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式教案
系部:临床医学部教研组:内科
教研组长:
教师姓名:
教务科制
学校教案内页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
癫痫病人的护理
知识点展示:
教学设计:
定义
继发性
诱发因素
病因
原发性
临床表现
部分性发作
全面性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阵挛性发作
复杂部分性发作
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强直性发作
肌阵挛发作 单纯部分性发作
失张力发作 无张力性发作
一、课前准备
(一)教师备课
熟悉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书写教案,制作上课ppt 。
(二)学生准备
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帕金森病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并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癫痫病人的护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习能巩固学生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牢固掌握;通过预习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二、课堂设计
(一)课程导入(5分钟)
复习、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帕金森病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相关知识复习,导入新课,有利于新授知识的衔接、理解和掌握。
(二)讲授(40分钟)
实施方法:利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现场会谈法和自主探究法,通过教师讲授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自主探究式学习,既完成的新课讲授又充分发挥同学们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5´
课前准备
课堂设计
课程讲授与互动 40´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5´
教师备课
学生准备
复习帕金森病人的护理
预习癫痫
的主体作用。
【设计意图】既完成的新课讲授又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同学们树立信心,为同学们建立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癫痫病人的护理
1、定义: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
根据大脑受累的部位和异常放电扩散的范围,发作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自主神经障碍等,或兼而有之。
具有反复发作性、短暂性、刻板性、症状复杂性、病因多样性的等特征。
2、病因:按病因分可分为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两类。
(1)原发性癫痫:也称特发性癫痫,病因尚不清楚,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2)继发性癫痫:也称症状性癫痫,常继发于颅脑外伤、颅脑肿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缺氧、代谢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等。
3、诱发因素:疲劳、饥饿、便秘、饮酒、闪光、情绪波动、睡眠不足、过度饮水、过度换气和一过性代谢紊乱等能诱发发作。
4、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均有短暂性、刻板性、间歇性和反复发作性的特征。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1981)将痫性发作分为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和不能分类的发作3类。
(1)部分性发作:为成年期最常见的类型,痫性放电源于一侧大脑半球。
①单纯部分性发作:不伴有意识障碍,以发作性一侧肢体远端或一侧口角或眼部肌肉感觉障碍和节律性抽动为特征,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自然终止,分为部分运动性发作、体觉性或特殊感觉性发作、自主神经发作、精神性发作4型。
若发作按大脑皮质运动区排列顺序扩展,发作可从某一局部扩及整个一侧头面及肢体,称Jackson发作。
若部分性运动发作持续时间
长或较严重,发作停止后可使原有瘫痪暂时加重或出现暂时性局限性瘫痪者称Todd麻痹。
②复杂部分性发作:又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
发作时以精神症状或自动症为特征,伴有意识障碍。
有些病人出现咂嘴、咀嚼、吞咽、流涎、搓手、拍手、解扣、掏摸衣袋等无意识的动作,或机械地继续其发作前正在进行的活动,如行走、奔跑或进餐等。
复杂部分性发作病灶多在颞叶,故也称颞叶癫痫。
③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表现为上述部分性发作,随之出现全面性发作。
(2)全面性发作:发作时伴有意识障碍或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痫性放电源于双侧大脑半球。
①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GTCS):又称大发作,是最常见的发作类型之一,以意识丧失和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为特征。
发作过程分为3期。
强直期:突然意识丧失,头转向一侧或后仰,上睑抬起,眼球上翻,喉部痉挛,发出叫声,口先强张而后突闭,可能咬破舌尖,颈部和躯干先屈曲后反张,上肢自上举、后旋,转变为内收、前旋,手握拳,下肢自屈曲转变为强烈伸直。
