F1>F3
B.F2>F3 D.F1=F3
技法4 整体隔离法——双管齐下
• 选择题具有多重身份,可以是图像类也可以是计算类,又可以是 类比类,有单选题也有多选题,如此等等。所以解答选择题时要注 意认真读题、审题,探索解题思路,善于类比、猜想,正推和逆推 并行,抓住主要特点,借助已解决的相关问题和方法,多训练,多 比较,多归纳,讲究解题技巧,学会融会贯通。
• 小题巧做:高考物理选择题平均每道题解答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 内.选择题要做到既快又准,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 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方法.解题陷困受阻时更要 切记不可一味蛮做,要针对题目的特性“不择手段”达到快捷解题 的目的.
技法6 极限思维法——无所不“极”
•物理中体现极限思维的常见方法有极限法、微元法.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从而做出 科学的推理分析,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该方法一般适用于题干中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 调变化的情况.微元法将研究过程或研究对象分解为众多细小的“微元”,只需分析这些“微 元”,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便可将问题解决.极限思维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 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6、如图,两电荷量分别为Q(Q>0)和-Q的点电荷对称地放置在x轴上原点O的两侧,a点位于 x轴上O点与点电荷Q之间,b位于y轴O点上方。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均存在摩擦.已知楔形物体b静止时,a静止在
b的斜面上.现给a和b一个共同的向左的初速度,与a和b都静止时相
比,此时可能
A.a与b之间的压力减少,且a相对b向下滑动 左
a 右
B.a与b之间的压力增大,且a相对b向上滑动
b
C.a与b之间的压力增大,且a相对b静止不动
技法5 对称分析法——左右开弓
O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重力对小球不做功 C.绳的张力对小球不做功 D.在任何一段时间内,
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总是等于小球动能的减少
技法11 二级结论法——事半功倍
•“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 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等时圆规律;(2)平抛运动速度的反向 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同一加速电 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5)平行通电导线, 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 电场的强度等.
且L﹥﹥a略去
项的贡献,则两点电荷的合电场在M和N点
的强度( )
A.大小之比为2,方向相反
B.大小之比为1,方向相反
C.大小均与a成正比,方向相反
D.大小均与L的平方成反比,方向相互垂直
答案 AC
技法9 反证例举法——避实就虚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可能”、“可以”等不确定词语,只 要能举出一个特殊例子证明它正确,就可以肯定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一定”、“不可能”等肯定的词语,只 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驳倒这个选项,就可以排除这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