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第一中学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选修4全册、人教选修3第1、2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6. 可能用到的数据: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g 108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6分,含17个小题,1-5小题每小题2分,6-17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反应中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中和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2.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最后填入的轨道是()A.3p B.3d C.4s D.4p3.下列分子中,不含有π键的是( )A.N2 B.H2O C.C2H4 D.苯4.向pH=4的CH3COOH稀溶液中加入CH3COONa固体,下列微粒的浓度变小的是( ) A.CH3COOH B.CH3COO- C.H+ D.OH-5.下列现象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A.草木灰(主要含K2CO3)与铵态氮肥最好不混用B.MgCl2∙6H2O晶体脱水应该在HCl氛围下进行C.明矾用于净水D.配制FeCl2溶液应该加入适量铁屑6.常温下,pH=a(a<3)的HF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 )A.b=a+1 B.b<a+1C.b>a +1 D.b=10a7.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金属性:Na > Mg B.酸性:H2SO4 > HClOC.碱性:KOH > NaOH D.热稳定性:HC1 > HBr8.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原子核外电子共有16种运动状态B.该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5个轨道C.该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三个能层D.该原子核外电子共占据五个能级9.已知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O3(g)3O2(g) ΔH<0 B.2CO(g)2C(s)+O2(g) ΔH>0 C.N2(g)+3H2(g)2NH3(g) ΔH<0 D.CaCO3(s)CaO(s)+CO2(g) ΔH>010.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s) B.v(B)=0.3 mol/(L·s)C.v(C)=4.8 mol/(L·min) D.v(D)=1 mol/(L·s)11.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情形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如下图)( )12.某三原子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则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可能为( ) A.sp杂化 B.sp2杂化C.sp3杂化 D.以上三种均不可能1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标准状况下,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则表示CH4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12CH4(g)+O2(g)12CO2(g)+H2O(l) ΔH =−445 kJ/molB.CH4+2O2CO2+2H2O ΔH=−890 kJ/molC.CH4(g)+2O2(g)CO2(g)+2 H2O(g) ΔH =−890 kJ/mol D.CH4(g)+2O2(g)CO2(g)+2H2O(l) ΔH = -890 kJ/mol 14.下列各项事实与其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15电池可将可乐(pH=2.5)中的葡萄糖作为燃料转化成葡萄糖内酯并获得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极为正极B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负极区的pH 不断增大C .b 极的电极反成为:MnO 2+2H 2O+2e -=Mn 2++4OH -D .当消耗0.01mol 葡萄糖时,电路中转移0.02mol 电子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B .3p 2表示3p 能级有2个轨道C .同一原子中,1s 、2s 、3s 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D .同一原子中,2p 、3p 、4p 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17.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a1(H2X )的数量级为10-5B .曲线N 表示pH 与的变化关系C .NaHX 溶液显碱性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2(Na )(HX )(X )(OH )(H )c c c c c +---+>>>=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8题~第22题五个大题,共54分)18.(8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用语:(1)H 2S 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aClO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铬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HF 分子间的氢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叠氮化钠(NaN 3)是一种无色晶体,常见的两种制备方法为2NaNH 2+N 2O==NaN 3+NaOH +NH 3,3NaNH 2+NaNO 3==NaN 3+3NaOH +NH 3↑。
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所在的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
(2)基态氮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
(3)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_________(写出一种)。
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NO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其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
(4)叠氮化钠中不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
A.离子键B.极性共价键C.σ键D.π键(5)N2O沸点(-88.49℃)比NH3沸点(-33.34℃)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据报道,摩托罗拉公司开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以KOH为电解质的用于手机的可充电的高效燃料电池,充一次电可连续使用一个月。
某兴趣小组用右图模拟该电池工作原理。
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
请填空:(1)充电时:①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_______极相连。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在此过程中若完全反应,乙池中A极的质量升高648g,则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下)。
(4)已知常温时CuS的K sp=1.3×10-36,向100 mL 2×10-18 mol·L-1的K2S溶液中加入100 mL 2×10-18 mol·L-1的CuCl2溶液,试通过计算说明有无CuS沉淀生成(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NH4Al(SO4)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NH4HSO4在分析化学、制药工业中用途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1)NH4Al(SO4)2可作净水剂,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相关文字说明)。
(2)相同条件下,0.1 mol/L NH4Al(SO4)2溶液中的c(+NH)__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0.1 mol/L4(NH4)2SO4溶液中的c(+NH)。
4(3)如图1是0.1 mol/L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①其中符合0.1 mol/L NH 4Al(SO 4)2溶液的pH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导致pH 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20℃时,0.1 mol/L 的NH 4Al(SO 4)2溶液中2c (24SO)−c (+4NH )−3c (Al 3+)=_________(填数值)。
图1 图2(4)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 的NH 4HSO 4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OH 溶液,所得溶液的pH 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试分析图中a 、b 、c 、d 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在b 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2分)“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减小和消除CO 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 2创新利用的研究。
(1)已知:①CO(g)+H 2O(g)H 2(g)+CO 2(g) ΔH =-41 kJ·mol -1 ②C(s)+2H 2(g)CH 4(g) ΔH =-73 kJ·mol -1③2CO(g)C(s)+CO 2(g) ΔH =-171 kJ·mol -1写出CO 2与H 2反应生成CH 4和H 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