强直期持续10-20秒后,在肢端出现微细的震颤。
阵挛期:全身肌肉呈节律性抽搐,频率开始较快,随之逐渐减慢,最后一次强烈阵挛后,抽搐突然终止,所有肌肉松弛,本期持续约1-2分钟。
在以上两期中可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汗液、唾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呼吸暂时中断,皮肤自苍白转为发绀,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等自主神经改变,病理反射阳性。
惊厥后期:阵挛期以后尚有短暂的强直痉挛,造成牙关紧闭和大小便失禁。
呼吸首先恢复,心率、血压、瞳孔等恢复正常,肌张力松弛,意识逐渐清醒,自发作开始至意识恢复约历时5-10分钟;醒后常感到头昏、头痛、全身酸痛和疲乏无力,或有精神行为异常,对发作全过程无记忆。
②强直性发作:多见于儿童及少年期,睡眠中发作较多,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烈的强直性肌痉挛,使头、眼和肢体固定在特殊位置,伴有颜面青紫、呼吸暂停和瞳孔散大;躯干强直性发作可造成角弓反张,伴有短暂意识丧失,发作后立即清醒,一般不跌倒。
③肌阵挛发作:表现为两侧对称性眼、面、颈、四肢或躯干突然、短暂、快速的某一肌肉或肌群收缩,可累及全身,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发作时间短,间隔时间长,清晨欲觉醒或刚入睡时发作较频繁。
④阵挛性发作:仅见于婴幼儿,表现全身重复性阵挛性抽搐,通常恢复较强直-阵挛发作快。
⑤失神发作:也称小发作,常见于儿童,可在活动、进食或步行等情况下发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病人停止当时的活动,双眼瞪视不动,手中持物跌落,面色苍白,表情呆滞,呼之不应,但从不跌倒,约3-15秒后立即清醒,继续原有的活动,无先兆和局部症状,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每日可发作数次至数百次。
⑥无张力性发作:部分或全身肌肉张力突然降低,造成垂颈、张口、肢体下垂或躯干肌张力丧失而跌倒,持续1-3秒,可有短暂意识丧失或不明显的意识障碍,发作后立即清醒和站起。
(3)癫痫持续状态: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至正常状态。
任何类型癫痫均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但通常是指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常伴有高热、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突然撤除或更换抗癫痫药物、合并感染、饮酒、过度疲劳、孕产或精神因素等是其常见的诱因。
5、实验室检查
(1)脑电图检查(EEG):对癫痫诊断最常用且极为有价值。
重复检查,并适当选用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睡眠及药物等诱发试验可提高其阳性率。
常见痫样放电有尖波、棘波、尖-慢波或棘-慢波等。
脑电图对比图:
(2)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可确定脑结构性异常或损害,有助于寻找继发性癫痫的病因,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6、治疗要点
癫痫使可治性疾病,大多数病人预后较好。
治疗原则为抑制大脑皮质异常放电,降低经突触传递的兴奋冲动。
治疗目的为完全控制发作,防止再次发作,预防外伤及其他并发症,使病人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
治疗措施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合理选择和使用抗
癫痫药物控制发作,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对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及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有望使多数癫痫彻底治愈。
7、癫痫持续状态治疗
(1)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注射地西泮,成人首次剂量10-20mg,注射速度不超过2mg/min,对有效而复发者,15-30分钟后可重复应用,或在首次用药后将地西泮100 mg-2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小时10-20mg,视发作情况控制滴注速度和剂量。
用药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如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则需停止注射。
也可用异戊巴比妥钠、苯妥英钠静脉滴注或10%水合氯醛、副醛保留灌肠等,注意有无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护,定时进行血气、血生化分析检测。
(4)应专人守护,床加护栏,加强安全保护,防止自伤或他伤;对于发作时易擦伤的关节部位,应用棉垫或软垫加以保护,防止擦伤。
极度烦躁的病人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并注意约束带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5)查找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的原因并进行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脑水肿、感染、高热、周围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三)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重点内容,练习历年护士资格考试与高血压有关的3道选择题,布置课后思考题。
【历年护士资格考试】
1.诱发癫痫的因素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