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性学习教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综合性学习教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拿来主义》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综合性学习教案[课标导航]学习基本目标1.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

2.分析文章结构,列出文章的提纲。

3.把握词语的语境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理解“大宅子”这一段比喻论证,感受杂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形象说理的特点。

学习进步目标1.结合以前学过的鲁迅散文,对鲁迅生动、犀利的语言作一点修辞梳理。

2.和同学讨论先占有再挑选好还是先挑选再占有好,感悟鲁迅非凡的气魄与胸襟。

3.阅读更多的鲁迅杂文,思考鲁迅杂文的具体针对性与超越具体对象的概括性是如何紧密结合在一起,追索它超越现实的意义。

4.探讨:我们如何做鲁迅期望的“新人”?5.尝试运用一个整体比喻的方式阐释自己的看法。

建议课时:1.5课时[基础整合]词汇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

自诩给予冠冕吝啬脑髓譬如孱头蹩进1.自诩(xǔ)给(jǐ)与吝啬(sè)脑髓(suǐ)譬(pì)如孱(càn)头蹩(bié)进2.比一比,查一查,用下列各组字组成词语诩()栩()粹()萃()炙()灸()磕()嗑()2.诩(自诩)栩(栩栩如生)粹(国粹)萃(出类拔萃)炙(残羹冷炙)灸(针灸)磕(磕头)嗑(嗑牙)3.解释下列词语或加点的字。

一向礼尚往来大度自诩残羹冷炙冠冕堂皇摩登孱头故弄玄虚国粹3.一向:表示从过去到现在。

礼尚往来:尚,崇尚,重视。

大度:大方,气量宽宏。

自诩:诩,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堂皇:很体面,很有气派。

摩登:音译词,“现代的”“时髦的”的意思。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国粹:粹,精华。

修辞积累杂文的语言以幽默讽刺为总体特点。

这种幽默讽刺效果,常通过临时改变语词的感情色彩产生,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反语相刺;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举重若轻;或庄词俚用,俚词庄用,亦庄亦谐。

看看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⑴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⑵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⑶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⑷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⑸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⑹我在这里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⑺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⑻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⑼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⑽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褒词贬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贬词褒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大词小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词大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庄词俚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俚词庄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褒词贬用有:大师、发扬国光、进步、大度、国粹,贬词褒用有:鼓吹、吝啬;大词小用有:彻底革命,小词大用有:碰钉子、礼品、残羹冷炙;庄词俚用有:摩登,俚词庄用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不管三七二十一语料积累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

审问者在堂上举动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他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的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耀。

这样,就显示出灵魂的深。

(《穷人》小引)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空谈》)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革命文学》)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

我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

(《再论雷蜂塔的倒掉》)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且一群老头子,还是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他们说“中国自有许多好东西,都不整理保存,倒去求新,正如放弃祖宗遗产一样不肖。

”抬出祖宗来说法,那自然是极威严的,然而我总不信在旧马裤未曾洗净叠好之前,便不能做一件马褂。

(《未有天才之前》)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觔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

否则免不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

(《随感录四十一》)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开导我们:生下来的倘不是圣贤,豪杰,天才,就不要生;写出来的倘不是不朽之作,就不要写;改革的事倘不是一下子就变成极乐世界,或者,至少能给我(!)有更多的好处,就万万不要动!(《这个与那个》)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个与那个》)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

(《娜拉走后怎样》)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命》)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助读资料]一、鲁迅与杂文在生命历程中最后一个岁末岁初之交,一个寒冷的深夜,鲁迅对自己的杂文创作做了认真的自我总结:“今天我自己查勘了一下: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感录》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

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

这种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明示着随时间的推移,鲁迅越来越把创作的重点放在杂文一边,明示着鲁迅自己确实是偏重偏爱于杂文创作的。

鲁迅曾经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对正在发生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并及时得到社会的反响。

因此,它是鲁迅这样的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知识分子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

鲁迅的15本杂文集,就是从五四前后到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忠实记录,就是一部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

鲁迅曾自信地说:“‘中国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

”在人类文化长河中,鲁迅的杂文无疑已经成为无可比拟的独特存在了。

单是那些杂文集子的取名,就显出独特的意趣——“坟”的埋葬、眷恋、纪念;“热风”的与冷社会的对抗;“南腔北调”的不入流不入调的独异之声;“且介亭”的半租界式的被分割的愤慨;“三闲”与“二心”、“准风月谈”与“伪自由书”的配对;“而已”、“三闲”的以别人的嘲讽为自个命名的自信与洒脱……自然,永具魅力的还是一本本集子中一篇篇散珠碎玉般的文字。

事实已经证明,鲁迅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杂文。

他的杂文创作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领域中突然崛起的高峰。

事实必将继续证明,文明社会的发展与杂文的发展肯定会同步进行,鲁迅杂文的永恒意义将体现在他的杂文精神不断现实化的进程之中。

二、课文背景《拿来主义》一文,写于____年6月4日。

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鲁迅一直非常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

他的观点最早偏重于对某些顽固派吹捧“国粹”的批判,接着也批判过一味崇洋、西化的论调。

反对全盘继承和全盘否定这两个极端,自然就该寻找批判继承的新路,但由于缺乏“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精神和态度,不少人反而彷徨,甚至害怕起来了,对文学遗产采取了虚无主义态度,不敢接触,不敢择取,其中有一些还是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

在他们看来,不继承文学遗产,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仿佛革新可以凭空来的。

正是针对着这种新现象、新问题,鲁迅先生写了《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表现形式不同,或表现为民族自大、保守,或表现为民族虚无、自卑,实质都是弱国心态的反映。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洋人、洋文化一直是弱国心态,根本在于缺乏民族自信。

没有民族自信也就没有民族尊严。

《拿来主义》是鲁迅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杂文之一。

鲁迅期望“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是一种强势、开放、自信的心态,这是“拿来”的前提。

鲁迅期望“拿来”能促使新人、新文艺的诞生,而核心应该是新人。

☑三、文体知识鲁迅杂文之“理”往往不是理论之“理”,而是文学之“理”。

首先吸引人的总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而这些形象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又必然触发理性思考。

“具象”与“抽象”相互生发,可感,可思,你思引我思,读者被吸引进来,参与其中,与作者一起从“具象”活动中寻求“抽象”结论。

这是鲁迅杂文独特的思想表达方式,也是鲁迅杂文饶有意趣的阅读方式。

鲁迅杂文被称为诗化哲学的原因,也正在此。

☑四、名家评述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

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

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

是足以语鲁迅。

——林语堂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

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花。

——林贤治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思考空间]⑴《卡拉OK跳舞机拿来主义》、《姨太太、烟枪与中国足球的“拿来主义”》、《现代中国需要拿来主义》这三篇文章的题目都用到了“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自创的词语,为什么会被人们像通用词语一样频繁使用呢?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⑵你在阅读中有哪些发现?有哪些疑惑?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预习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吝啬(sè)玄(xián)虚国粹(cuì)譬(pì)如B.蹩(bié)脚孱(càn)头自诩(xǔ)犀(xī)利C.脑髓(suǐ)糟(cáo)粕冠冕(miǎn)残羹(gēng)D.针砭(biān)给(geǐ)与徘徊(huái)剔除(tī)1.B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古董摩登礼上往来B.羡慕磕头残羹冷灸C.辨别堂皇栩栩如声D.荟萃倘使勃然大怒2.D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