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的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

词的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


• 单音词的多义性,反映了词的多种功能。 单音词含义较多,往往随文而异,必然给 我们阅读古书带来困难。只有掌握它们的 词义系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入推 究,才能正确地确定它们在句中的含义。
2、灵活性 单音词含义虽多,但所表示的每一项意义 一般说来都没有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具 有某种模糊性,特别是那些表示抽象概念 的词更是如此。这样,单音词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就可以灵活地表示不尽相同的 含义。
(hu2su4)
• 2、描绘动作 • 踟蹰 :走来走去的样子。《诗经· 邶风· 静 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踥蹀 :小步走的样子。《楚辞· 哀郢》: “众 踥蹀而日进 兮,美 超远 而愈迈 。” • 容与:徘徊不进的样子。《楚辞· 哀郢》:“楫 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 • 望洋:仰视的样子。《庄子· 秋水》:“望洋向 若而叹曰……”
还包括一些音译外来词和拟声词。
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词为主向以复音词(主要 是双音词)为主演变的动因: 1、单音词的缺陷: 多义性 灵活性 词义负担重,表义不精确 2、单音词的优势: 能产性 为汉语词汇复音化提供条件 3、表达的精细化需求:
汉语复音化是对汉语发展演变的内部调整与适应
注意某些表达对音节的制约现象 注意从节律角度考虑词汇使用问题
• 有些单音词由于处在特殊的语言环境或者 由于某种修辞上是需要,可以在句中临时 表示某种特殊的含义,表现出更大的灵活 性。
• 《左传· 隐公元年》:“厚将得众”。 • “厚”既不指东西的厚薄,也不指程度的深浅, 而是指土地扩大。 • 《诗经· 魏风· 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所”不是指一般的处所,而是指可以安居的处 所。《论语· 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事”不是指一般的事情,而是指战争。 • 《孟子· 梁惠王上》:“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发”不是指一般的打开,而是指打开粮仓。
(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 刻保持警惕,随时淮备迎敌) (丢弃) (tuo4)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的器具。
(以兵器﹑甲胄为卧席。形容时
• 正是因为古汉语单音词具有较强的构词性, 因而汉语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复音词 逐渐增多,最终完成了由以单音词为主向 以复音词为主的演变。
(二)复音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称复音词。古 汉语中复音词与单音词相比,情况比较复 杂。根据所含语素多少,复音词可分为两 大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复音词 为复合复音词,只含有一个语素的复音词 为单纯复音词。
(bi4bo1) (che4nie4)
• 联绵词的特点之一是,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在语音上大都 有关系,有的是双声,如“参差”。有的是叠韵,如“窈 窕”。有的双声兼叠韵,如“缤纷”。少数联绵词,既非 双声,又非叠韵,如“扶摇”。有些古代的双声或叠韵词 今天读起来不再双声、叠韵了,这是因为古代的语音系统 与现代的语音系统不完全相同,有些字的读音古今变化很 大。 • 联绵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写法较多,灵活自由。这是因为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表示意义,由 于时代、地域、习惯的不同,同一个联绵词往往写成多种 不同的形式。如“葡匐”,又可以写成“蒲服”、“蒲 伏”、“葡伏”、“扶服”。“委蛇”又写作“委迤”、 “委移”。“踟蹰”又写作“踯躅”等等。
• 《史记· 太史公自序》:“法家严而少恩”。 • 严:严格?严厉?严酷? • 这三个意义同属一个概念,但在程度、感 情色彩上有差别。现代汉语中复音词“严 格”、“严厉”、“严酷”,可以把它们 之间细微的差别明确地表示出来,而古汉 语中与这些复音词对应的只是“严”这一 个单音词。
• “法家严而少恩”中的“严”,用“严 格”、“严厉”和“严酷”去解释似乎都 说得过去。究竟如何解释更为准确,更符 合文意,就需要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考 察。 • 法家主张“赏罚必信”,即有功者一定要 奖励,绝不失信;有罪者一定要惩罚,绝 不宽恕。这说明法家的“严”绝不是一般 的严格。在司马迁看来,“严”正是法家 的优点,“少恩”才是缺点,因此这里的 “严”也绝不是带有贬义的“严酷”。因 此,这里的“严”应是“严厉”的意思。
• 1、描绘相貌 • 窈窕:美好的样子。《诗经· 周南· 关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诗经· 周南· 关 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觳觫 :恐惧的样子。《孟子· 梁惠王 上》:“吾不忍其觳觫。” • 阑干:纵横的样子。刘方平《夜月》: “北斗阑干南斗斜。”
