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2012

课程实施 KECHENGSHISHI
学军周评选优秀小士兵活动; 开展系列 “我是小小特种兵” 军事游戏……幼儿在有趣的 情境中通过模仿、 认同和观察 学习, 出现认识和情感上的渐 趋一致, 形成正确认识、 习得 良好的交往方式。 综上所述, 军营文化与幼 儿社会性发展关系紧密, 学军 活动表面上是一种单纯的体 验活动, 其实在它的背后隐藏 着社会学习的漫长积累过程。 不仅是幼儿的多种感官积极 参与, 而且要全身心地付出努 力, 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学习 与人交往的技能, 碰到问题想 办法解决等。我们在引导幼 儿开展学军活动的同时, 既帮 助幼儿找到了一条适宜的社 会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又有利 于军营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有 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 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8 [2] 北京市贯彻 《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实施细 则》 , 2003:9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要 (试行) 》 解读, 江苏教育出 版社 2002:9 [4]张海赴, 孙倩. 军营文 化探析.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 (1) [5] 蒋冰琼. 让传统节日 富有文化内涵. 浙江大学学报
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 织与指导
■ 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 王华芬
【摘要】 建构游戏是一种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它是幼儿通过对不 同建构材料进行观察、 操作、 搭建, 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本文将 从引导观察讨论、 材料互动、 有效指导、 积极评价四个方面着手, 浅谈自己 对幼儿园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的策略, 帮助教师有效开展和指导幼儿建 构游戏。 【关键词】 游戏材料、 观察讨论、 游戏指导、 有效评价 建构游戏是幼儿以表征思维为基础, 通过对建构物体或材料进行操作、 搭建, 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游戏。幼儿以 “建构物” 为主要表征 手段, 创造性地反映对周围事物的印象。认真剖析建构游戏的内涵, 了解 到它的核心因素包括: 丰富的感性经验、 多样的建构材料、 适宜的指导策略 以及有效的评价。近阶段我园在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建构游戏上做了一 些尝试, 深深体会到有效开展幼儿园建构游戏是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主动 学习的关键。 一、 观察建筑物的结构, 丰富幼儿搭建的前期经验 建构游戏是一种以现实生活物体为原型依托的再创造的游戏。只有 让幼儿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细致地观察, 深入地了解, 并形成丰富深刻的 印象, 这样孩子们才会有建构物体的愿望, 有放手建构的能力。而幼儿的 思维具体形象, 所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 增加幼儿对建筑物的表象是建 构游戏的关键。 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物的什么?怎么观察呢?首先, 在观 察内容上, 老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 多种建筑, 感知建筑物各部位的名称、 形状、 结构特征、 组合关系与色泽特 点。其次, 在观察方法上, 可根据幼儿观察无序的特点, 启发幼儿按照一定 的方法有序观察, 比如按照物体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或从中间到四周等顺 序进行观察。 二、 提供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 加强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 对于幼儿来说, 游戏材料是引发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 和桥梁; 对教师来说, 游戏材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 教师可以通
18
D AN GD A IXU EQ IAN JIA O YU IN2 012 SU MM E R
课程实施 KECHENGSHISHI
过准备好的材料, 对幼儿实施间接的、 隐性的指导。 同时, 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开展自由式或主题式 建构游戏时,应该围绕幼儿搭建主题的需要分层投 放建构材料, 满足幼儿搭建的需要。 三、 有效指导建构游戏, 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一) 展开讨论, 梳理经验 在建构主题确定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就建 构组合体展开讨论。以讨论的方式激发幼儿对游戏 主题产生兴趣,从而鼓励和启发幼儿根据游戏中出 现的问题展开思考。 (二) 协商分工, 明确任务 在幼儿按意愿自主选择分工的基础上, 教师可引 导幼儿运用竞聘、 轮流、 猜拳等方法分组及协商分配 搭建任务。 分组的形式可根据主题搭建的需要开展。 (三) 合作规划, 设计图纸 小组成立后,由组长带领组员根据搭建的任务 思考、讨论并设计出初步的搭建图纸。在后期的搭 建中, 如果有些地方行不通或出现问题, 还可以进行 图纸修改 , 重新按新图纸搭建, 小班可由幼儿表述, 老师帮助画图或直接用图片、 实物照片作为图纸; 中 大班可指导幼儿先各自阐述想法, 相互协商, 达成共 识后形成统一方案, 画出图纸。 (四) 有效介入, 推动游戏纵深发展 教师指导幼儿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幼儿的游戏 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 教师的指导要落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1.方法。 通过观察幼儿的建构行为及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 游戏, 教师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 2. 按需介入法 在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之后,教师立即进行思维 加工, 判断哪些情形需教师立即介入点拨, 哪些则需 教师暂缓介入, 用什么方式介入等, 这样能满足幼儿 游戏过程中的真正需求, 使教师指导无牵强之意。 3. 问题情境法 关注 “问题” 是游戏指导的根本。此外, 设置 “问 题情景”更是指导游戏深入发展的助推器。幼儿建 构过程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搭建中的问题,教师可 通过 “提问” 帮助幼儿注意到 “问题” 。
DA NG D AIX UE QI AN JIA OY UIN 20 12S UM M ER
19
4. 设疑共探法 参与游戏, 与幼儿共同探索、 共解难题是教师指 导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发问,引起幼儿对某一重 点或难点的思考, 师生共同讨论与探索, 共同寻找解 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从而推动幼儿游戏的成功。 5. 介入共玩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过程中, 伴随语言的启示、 使幼儿从中受到积极影响。老师可深入到他们中间 与他们一起搭建, 引发幼儿借鉴并观察、 习得经验。 四、 交流分享游戏经验, 促进幼儿评价能力 教师通过集体或小组的形式, 组织幼儿交流、 分 享、 讨论建构游戏中的搭建经验, 以梳理、 提升经验, 目的是通过评价实现指导的功能,促进幼儿游戏水 平的发展。幼儿从搭建到表达, 需要思维的参与, 这 样的评价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思维的概括性、逻辑 性, 更重要的是, 幼儿与同伴交流、 讨论、 分享经验的 过程中,实现了经验的建构与整合。评价的主体应 是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之间开展自评和互评。游 戏经验包括主题建构中的合作与分工、 技能的掌握、 材料运用、 游戏常规等方面进行交流, 幼儿在游戏中 将有益有效的游戏经验相互分享。 在幼儿分享交流游戏中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的 基础上, 教师还可启发幼儿讨论: 对下次游戏你有什 么好的建议?还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等 等。这些讨论可以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的 场景、 材料、 主题、 情节, 拓展思路, 为下次游戏留有 余兴 , 使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期待。 运用积木及各种材料进行建构幼儿, 给孩子们带 来了极大的快乐, 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 智慧、 想 象、 创造力和社会性。和他们一起搭建各种形态的建 筑物、 制作精美的物品, 就是在给他们一份童年的快 乐。让我们和幼儿一起在建构游戏中生活、 成长吧! 参考文献: [1] 刘焱. 儿童游戏通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邱学青. 给幼儿园教师的 101 条建议游戏指 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 何艳萍.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