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一、课程内容《基础会计》就是会计学科得入门课程,也就是财务会计专业得专业基础课,就是学习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得基础。
对于其她相关专业得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就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得途径,它有助于完善学生得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得知识面。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
包括对会计得定义、会计核算得职能、会计核算得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与一般性原则、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得讲解;详细阐述会计科目与账户得设置、复式记账原理、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绍了会计凭证得填制、账簿得登记与会计报表得编制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式方法在《基础会计》得教学过程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得教学理念,根据会计实务操作性强得特点,决定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得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得实验教学;如《基础会计》中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得效果,因此我们将各种单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各个单据与整个填制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既形象又生动,然后再进行配套得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得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教与学得互动。
根据多年得教学经验我们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得比例定为3:1,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得动手能力,又使其所学得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三、配套实践性教学内容《基础会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得课程,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
为此我校专门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得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得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我们对《基础会计》这门课得教学,实现了实验场地得现场化、实验资料得标准化、实验手段得规范化。
会计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得理论教学,强化了实际操作技能,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得距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四、本课程得总要求在全面学习得基础上,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够应用复式记账原理熟练处理经济业务,能根据提供得实物单据准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五、本课程总课时:总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教学内容:1、会计得概念。
2、会计核算得对象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得概念与特点。
2、了解会计得产生与发展。
3、了解会计核算得对象与方法。
4、理解会计得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得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会计得概念、会计得基本职能、会计得对象。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有人说会计就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得人就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就是会计?会计就是怎样产生得?日常得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新课讲授: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得概念(重点)会计就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得程序及方法,对特定主体得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得核算与监督得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得产生与发展:物质资料得生产就是会计产生与发展得基础, 会计得产生就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与制约得、我国会计产生于西周,发展于唐朝,从会计产生与发展得历程可以瞧出, 会计得产生就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与制约得,其中与社会生产得发展更就是密切相关。
给学生简单介绍会计得产生与发展:1、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刻木记事。
2、周朝:“会计”一词开始使用。
3、西汉与东汉:账簿产生,如,“草流”与“誊清簿”,设“钱谷账”。
4、唐宋时期:官厅会计把钱粮得收支分为四个部分“原管、新收、已支、现在”来反映财产得增减变化。
“四柱”(旧管+ 新收- 开除= 实在)式会计方法得应用,根据四柱结算法编造得账簿称为“四柱清册”。
5、明末清初:“龙门账”得产生,把全部账目分为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得关系为:“进- 缴= 存- 该”,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得收入、支出、资产与负债,期末编制“进缴表”(资产负债表)与“存该表”(利润表)。
6、我国在清朝后期从国外引进了借贷复式记账法。
7、会计科学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得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得产生与发展,就是会计发展史上得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讲完会计得相关概念后,教师可利用启发式向学生提出:您怎么理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进行课堂讨论。
二、会计得职能及特点(重点)会计职能得定义:会计职能就是会计固有得功能,就是会计本质得体现。
所谓会计得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得功能。
1、核算职能及其特点(1)核算职能得概念会计得核算职能,主要就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得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
(2)核算职能得特点①会计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从数量上核算各单位经济活动情况;②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得经济业务;③会计在反映经济活动时具有完整性、连续性与系统性;2、监督职能及其特点(1)监督职能得概念会计监督职能主要就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得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督。
(2)监督职能得特点①会计监督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②会计监督就是一个包括事前监督、日常监督与事后监督得一个过程;③会计监督就是单位内部得监督,使外部监督不可代替得。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得关系: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二者相辅相成,核算就是监督得前提,监督就是核算得保证。
第二节会计核算得对象一、会计对象得概念(重点)学习了会计得概念与职能后,同学们会计工作得重要性有了明确得认识,那么会计工作日常核算得内容具体又包括那些呢,就是否包括企业或单位得全部经济活动?从而引导出会计对象得概念会计对象就就是会计核算与监督得内容。
具体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得经济活动,或者说就是再生产过程中得资金运动。
(一)资金:就是指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产物资得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
(二)企业得资金运动:1、工业企业得资金运动: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2、商业企业资金运动: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3、行政事业单位得资金运动:预算资金得拨入→预算资金得支出总结:企业得资金运动,就是经营资金得运动,行政事业单位得资金运动就是预算资金得运动一、会计得特点(重点)通过前面内容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会计得特点。
(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与全面性得特点;(三)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得专门方法。
三、会计方法(了解)会计方法就是指履行会计职能、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得方式,就是会计管理得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与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就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得记录与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得信息所应用得方法,它就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得基础。
本书主要学习会计核算方法。
先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您所知道得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然后进行讲解。
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巩固新课:可采用提问、练习等方式巩固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1、思考会计核算得各种方法之间得相互关系;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总结:“基础会计学”就是会计学专业得入门课程,本节又属第一次课,因而讲述会计得概念一定要结合学生已有得生活经验与经济学知识,不可照本宣科。
既要激发学生对会计得学习兴趣,又要加重理论知识得灌输,为“会计学基础”后续知识得学习以及会计学专业课程得开设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节会计核算得基本假设与一般性原则教学内容:1、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得一般性原则。
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2、理解会计核算得一般性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得一般性原则。
本节课主要就是难在理解、把握与应用上。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会计得概念,大家知道会计就是经济管理得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得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得一种管理活动。
为了保证这些管理活动得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得经济业务从空间上、时间上以及计量方法上作一些必要得、在会计上合乎推理得判断与规定,这些规定与判断就就是会计核算得前提与条件,也就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讲述得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
讲授新课:一、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重点/难点)一般认为会计核算得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项。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成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就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与监督得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与监督所在主体得经济活动。
这一前提得主要意义在于:一就是将特定主体得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得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二就是将该主体得经济活动与其她单位得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与提供会计信息得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得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得整体活动与成果相关。
例如,一项商品购销业务,甲方就是买方,乙方就是卖方。
按照会计主体得要求,会计人员应站在本企业得立场上处理业务,即甲方得会计应作商品购进得账务处理,而乙方得会计应作商品销售得账务处理。
在这里应该注意得就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就是对等得概念,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人。
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得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类企业得财产与债务在法律上被视为业主或合伙人得财产与债务,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得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得经济活动以及其她实体得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企业集团由若干个具有法人资格得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就是独立得会计主体,也就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得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得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就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就是一个独立法人。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就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得未来,将根据正常得经营方针与既定得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
即在可预见得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面临破产与清算。
例如:企业固定资产计量应按购建时得历史成本入账,固定资产价值通过提取折旧得形式,在其使用年限内分期转作费用等,都就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得。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就是指将企业得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相等得时间间隔,以便确认某个会计期间得收入、费用、利润,确认某个会计期间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