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学年初级瑜伽教学大纲
2021学年初级瑜伽教学大纲
《健身瑜伽》选项课考试大纲
一、考核内容、方法 《健身瑜伽》选项课为每学期考试课程,考核内容包括技术考核和理论作业考核。 (一)、理论作业考核占 20%:每学期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健身瑜伽知识作业题目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 (二)、技术考核:占 80%; 1 、上学期 : 技评考试内容为 “向太阳致敬式 ”整套动作,占学期总分 80% ;作业一次占学期总分 20% 。 2 、下学期 : 技评考试内容是从前弯姿势中的增延脊柱伸展式、单 / 双腿背部伸展式、瑜伽身印、叩首式开启式、坐角式,后仰 姿势中的眼睛蛇式、桥式骆驼式、半月式、鱼式,扭转姿势中的脊柱扭转一式、三角伸展式、侧弓式、下半身摇动式、眼镜蛇 扭动式、单莲花坐、单腿背部伸展式,平衡姿势中的山式、树式、战士第三式、半弓式、鸟王式猫伸展式、猫平衡式和力量姿 势中的前伸展式、单手侧立平衡、战士第二式、顶峰式、抬腿式、蛇攻击式中,教师任意抽出其中的五个动作名称,学生将动 作完整演示,占学期总分的 80% ;作业一次,占学期总分的 20% 。 二、评分标准 健身瑜伽技评标准 90 分以上:动作准确、熟练、舒展、柔韧性好,心态平和、呼吸配合好。 80 ~89 分:动作准确、熟练、心态平和、呼吸配合好。 70 ~79 分:动作准确、心态较平和、呼吸配合较好。 60 ~69 分:动作基本准确。 60 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体位动作。
28
56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 、 通过健身瑜伽的教学, 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健身瑜伽的基础理论、 瑜伽体位、 呼吸、调息、冥想等内容, 发展学生的协调、 柔韧、耐力、平衡等全面的身体素质。
2 、 通过健身瑜伽的教学,将呼吸与体位法相结合,对内脏器官和系统加以按摩和运动,激活人体能量,保持旺盛精力,舒筋 解压,使人的身心与智慧进入一个洒脱自如的良好境界。
二、教学内容与学 内容
上
下
小
学
学
计
期
期
理论
1
部分
2
简介健身瑜伽运动概况 健身瑜伽锻炼原则和注意事项
2
2
4
1
向太阳致敬式和休息术
2
2
前弯的姿势
6
3 技
4 术
5 部
6 分
7
后仰的姿势 扭转的姿势 平衡的姿势 力量的姿势 瑜伽呼吸、调息、冥想
6
6
10 52
10
4
机动、 考核
4
4
总
计
28
3 .扭转的姿势:脊柱扭转一式、三角伸展式、侧弓式、下半身摇动式、眼镜蛇扭动式、单莲花坐、单腿背部伸展式 第六学期 体位部分
1 .平衡的姿势:山式、树式、战士第三式、半弓式、鸟王式猫伸展式、猫平衡式 2 .力量的姿势:前伸展式、单手侧立平衡、战士第二式、顶峰式、抬腿式、蛇攻击式
五、课程教材 教科书: 1 .范云江主编,《健身瑜伽》,山东:青岛出版社, 2004.05 参考资料: 1 .柏忠言、张蕙兰编著,《瑜伽 --- 气功与冥想》,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08 2 .郑先红编著,《东方瑜伽》 ( 附光盘简易 90 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 8, 3 、北京体育大学瑜伽教练员资质认证课程教材(节选), ISBN 7-5019-5077-6 。
理论部分 第 1 部分 简介健身瑜伽概况
1 .1 健身瑜伽的作用、目的、分类和特点 1 .2 健身瑜伽的发展简况 第 2 部分 健身瑜伽锻炼原则和注意事项
2.1 健身瑜伽的锻炼原则
2.2 健身瑜伽的注意事项 第 3 部分 体位动作
1 .前弯的姿势:增延脊柱伸展式、单 / 双腿背部伸展式、瑜伽身印、叩首式开启式、坐角式 2 .后仰的姿势:眼睛蛇式、桥式骆驼式、半月式、鱼式
本章介绍健身瑜伽的锻炼原则以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在将来的健身过程中能正确的选择与进行锻炼。
第 3 部分 健身瑜伽体位法的训练
本章介绍健身瑜伽的体位动作、练习时的呼吸配合以及动作的益处。 第 4 部分 健身瑜伽的呼吸、调息与冥想
本章介绍健身瑜伽的呼吸练习方法、调息的练习以及冥想的练习。
第一学期
四、教学内容纲要
本大纲制定者:公体教研室 执笔人:黄荔娟
3 、 培养学生对健身瑜伽的兴趣,并能根据自身要求对体位法进行选编组合,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 础。
本课程各部分的教学要求如下: 第 1 部分 简介健身瑜伽概况
本章介绍健身瑜伽的作用、目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发展简况,树立学生学好健身瑜伽的信心并明确学习本学科的方法。 第 2 部分 健身瑜伽锻炼原则和注意事项
《大学体育Ⅱ》健身瑜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健身瑜伽
《健身瑜伽》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瑜伽是一种古老的强身术,如今已成为引领健身时尚的运动项目。它安全有效,充满活力。通过健身瑜伽的教学,使学生 较系统地掌握健身瑜伽的基础理论、瑜伽体位、呼吸、调息、冥想等内容,发展学生的协调、柔韧、耐力、平衡等全面的身体 素质;培养学生对健身瑜伽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态度,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是:每周 2 学时,计划教学周数 28 周,总课时数 56 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 2 学分。