• 我看见一座座山 一座座山川
1、复合复音词 复合复音词按照其构成方式分为三大类: 复合式 重迭式 附加式(略见前文) 2、单纯复音词 单纯复音词主要包括联绵词和叠音词。
联绵詞
• 联绵词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 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因为 两个字不能分开解释,故称联绵词,又称 联绵字或连语。联绵词用法大致有三:
例如“辞”:
(1)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辞:言词, 话。(《吕氏春秋· 察传》) (2)辞达而已矣。辞:文辞。(《论语· 卫 灵公》)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藉 口。(《论语· 季氏》) (4)王粲长于辞赋。辞,文体的一种。(曹 丕《典论论文》)
再如“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解:分解动物肢体。 (《庄子· 养生主》) (2)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解:指把系着的东西 解开。(《孟子· 公孙丑上》) (3)孟春之间,东风解冻。解:溶解。(《礼 记· 月令》) (4)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 所取也。解:排解。(《鲁仲连义不帝秦》) (5)遂以解国之大患。解,消解,解除。(《荀 子· 臣道》) (6)君知其解乎?解:指对一种道理的解释。 (《史记· 吕太后本纪》) (7)大惑者终身不解。解:理解,懂得。(《庄 子· 天地》)
(chi2chu2) (qie4die2) (群小) (擢升) (君子) (疏远) 国) (桨儿齐摇船儿却徘徊不前啊,可怜我再也不能见到君
(受排斥不能归
王)
• 3、描摹声音 • 觱发 :大风触物的声音。《诗经· 幽风· 七 月》:“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 呫嗫 :耳语声。《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 • 窸窣:物体拆裂或磨擦发出的较为轻微的声音。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枝撑声窸 窣。” • 呕哑:音乐声。杜牧《阿房宫赋》:“管弦呕 哑。”
叠音词
• 叠音词又称重言词,它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而成的双音词,其主要 功能与联绵词相同,也是描绘形貌,描绘动作,描摹声音。例如: • • • • • • 夭夭:少壮的样子。《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烁烁其 华。” 烁烁:花盛开的样子。《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烁烁其 华。” 冉冉:渐进的样子。《楚辞· 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 之不立。” 盈盈:步履轻缓的样子。《陌上桑》:“盈盈公府步。” 关关:鸟和鸣的声音。《诗经· 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 坎坎:伐木声。《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 兮。”
*驾驶车 *稍微忙 *很好人 驾驶汽车 稍微忙点儿 很好的人 *时间就是命。 *事实胜于雄辩 水落石出 时间就是生命。事实胜于雄辩 水落自然石出
• • • • • • • •
刚才他还在这里呢。 我偏偏不喜欢她。 他刚才还在这里呢。 偏偏我不喜欢她。 *刚他还在这里呢。 *偏我不喜欢她。 他刚还在这里呢。 我偏不喜欢她。 新闻30分 贵阳市 三穗县 沙市 郧县 新闻30分钟 健美5分钟 贵阳 三穗 *沙 *郧 健美5分
• 某些词在文句中表示的这种特殊意义,仅 仅是某人某书临时使用的,并不是这个词 的正式义项。
3、能产性 古汉语单音词大都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既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同义词临时组 合,同义连用,有的还作为语素与其他语 素构,如《礼记· 儒行》:“儒有不宝金玉, 而忠信以为金。” • 可构成“金石”,《周礼· 秋官》:“凡国有大故,而用 金石 ,则掌其令。” • 可构成“金革”,如《礼记· 中庸》:“衽金革 ,死而不厌 ,北方之强也。” • 还可构成“金柝 ”,如《木兰诗》:“朔气 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其他诸如“金汤”、“金风”、“金丹”、“金兰”、 “金貂”、“金鼓”、“金粉”等。
三、单音词与复音词
主要涉及的问题: 汉语词汇从古代的单音词为主发展到现代的以复音词(主要是 双音词)为主及其成因分析
(一)单音词
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叫单音词。 单音词只包含一个语素,所以必然是单纯词。 因为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 即一个词。
单音词特点 1、多义性 所谓多义性,即一词多义。 复音词虽也有一词多义的情况,但其数量 和所含义项要少得多。古代一个字(词) 往往兼有几个、甚至十几个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